写不下去的时候

看到一篇介绍素人作家杨本芬的文章。杨本芬60岁零基础开始写作,笔下一直写的是身边人生老病死的真实故事,她先后出版了三本书,如今82了,仍然笔耕不辍。

文章中这样写到:“写作已融入她的生命,成为与琐碎家务、身体病痛交织的日常。”

在2022年夏天,杨本芬受邀参加了一个讲座,与读者交流,有读者问她:“你有写不下去的时候吗?”她这样回答:“写不下去的时候,我就会写很多废话。”

一直以来,杨本芬只是写下自己遇到的真实故事。“我还一直不停地写,我不知道我写到什么时候停止不写了,这一天也会发生。”她说,“我就是写、写、写。”

读了这篇文章,又受到鼓舞。

对于自己的书写,其实也常常有写不下去的时候,比如最近,不知道是不是感染奥密克戎的后遗症,感觉脑袋里一团浆糊,没有一点灵感与思路,只能靠碎碎念维持。问题是碎碎念都写得很费劲,有时候真想停下来,可转念一想,新年的愿望刚许下,说好要坚持的,不能轻易放弃,一旦停下,可能就不想继续前行了,这样又觉心有不甘。

写不下去的时候,其实常常是在纠结“写什么”这个问题。我书写的初衷是记录生活,而有时候生活真的很平淡,乏善可陈。那写什么呢?无病呻吟不是自己的习惯,更不想熬制没有营养的鸡汤,也缺乏空谈理论和虚构故事的能力。或许有一条路可走,便是像杨本芬一样,写身边人的真实故事。可是对于自己来说,最熟悉的,也只是亲戚朋友的故事。而成为故事的,无非就是些生老病死的事,大多是沉重的,我不愿去揭开伤痕,也不想再去复习悲伤。至少现在是不愿意,至于以后会不会写,那也说不定。

廖一梅在《像我这样笨拙地生活》中说:“痛苦其实是不必刻意谈起的,是人的基本状态,因此你会明白,选择‘高兴’是多么难得的品质。”我便是那个选择“高兴”的人,宁愿沉迷于世俗的幸福平静中,宁愿因为选择高兴而做不了一个深刻的人。

只是,既然决定与书写死磕到底,那么写不下去的时候,就如杨本芬说的那样,写很多废话,管它是废话还是碎碎念,只要保持写的状态,相信总有写得顺畅的时候。再糟糕的坚持也好过放弃,不要去想写得好不好,就只管写、写、写……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