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嫺學習筆記——如果想要孩子擺脫依賴性,形成獨立的個性,那我們就需要改變養育方式,從生活的點滴中去培養,從簡單的事物開始,決策權還給孩子。【四】

孩子的依賴性格是怎樣形成的?

孩子剛出生時,都是需要依賴父母才能生存下去。那是什麼原因,導致有些孩子形成了獨立的性格,而有些孩子卻形成了依賴性格呢?

這就跟我們的養育,有很大的關係了。

父母干涉太多

雖然孩子在一天天長大,但在心裏,我們依然會覺得,TA只是個能力不足的孩子。這就導致,我們往往對孩子干涉得比較多,甚至替孩子做了所有的事。

孩子可以自己掃地,但我們覺得他掃不乾淨,便一把奪過掃把,替TA把房間收拾乾淨。

孩子可以自己倒水,但我們覺得TA會把水灑出來,便拿過杯子替他倒。

孩子可以自己做的事,我們常覺得,TA做不好、TA不會,便直接幫TA把事情做完。這會剝奪孩子積累經驗、提高能力的機會,也讓孩子習慣性依賴父母。

替孩子做決定

孩子喫穿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我們常常直接替孩子決定好了,TA只要照辦就好了。

如果孩子執拗,按自己的想法行事,結果卻失敗了。這時我們就會說“我早就告訴過你了”、“讓你不聽我的,這下好了吧”等一類的話語。

這會破壞孩子的獨立性,讓TA不敢去判斷、選擇和做出決策,也就導致TA習慣性依賴,希望一直有人能幫TA。

以上這兩種養育方式,很容易讓我們陷入誤區,導致孩子形成依賴的性格,失去了自我。

改變養育方式

如果想要孩子擺脫依賴性,形成獨立的個性,那我們就需要改變養育方式,從生活的點滴中去培養。

①從簡單的事物開始,決策權還給孩子

依賴性強的孩子,TA最害怕的,就是單獨做決定,尤其是重大的決定。

所以我們需要從簡單的事情開始,讓孩子逐漸培養做決策的能力,形成獨立的個性。

比如孩子問你,媽媽,我選哪一個?你不要急於給意見和做出選擇,而可以問問孩子,你覺得呢?

又或者孩子問你,我能不能做這件事?只要沒有一定的危險性和破壞性,不妨放手讓孩子去嘗試,即便失敗了,那也是TA的寶貴經驗。

從生活中簡單的事物開始,增強孩子的掌控感。慢慢地,TA就越來越能自己做決定,而少依賴TA人了。

②當孩子獨自完成任務後,及時鼓勵

孩子之所以依賴、不敢獨自做決定,是因爲TA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害怕做出錯誤的選擇。而且,錯誤的選擇和失敗的結果,往往會迎來父母的嘲諷或謾罵。

我們要做的,就是少說“早告訴你了”、“讓你不聽”之類的話語。因爲打擊批評多了,孩子就不願意去思考和選擇,而只依賴了。

每當孩子獨自完成任務,我們可以及時鼓勵:我看到你全程沒有尋求幫助,依靠自己就把事情做好了。

孩子聽到這樣的話,就會不自覺地生出“其實我也很厲害”的想法,增強自信和獨立性。

③接受新的挑戰

當孩子能掌控一些小事物後,我們讓他嘗試新的挑戰。

比如讓孩子把一系列他想做、卻又不大敢做的事情列出來。然後將它們由易到難排序。先做簡單的選擇,接着循序漸進迎接新的挑戰。

如果某一項挑戰對孩子來說太難,不妨停下腳步,給孩子充足的時間和心理做準備。

讓孩子做決定,其實也是在鍛鍊他的能力,培養TA對事物的判斷力。

當孩子能在比較重要的事情上做決定後,TA會爲自己感到驕傲,並且有能力把控今後的人生。

孩子從完全依賴我們,到完全離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若能培養他獨立的個性,不形成依賴的性格,那對TA來說,是人生裏非常珍貴的禮物。

綜上所述,可以看看您的孩子依賴性強嗎?

我是吳美嫺我在貴州貴陽,感謝您的閱讀和留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