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嫺學習筆記——良好的情緒,鬆弛的氛圍,正向的示範,就是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滋養。【三】

好的家庭環境,是孩子成長成才的保障。

如果孩子眼裏所見的,盡是混亂、無序、烏煙瘴氣,TA的後半生註定動盪,缺乏方向感。

父母打造出來的環境、氛圍,每一個細節都會把孩子帶往不同的未來。

一個家最好的模樣,就是聞到書香,聽到安靜,看見從容。

一、聞到書香

楊絳從小愛看書,一天不讀書生活不好過,一週不讀書感覺白活了。

和錢鍾書相識清華園,因爲同樣愛看書的喜好走到一起,還相約要把學校圖書館的書讀完。

後來他倆成了家,家裏到處都堆滿了書。

在女兒錢瑗面前,更是惜書如命,“瘋狂”讀書。

很快地,幾個月大的女兒開始對父母整天捧在手裏的書產生好奇,摸了一次、兩次……也本能地認定書是好東西,經常主動去抓父母手裏的書。

爲了更好地引導女兒看書,楊絳特地買來高凳子和一大本《丁尼生全集》,任由女兒坐在上面,學父母的樣子拿起鉛筆在書本上亂畫一通。

家裏常常是這樣的畫面:

兩個大人在看書,一個小女孩安安靜靜一個人坐着畫書玩。

等女兒到了懂事的年紀,根本不需要別人教,自己已經瘋狂愛上看書,11歲就把各種古典小說和文言文爛熟於心。

說起女兒,一向低調的楊絳忍不住誇讚:

“阿媛是我生平傑作,鍾書認爲的‘可造之材’,我公公心目中的‘讀書種子’。”

正是長時間沉浸在書本的世界裏,錢瑗年紀輕輕就在同齡人中脫穎而出。

24歲留校任教,成爲北京師範大學第一批外語系語言文學博士生導師。

腦科學專家洪蘭一直呼籲,父母要引導孩子多閱讀,少看電視。

往小理說,當孩子逐漸變成流利的閱讀者,大腦得到極大地開發,越看越聰明;

往大理說,看書可以開拓孩子的眼界、培養心性、塑造人格。

這也就不難理解,爲什麼那些從小被父母引導愛上閱讀的孩子,大多都是學霸。

白巖松平時工作忙,管教兒子的時間少,最常做的就是把書放在家裏,隨處可見。

兒子耳濡目染,對各式各樣的書也產生興趣,化身爲“書蟲”,基本不需要父母費心。

因爲武俠小說的影響,兒子愛上歷史,大學留學專攻蒙古史,如今也在自己擅長的領域發光發熱。

西塞羅說:“沒有書籍的屋子,就像沒有靈魂的軀殼。”

家有書香氣,孩子有自己的精神歸宿。

無論日後去到哪裏,TA翻閱過的書,讀過的文字,都能成爲成事的指南,給他最好的歸途。

二、聽到安靜

臺灣暢銷書作家蔡穎卿一次在咖啡廳用餐,看到有對父母帶着一雙年幼的女兒過來。

找到位子坐下後,媽媽就開啓“說教”模式,扯着嗓門不停講:

“知道爲什麼要帶你們出門旅遊嗎……賺錢和上網查詢數據有多重要……”

從自己講到別人,從臺灣講到法國,再從井底小青蛙講到不旅行的可悲。

雖然聲音洪亮,句句在理,但女兒臉上卻露出厭煩的表情。

突然,其中一個女兒冒出一句,“這個我不要喫”,可見媽媽說的,她根本沒聽進去。

剛開始,媽媽還滿懷慈愛地勸導“很好喫,喫喫看”。

一看女兒堅決不肯,媽媽瞬間變臉,把音量調高好幾倍,毫不喘息地噼裏啪啦罵一通:

“你給我閉嘴,喫個飯話那麼多,你有幾個嘴巴呀!

煩死人了,我告訴你,我已經不耐煩了喔!

已經很想打人了,再好脾氣的人也會不耐煩的。”

整個現場一下子混亂不堪,孩子哭大人罵,就連旁觀者都忍不住可憐那個小女孩。

教育孩子時,聲音越大,彼此的隔閡也越大,孩子的心也被推得越遠。

俗話說,有理不在聲高。

高分貝的斥責走不進孩子的內心,解決不了問題。

只有改變語氣,降低分貝,保持安靜與平和,才能喚醒真正的教育力量。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處理同一件事時,用低聲調孩子更容易接受。

最好的溝通,往往是安靜和輕聲。

不管發生什麼,都把溫柔留給家人和孩子。

家庭安寧,父母性情溫和,能讓孩子感覺到源源不斷的愛意,孩子更容易成爲有溫度的人。

孩子被溫柔以待,內心就越柔軟、越富足,未來的人生路走得越遠越穩。

三、看到從容

畢淑敏在《家問》中寫過這樣一句話:

“在紛亂和醜惡的氣氛中成長的孩子,是僞劣家庭的痛苦產品。

他們在家中最先看到並習慣的待人處事經驗,是破碎流離和粗暴殘酷。”

如今太多的孩子出“問題”,往往是家庭環境有“問題”。

最常見的就是:父母過分的焦慮、緊張、煩躁、不安。

孩子考砸了,擔心他以後上不了好大學,人生沒有好出路;

孩子不學個新技能,害怕他日後競爭不過別人,要啥啥沒有;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不按父母的來,更是寢食難安,憂心他沒辦法融入社會,我行我素……

事實上,哪有父母能操心孩子一輩子呢?

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有自己的軌跡和定數,父母沒辦法,也不可能讓孩子完全按部就班,照着父母的要求來。

放平心態,靜等花開,孩子才能淡定平穩按着自己的節奏,慢慢迴歸正軌。

心理學有個概念——焦慮傳導的倒掛。

健康的親子關係,應該是孩子因自身的成長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引發負面情緒後,父母能夠平穩地接住,從而幫忙化解,幫助孩子更好成長起來。

一個從容的父母,看到孩子的問題後不過分敏感,會讓孩子感到安心、自在。

當成長氛圍充滿自由和輕鬆,孩子才能專心按着自己的節奏,充滿底氣去應對挫折,關懷自己,善待世界。

04

美嫺曾聽過這樣一句話:

父母存在的意義,不是給予孩子舒適而富足的生活。

而是當孩子想到父母時,內心會充滿力量、感受到溫暖,從而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能力,以此獲得人生真正的快樂和自由。

良好的情緒,鬆弛的氛圍,正向的示範,就是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滋養。

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守得住寧靜,也經得住挫折,扛得住風雨,一輩子內心富足。

願我們都能爲孩子締造一個洋溢着書香、笑語和溫暖的家。

我是吳美嫺我在貴州貴陽,感謝您的閱讀和留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