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育的真諦》讀書心得體會(四十一)

      今天讀了蘇老師的第四十一條建議《智育的真諦》,蘇老師的建議字字珠璣,讓我對智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思考。

      這些年隨着經濟的飛速發展,精神文化水平開始落後於物質文化水平。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出現了脫節,這脫節導致我們更多地關注外在關注物質,從而忽略了對人心靈世界的建設。

      特別是在高考指揮棒下,我們越來越多的學校和老師開始把時間和精力用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考試能力上面,應試教育把我們的關注點放在了考試和成績的提升上,這對於孩子來說是一種災難。

      誠然考上大學是農村孩子走出農村改變命運的必要路徑,但是那些中游學生和學困生我們甚至很少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和品德培養。這不是教育的最終目的,教育的最終目的是關注人的終身發展,爲他們一生的成長奠定基礎。我們卻離着這個目標越來越遠。

      我們眼中的智育發展已經變得越來越狹隘,甚至無時無刻不在摧殘着孩子的心靈和成長。但是蘇老師給我們開闊了視野,也讓我們深刻反思,到底智育應該如何在孩子身上踐行呢?

      蘇老師說到智育包括獲得知識和形成科學世界觀,發展認識能力和創造力,培養腦力勞動文明,養成一個人在整個一生中對豐富自己的智慧和把知識運用於實踐的需求。多麼深的領悟啊,但是我們是不是做的遠遠不夠甚至只做到了第一點呢?就是培養孩子們獲得知識,但是我們培養孩子們獲得知識的方法卻又是陳舊落後的,有多少老師一直在使用着填鴨式的機械方法來讓學生反覆練習來獲取知識呢?

      其實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孩子們成爲一個幸福的人。是啊,當一個人只是學習的機器,即使他們考上了好的大學,也是那種高分低能的人,這樣的人一旦爆發可能對社會都是一種危害,這難道不是我們現在教育的失敗呢?

      而且蘇老師給我們指出:只有當老師把自覺而牢固地掌握知識看作是發展認識力、創造力地思維地手段時,智育才能實現。這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老師必須有這樣地思想意識,我們讓孩子掌握知識絕對不是簡單地讓他們考試取得好成績那麼簡單,而是在我們的課堂上我們的教學裏我們的思想意識裏所有的教學行爲、教學設計和作業設計等都有深深地爲孩子一生髮展的烙印,這樣纔是真正的智育。

      智育包括勞動和精神生活的充實,這都需要我們老師一定要把知識和生活緊密聯繫在一起,所有知識的學習獲得之後可以讓孩子們完全可以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這樣在實踐中不僅僅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牢固掌握,更能夠激發起孩子用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培養他們的思考力和創造力,這樣的智育生活纔是有血有肉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