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手和智慧》讀書心得體會(四十)

      今天讀了第四十條《動手和智慧》,看到這個標題我立刻想到了陶行知先生關於知行合一和《手腦相長歌》。雖然孩子們是不一樣的,但是優秀的教育智慧是相似的。

      我們現在的教育過度地關注了孩子的智力水平和學習考試成績能力的提升,從而忘掉了手在人的一生中的重要作用。

      今天學習到蘇老師提出的這一條建議之後我對於手和人的智力發展的密切關係有了更深一步的瞭解。

      說實話我一直很關心孩子的勞動能力的培養。這是我任教十四年來的教學經驗所得,在2009年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我被分配到一所偏遠鄉鎮的村級小學工作,這裏的孩子大部分是留守兒童,獨立自主能力比較強,早上早期走七八里路的山路到學校上課,也會自己洗衣服做飯,那時候的他們真的是需要學會自食其力,也是因爲大部分是留守家庭決定的。所以那個時候我對於孩子的勞動意識沒有那麼強烈,但是到了現在的學校,這是除了縣城經濟最發達的一個鄉鎮了,經濟水平和物質水平不是那個偏遠鄉鎮能夠比擬的,但是來到之後我發現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那就是越來越多的孩子喪失了勞動能力。很多孩子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家長對於孩子也比較嬌慣,不忍心讓學生去做更多的勞動或者農活,這導致孩子的雙手完全被禁錮住了,當然雙手的禁錮導致最嚴重的就是大腦的遲鈍,最終還是影響了他們的學習能力的提升。

    所以這幾年我在班級和學校裏提的最多的除了體力鍛鍊就是勞動和生存能力的培養,希望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家裏的勞動積極做,而且要求孩子們學會炒菜,能夠參與到父母在外的工作中去實踐,感受勞動創造財富創造生活的過程。

      但是今天學習了這一條之後我才知道手的重要性不在於那些不具體的勞動的,這些外面的勞動只是培養了孩子的勞動能力,對於智力的提升是甚微的。但是蘇老師給我們提出了很好的建議。

      那就是在學校裏我們必須從一年級開始就高度重視孩子的動手能力,要求孩子在一年級就能夠做出準確的有效的動作,所以從一年級開始學校應該開設剪紙或者手工課程,這種敏銳的感覺能夠遷移到思維上來,而且從小家長朋友就應該培養孩子拼樂高或者各種拼圖模型中去,不僅僅培養的是孩子的耐心,更是在動手的過程中培養孩子的觀察力思考能力。

      而且蘇老師在作業佈置上也提出了要求,這也給我深刻的反思,我們更多的是佈置一些書面的作業機械的作業,對於孩子的雙手沒有完全使用起來,也沒有鍛鍊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更多的是在加深孩子們對於新知識的識記上,這是最低級的一種作業佈置方法,真正的作業佈置是可以用PBL項目化學習思維來佈置的,一定要讓孩子們動腦動手,手腦並用聯想思考,這樣纔是最好的作業設計,但是作業的精確佈置這個課題卻是現在大部分學校都空白的。

      而且教育是一個持續長遠的事業。對於孩子動手能力的培養從一年級開始就要持續下去,這樣當時可能效果不明顯,但是長久以來一定能夠對思維有很大的幫助的,這又需要我們的學校要有持續的政策來支持鼓勵探究每一個對孩子生命成長有幫助的課題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