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奎律髓60·卷20梅花類,詠梅詩沒有抒情寓意,很難寫出好詩

前言

 方回說,四言詩中的梅,在《尚書·說命》中就有:“若作和羹,爾惟鹽梅“,《詩經1國風·召南》中有:摽有梅。這些都是指梅的果實 ,當時”未以其花爲貴也.”,而“梅以花貴自戰國始”。

七言詩詠梅始自漢武帝柏梁詩:枇杷橘慄桃李梅;五言詩始自晉陸凱贈范曄: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往後,就一發不可收拾了,幾乎每個詩人都有幾首梅花詩。方回在這一卷中,選錄了五律62首,七律多達148首。

一、庭梅詠 張九齡

芳意何能早,孤榮亦自危。

更憐花蒂弱,不受歲寒移。

朝雪那相妒,陰風已屢吹。

馨香雖尚爾,飄蕩復誰知。

這首詠梅詩,通篇說了一個“危”字,而不是梅。方回點評說:

詳味詩思,蓋爲李林甫所陷,先罷相,又坐舉。周子諒爲御史,貶荊州長史,此荊州詩也。

張九齡是唐玄宗時期的賢相,但是因爲受到李林甫的排擠,所以越發小心謹慎。張九齡曾經作《詠燕》詩,表明不想爭權奪利的心跡,但還是被罷相了。

賀賞評價的更深入一些:

餘觀此詩,字字危慄,起結皆自佔地步,正是寄託之詞,亦猶《詠燕 》,特稍深耳。若只作梅花詩看,更謂梅花詩必當如此作,豈惟作者之意河漢,詩 道亦隔萬重。

賀裳認爲這首《庭梅》和《詠燕 》都借詠物寄託深意,《詠燕 》詩云:

海燕雖微渺,乘春亦暫來。豈知泥滓賤,只見玉堂開。

繡戶時雙入,華堂日幾回。無心與物競,鷹隼莫相猜。

海燕也好,梅花也好,都是比興之法寫詠物詩,其實說得就是張九齡自己。

二、江梅   杜甫

梅蘂臘前破,梅花年後多。

絶知春意早,最奈客愁何。

雪樹元同色,江風亦自波。

故園不可見,巫岫鬱嵯峩。

這也是一首詠梅詩,首句有梅,七局有江。不過通篇表現的是“客愁”之情。首聯和頸聯寫景,景中有情。頷聯和尾聯主要抒情寫情,以寫景結束。

《江梅》作於大曆二年(767)初春,當時杜甫客居夔州。 

三、早梅  僧齊已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

前村深雪裏,昨夜一枝開。

風遞幽香去,禽窺素豔來。

明年猶應律,先發映春臺。

前村深雪裏,昨夜一枝開。頷聯爲十字句,流水對。裏和開,雖然不工,但頷聯還算是寬對。

這首詩之所以有名,和一字師的故事有關。北宋陶嶽《五代史補》中記載:

時鄭谷在袁州,齊己因攜所爲詩往謁焉。有《早梅》詩曰:“前村深雪裏,咋夜數枝開。”谷笑謂:“數枝非‘早’也,不如‘一枝’則佳。”齊己矍然,不覺兼三衣叩地膜拜。自是士林以谷爲齊己“一字之師”。

可知,一枝與數枝相比,突出表現了題目中一個早字。前四句中,孤根暖獨回是早,昨夜一枝開也是早 。風遞、禽窺,俱是爲早梅而來。尾聯意思差點,沒有餘味。

四、江梅           鄭 谷

江梅且緩飛,前輩有歌詞。

莫惜黃金縷,難忘白雪枝。

吟看歸不得,醉嗅立如癡。

和雨和煙折,含情寄所思。

詩中所說的“前輩有歌詞”,指錡的侍妾杜秋娘在宴席中歌唱的《金縷衣》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第七句“和雨和煙折”,即實現“花開堪折直須折”之意。鄭谷《江梅》隱括《金縷衣》詩意化用而出。借詠梅抒發珍惜時光、珍惜眼前人的情感。

五、梅花   王珪

冷香疑到骨,瓊豔幾堪餐。

半醉臨風折,清吟拂曉觀。

贈春無限意,和雪不勝寒。

桃李有慚色,枯枝試並欄。

王珪(1019年—1085),字禹玉,宋神宗熙寧年間宰相。他作詩喜歡用珍寶對仗,人稱至寶丹體:

王禹玉詩多用“珍”、“寶”、“黃金”、“白玉”爲對,時號“至寶丹”。《詩話總龜》前七

所以方回點評說:

其香到骨,其豔堪餐,起句十字已不苟,中二聨皆清爽,不可以至寶丹忽之也。

方回說,中間二聯寫梅花都很清爽,可不像王珪其他的對仗句總是用“黃金、白玉“那麼俗氣,所以不可因”至寶丹體“而忽略他的這類作品。

香是嗅覺、折是觸覺、觀與瓊豔是視覺,瓊豔,如美玉一般豔麗。尾聯把雪中的梅花對比干枯的桃李,同在欄杆之前,一榮一枯。

王珪筆下的梅花,顯示出一種高潔孤傲的性格品質。

結束語

詠物詩,往往要借物抒情或寄託寓意,詠梅詩尤其多見。單純描繪物體,而沒有寄託沒有情感的詩詞作品,不多見也不好寫。

結束時,依照慣例作詩一首,五律《遇梅》:

冷寂清風閣,凌寒悄自開,枝橫芳影動,籬掩暗香來。

久耐冰霜凜,更無蜂蝶猜。飛紅逐流去,不肯落塵埃。 

@老街味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