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山東只換上一個羅榮桓,山東全局棋就下活了”

【讀毛年譜(302)】1944年,毛澤東51歲。

1944年2月8日,毛澤東致電羅榮桓:“你的病況,中央同志大家關心。因來電所述病情甚爲嚴重,故我們覆電在山東醫治,如不可能則去上海,實含若干冒險性質。究竟近情如何,是否完全不可能在山東醫治,又是否完全不可能來延安而非去上海不可,如果去上海又如何去法,均望詳告。”


羅榮桓(1902年11月26日-1963年12月16日),原名羅慎鎮,字雅懷,號宗人。生於湖南省衡山縣寒水鄉南灣村(今屬衡東縣榮桓鎮)。

從1919年起,羅榮桓先後在長沙協均中學和青島大學讀書,曾參加反對軍閥和帝國主義的愛國活動。1926年秋在青島大學預科畢業後赴廣州,旋迴家鄉組織農民協會,進行反對土豪劣紳的鬥爭。1927年4月,他來到武昌中山大學學習,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不久轉入中國共產黨。

與毛澤東結識,堅決支持毛澤東

1927年7月,羅榮桓被派往鄂南通城從事農民運動,參與組織通城、崇陽農民武裝,發動鄂南暴動,任黨代表。這支武裝在江西修水,被編入武昌國民革命軍第2方面軍總指揮部警衛團,羅榮桓任特務連黨代表。

1927年秋,羅榮桓參加秋收起義。9月19日,羅榮桓在文家市與毛澤東部隊匯合。在這裏,羅榮桓第一次聆聽毛澤東提出的“現在不能打大城市”的創造性主張,並一起上井岡山開闢根據地。

毛澤東在《井岡山的鬥爭》中提出,紅軍能夠保持昂揚的鬥志,就是靠“實行軍隊內的民主主義”。 羅榮桓積極把毛澤東的民主思想運用到實踐中。他要求官兵平等,幹部率先垂範,始終起表率帶頭作用;組織成立士兵委員會,管理伙食賬目等,調動了士兵積極性。

在紅四軍七大上,儘管毛澤東維護黨對軍隊領導的觀點遭到非議,但羅榮桓深刻理解思想建設的重要性,他堅決支持“一切經過支部,一切權力歸於黨”的思想和做法,反對極端民主化的傾向。

1929年底,紅四軍召開了第九次代表大會,毛澤東重新當選前委書記。經毛澤東提名,羅榮桓當選爲紅四軍前委委員。 

長征時,紅軍政治思想工作是艱苦的, 但是羅榮桓以苦爲樂。在爬雪山、過草地中, 他總是把自己的小黑騾子讓給傷病員, 把自己的食糧送給戰士,鼓勵大家“一定要緊跟黨中央、毛主席北上抗日”。

毛澤東在哈達鋪關帝廟裏主持召開了團以上幹部大會, 會上表揚了羅榮桓忍飢挨餓,“堅持把部隊帶出了草地”。會後又詢問羅榮桓妙計時,羅坦誠地說:

“妙計就是堅持同羣衆生活在一起, 依靠羣衆又帶領羣衆前進。 ”

山東解放區,緊急糾正湖西錯誤肅反

1937年8月,紅軍改編爲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下轄三個師,其中第一一五師,林彪任師長,聶榮臻任副師長,周昆任參謀長,羅榮桓任政訓處主任,蕭華任政訓處副主任。

1939年3月,羅榮桓與陳光率115師師部和主力一部進入山東,參與指揮樊壩、梁山等戰鬥,重創日僞軍。他堅決執行中共中央關於在統一戰線中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強調團結抗日的友軍和愛國進步人士,孤立和打擊製造摩擦的國民黨頑固派。

他率領的115師部隊,與山東人民抗日起義武裝組成的八路軍山東縱隊並肩作戰,先後在魯西、魯南、冀魯邊、魯中、濱海地區發動羣衆,建立抗日民主政權,發展人民武裝,鞏固和擴大抗日根據地。

從1939年8月開始,處於山東、江蘇、河南、安徽四省交界的湖西地區 (當時稱蘇魯豫邊區,轄20多個縣),發生了一起駭人聽聞的 “肅託”事件——蘇魯豫邊區黨委組織部部長王須仁,夥同蘇魯豫支隊第4大隊政委王鳳鳴,在邊區黨委書記白子明的默許和支持下,秉承康生等人的旨意,在“肅託”中採用種種卑劣手段,使用各種刑具,大搞逼、供、信,無中生有地製造了一起又一起屠殺革命幹部事件。300多位黨的優秀兒女、抗日英雄,慘死在他們的屠刀之下。

正當 “兩王一白”殺紅了眼的時候,八路軍115師政委羅榮桓、代師長陳光接到情報。他們急電蘇魯豫邊區黨委,責成王須仁、王鳳鳴等人立即停止濫捕亂殺;山東分局黨委也數次發出急電,命令“兩王”放下屠刀。

然而,“兩王”一手遮天,膽敢違抗上級命令,依然我行我素。是年11月,他們又以辦訓練班爲名,將一些地方及部隊領導幹部集中關押。其中有蘇魯豫邊區原人民抗日義勇隊第2總隊指揮長李貞乾、蘇魯豫支隊第4大隊大隊長梁興初、蘇魯豫獨立大隊政委郭影秋,這3位同志是邊區抗日根據地的主要創始人。

在訓練班裏,被關押的同志隨時有被殺頭的危險。一些同志祕密聯絡,將邊區“肅託”事件寫成報告,託監外可靠人士十萬火急送往115師和山東分局,希望上級首長採取措施澄清事實,解救他們。

羅榮桓是在通往湖西的路上接到報告的。瀏覽報告後他便知問題非常嚴重,於是快馬加鞭,拂曉前到達湖西。儘管通宵未眠,羅榮桓和山東分局的領導一到蘇魯豫邊區黨委會駐地,便投入了緊張的工作。當天,羅榮桓等人多方面瞭解情況,弄清了“肅託”事件真相。

接下來,羅榮桓一連主持了幾次重要會議,進行了一系列善後處理工作:解散“訓練班”,全部釋放蒙冤受屈而遭關押的同志,讓他們重返抗日戰場;爲冤殺的同志平反昭雪,恢復名譽;改組蘇魯豫邊區黨委,迅速恢復邊區各縣委、區委領導班子;逮捕罪大惡極的王須仁,押送師保衛部法辦;對在湖西 “肅託”事件中犯有嚴重錯誤的白子明等人,送山東分局審查處理。


留田突圍,羅榮桓“翻邊戰術”的代表作

1941年8月,羅榮桓任山東軍政委員會書記。

1941年11月5日,駐臨沂、費縣、大平邑、蒙陰、沂水、莒縣各地的日本侵略軍3萬餘人,在中國派遣軍總司令畑俊六指揮下,向山東分局領導機關、八路軍115師師部駐地沂南縣青駝鎮留田村一帶包抄,企圖將山東駐地黨政軍指揮機關圍殲。

羅榮桓指揮部隊,借夜霧向敵人駐紮在臨沂的大本營方向突圍。八路軍三千多人利用夜間黝黑的間隙,跋山涉水,巧妙地闖過了三道封鎖線,不費一槍一彈,勝利地突出了重圍,粉碎了敵人的大圍殲,被太平洋國際學會記者、德國友人漢斯·希伯在《戰士報》上讚譽爲“無聲的戰鬥”,稱留田突圍的指揮是“神奇”的。

“留田突圍”是羅榮桓“翻邊戰術”的集中體現。因爲一一五師剛到山東時,根據地狹長且很小——“東西一條線、南北一槍傳”,遇到敵人時根本就沒有迴旋餘地。如果仍按照土地革命時期打運動戰的方法,就難以突破敵人的包圍。

根據實際,羅榮桓提出了“翻邊戰術”,即主力部隊不是部署在根據地腹部,而是安排在靠近敵人的根據地邊沿地區。當敵人開始“掃蕩”時,不是“敵進我退”、“誘敵深入”,而是“敵進我進”,即在弄清敵人特別是當面之敵的動向後,趁敵人包圍圈尚有較大空隙時,選擇薄弱處,跳出根據地,“翻”到敵人後方去,襲擾敵後方,打亂敵人部署,以達到粉碎敵“掃蕩”的目的。

最初,羅榮桓將此總結爲“敵進我進”,並把這一做法寫下來。當時的大衆日報社社長陳沂看了,以爲是羅榮桓的筆誤,就將其改爲“敵進我退”。羅榮桓看了後,又改了回去,並解釋,山東的根據地太小了,又不穩固,無地可退,所以敵人來了,他後方肯定就空虛了,那就到他後方去。

到1942年,羅榮桓正式提出“翻邊戰術”。又在日僞軍合圍魯中根據地之際,“翻”到濱海南部,組織了海陵、郯城戰役,連克海陵、郯城、碼頭,粉碎了敵人1942年冬季大“掃蕩”。

羅榮桓與妻子林月琴:

毛澤東對此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爲“翻邊戰術”不是戰術,而是戰略。

1943年3月,羅榮桓任山東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115師政治委員、代師長,中共中央山東分局書記,統一領導山東抗日民主根據地的黨政軍工作。

他重視黨的思想建設和組織建設,領導了整風運動。在抗日戰爭最艱難的歲月,領導山東軍民進行精兵簡政,實行主力部隊地方化,加強連隊基層建設,開展分散性、羣衆性游擊戰爭,扭轉了山東抗日根據地的被動局面。毛澤東說:

“山東只換上一個羅榮桓,山東全局棋就下活了。”

可惜的是,羅榮桓在1942年就已經出現了尿血、便血等症狀,腎臟開始發生病變。1943年3月,中央準備讓羅榮桓擔任山東軍區司令員兼政委,羅榮桓的病一直都沒有好好治療,提出要求希望能休養半年。

毛澤東和朱德在收到羅榮桓的電報之時也考慮了很久,他們很希望羅榮桓能夠好好休息幾天。但戰爭形勢嚴峻,刻不容緩,無法臨陣換將。毛澤東給他回信道:"您的病如果還不是很嚴重,暫時很難休息。"

直到1945年春,羅榮桓因爲病痛一天只能睡兩三個小時,毛澤東將他調到了醫療條件相對較好的東北,並且安排他在朝鮮平壤的蘇區醫院進行治療。

1946年1月,羅榮桓被診斷爲腎癌,並且乘坐火車前往莫斯科進行系統治療。在哪那裏摘除了一隻腎,之後,他靠着另一隻也不健康的腎,支撐到1963年。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