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读《了不起的盖茨比》,悟出三条人生道理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斯科特·菲茨杰拉德创作的一部以20世纪20年代的纽约市及长岛为背景的中篇小说,出版于1925年。


这本书的问世奠定了菲茨杰拉德在现代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成了20年代“爵士时代”的发言人和“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


20世纪末,美国学术界权威在百年英语文学长河中选出一百部最优秀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高居第二位,并被多次搬上银幕和舞台。


在该书中,菲茨杰拉德融入了自己深切的人生经验。


小说的故事由青年商人尼克·卡罗威根据自己的回忆娓娓道来。一战期间,盖茨比在军队服役时结识了大家闺秀黛西,两人一见倾心。


遗憾的是盖茨比没有钱,娶不起这位漂亮小姐,不久就随着军队到欧洲去了。


黛西嫁给了富家子弟汤姆。


婚后汤姆另有所欢,黛西并不幸福。


五年之后,盖茨比带了一大笔钱回来要与黛西重温以前的爱情,可是黛西不愿离开富裕的汤姆。


最后,她听凭醋意大发的汤姆设计陷害了盖茨比,盖茨比成了牺牲品。


人们在为他举行简单的葬礼时,冷漠的黛西却和丈夫去欧洲旅行了。


尼克目睹了黛西等人的薄情寡义,深感厌恶,于是怀着一种悲悯的心情,离开繁华、空洞、虚假的都市,回到了家乡。


菲茨杰拉德通过盖茨比试图用金钱名誉挽回昔日恋人黛西的芳心,最终却被黛西伙同丈夫密谋嫁祸、无辜惨死的结局向我们解释了人性的自私、冷漠和虚假。


他活着的时候,所爱之人将他的爱当作婚外调味剂,犯事后又嫁祸他成为替死鬼,而他死后的葬礼上,生前阔绰接待的那些所谓上流名士也一个影没见着。


这本书我看了三遍,第一遍是看的苏福忠翻译的版本,当时觉得没怎么看懂,也觉得有些地方看着不舒服,于是又买回了巫宁坤版本和英文版,分别又看了一遍。

苏福忠翻译的版本:

巫宁坤版本:


英文版:


盖茨比悲惨的人生结局让我领悟了以下三条人生道理。


01. 为爱执着不是错,为了不值得的人一生错付却是一种悲哀

 

爱情,大抵是这世间为数不多的永不褪色的话题之一。


《了不起的盖茨比》就写了这么一个爱情故事。


男主人公杰伊﹒盖茨比与女主人公黛西相识相恋,美丽富有的黛西成了贫困潦倒的盖茨比心目中一切美好的化身。


她像白月光一样闪光耀眼,在富丽堂皇的殿堂里安稳而高傲的活着。


盖茨比毫不在乎黛西的势力、拜金与自私,五年来,他就像一只默默无闻的蚂蚁一般辛苦打拼,只为能变得富有,能重新找回他一直深爱的女人。


盖茨比是天真的,他以为自己变得富有、变得体面、变得像个有钱人,就可以戴着“金帽子”来取悦他的黛西,却并不知他的努力、他的上进、他艰难的攀爬在黛西这一类富人的眼中只不过是投机者、是暴发户、是穿粉色衬衫的没有品位的下等人。


他曾孤独的站在自己的宅邸外,静默守护着他心目中的爱人,她家附近码头上的绿色灯光,如同挂在天边的一颗清澈又遥远的星辰。


黛西虽然少女时候可能也真的喜欢过盖茨比,但于她而言,那只不过是曾经的懵懂无知而已,其实她从始至终爱的只有自己,她对于两个男人的感情,始终处在“缺啥补啥”的阶段,在盖茨比失踪后,黛西缺乏稳定的婚姻和奢华的生活,所以挑中了条件最好的汤姆,汤姆出轨一个庸俗的修车人的老婆后,黛西的感情生活受到重创,更让她感觉自尊受损,她感觉空虚寂寞冷,盖茨比的出现恰逢其时,这时候的盖茨比,不仅帅气,风度翩翩,还多金,更重要的是对她一腔纯情,从哪方面来讲都是一个完美无缺的情人。


可也仅仅限于情人而已。


一旦破釜沉舟要与汤姆离婚,嫁给来路不明的盖茨比,这种后果却不是已经习惯了她那个所谓的“上层名流”的舒适圈子并且一直甘心做金丝雀的黛西所能承受得起的。


当盖茨比希望她离开她老公而跟自己在一起时,情绪激动的黛西开着盖茨比的车子离开了酒店,慌乱之下黛西撞上了汤姆的情妇,导致情妇身亡。


深爱黛西的盖茨比一力承担所有罪责,而软弱且自私的黛西,却想着怎么脱身,怎么利用丈夫汤姆的影响力摆平此事,去另外一个地方度假。


最后,盖茨比死在汤姆情妇的丈夫手里,在死之前,他还在等黛西的电话,他还对黛西抱有幻想,却不知道黛西根本就不想见到他,已经和她丈夫出去旅游去了,一直到死,黛西都没来过只言片语,也没送来过一支花。


聪明如盖茨比,曾经很明白地说,“她的声音充满了金钱。”——盖茨比懂得黛西,他知道她是什么货色。


他知道黛西追求的是什么。可正因为他知道,所以他才靠着贩卖私酒拼命赚钱,才费尽心机地买到她家对面的房子,才日复一日周复一周地举办盛大的聚会。


男男女女都是飞蛾,他却只为了吸引他心中的那只蝴蝶。


即使好友尼克再三劝他:“黛西不是真的爱你,她爱的只是钱,而且她是忍不了丈夫的出轨和暴力,才选择了你。”


可是盖茨比迷失在温柔梦中,傻傻地以为黛西会和她丈夫汤姆离婚,如约与自己远走高飞。


他为黛西一掷千金,又一门心思扑到她身上,不仅为她重修城堡,还遣散忠仆,每天都围着她打转,事业与私生活都荒废了。


他是扑火的飞蛾,是个绝望的梦想家。


盖茨比是一个很有魅力,有目标的男人,他一生力争向上,与自己的目标努力靠近,最终也实现了他的财富梦想,可他的真正梦想根本不是财富,他信仰的是爱,所有奋斗都只是为能得到心中的所“爱”,这成为他前进的动力。


可是,盖茨比用尽全力所爱的人却只是他自己用无数个“相思”拼凑起来的“根本不存在的情人”,是少年时候已经逝去的美好恋人,是“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一种执念,五年的相思等待更加剧这种幻景的形成。


可怜的盖茨比此生痴情专一,全部热情却给付了一个完全不值得他爱的女人,这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一个人一生为爱执着是难能可贵的,可如果一腔柔情一生热爱交给了错的人还不自知,或者是明明知道,却一心要做扑火的飞蛾,则是可悲的。


它耽误的是一生,毁灭的也是一生的希望,甚至是最为珍贵的生命。


所以,在爱情的世界里,不仅仅需要对爱执着,还需要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看清对方是不是值得之人,是为了什么爱你,是“全心无条件付出”还是“有目的”爱你。


不为得不到的爱情烦恼,不对失去的爱情悔恨,保持最真实的自我,追逐最单纯的爱情,这才是面对爱情最清醒的态度。


爱情里的最大幻觉,就是错把执念当坚持,以为靠着讨好的姿态,就能赢得爱情。真正的爱情,一定是互相吸引,双向奔赴,而绝非单方面的付出。

爱错了人,就要及时止损,否则只会消耗自己。

与其讨好他人,不如经营好自己。你若芬芳,懂你的人,自然会来。


02. 既然可以出污泥而不染,就不要委屈自己讨好一切功利而不相关的人


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创造了一个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人人都在尽情享受的梦幻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男男女女像飞蛾一般,在笑语、香槟和繁星间穿梭”。


到了周末,盖茨比的劳斯莱斯就成了公共汽车,从早晨九点到深更半夜不停地往返,接送城里的客人、“自助餐桌上各式冷盘琳琅满目,五香火腿周围摆满了五花八门的色拉,还有烤得金黄的乳猪和火鸡”。


盖茨比其实可以说是一个满身正能量的人,他努力,自律、自尊、真诚、和善,纯情,第一次和尼克会面,他的笑容就给了尼克非常特殊的印象:“这种微笑是极为罕见的微笑,带有一种令人极为放心的感觉,也许你一辈子只能碰上四五次。


无论他举办的聚会有多么奢华,他都不抽烟不饮酒,不乱玩女人,洁身自好;虽然他住的是豪宅,可是他的卧室却是很简朴的;他的豪宅里不设书房,却建立了一个奢侈的图书馆,让一个戴眼镜的知识分子都大跌眼镜,以为书架上的书只是摆设品而已,但其实,那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书。盖茨比相信书中自有黄金屋。


在那个看似光鲜实则糜烂的所谓上流社会,他就像是“出污泥而不染”的一朵白莲,虽然孤独,却也芬芳。


他完全可以一直保持这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交三五知己过得很好。


可是,他却制造夜夜歌舞升平、一派繁华的聚会,只是为了吸引心爱的人来与之重逢。


在拥有了金钱名誉之后,为了可以跻身上流社会,他挥金如土,买下豪华别墅,大宴宾客,举办派对,招揽各界人士。


这些人里面有政客、投机商、华尔街精英、学者、好莱坞女明星、绅士与名媛等形形色色的人。


他们都是不需邀请,就可以直接赴宴的。


他们对这位神秘的宴会主人盖茨比一无所知,却又私下不断谈论猜测他的身份。


有人说他毕业于牛津大学,有人传他曾是间谍,也有人传他在大战中战功赫赫……然而却没有一个人知道他隐藏在宴会中的哪里。


对于他们来说,只要有派对,有吃有喝有玩,就是最大的满足,客主是谁并不重要。


盖茨比神秘的身份,显派的社交作风也在媒体圈引起了蝴蝶效应。人们只要一谈到盖茨比,就会惊叹他巨大的财富和出手的阔绰。


这时的盖茨比人脉几乎遍布各地。


可是,当盖茨比被杀害之后曲终人散时,这些曾受其恩惠的人却一个个地像怕染了瘟疫似的推脱拒绝来他的葬礼,甚至还有人幸灾乐祸诅咒他死得好。


盖茨比的合伙人,借口业务繁忙,拒绝参加他的葬礼,理由是:“人要在活着的时候讲交情,而不要在死亡后去表达友情。

每年给他寄圣诞贺卡的警察局局长,面对媒体的采访,说自己根本不认识盖茨比。

媒体都在给盖茨比泼脏水,拼命挖他的黑历史,说他是走私犯、投机倒把分子。曾经纸醉金迷、宾客攒动的庄园,如今一片荒凉萧瑟,一切恍如梦一场。

盖茨比,被他一心向往的上流圈层给彻底抛弃了。

有句话叫:圈子不同,不必硬融。


活着的时候,到处都是朋友,死后全是陌生人。


所谓的人脉圈子社交,不过走马观花中的旅客,当你身处困境时,真正能出手助你的又有多少人呢?


现实告诉我们,永远不要高估你与别人的关系,也不要盲目扩大所谓的社交圈。


真正的社交从来不是身边围着一大群人或者被一大群人关注,而是谈得来,合得拢的才称得上人脉。


数量创造的是流水,而质量带来的是信任。


在人生旅途中,社交是我们必不可少的课题,但我们没必要为了社交而社交。


如果可以,请坚守本心吧,要委屈自己讨好一切功利而不相关的人


03.既然可以光明正大慢慢崛起,就不要投机取巧快速发达


他从贫穷农家的詹姆斯·卡兹成为杰伊·盖茨比身份的转变过程,就是他的成长奋斗过程,他从小就有远大梦想,他有着严格自律的目标和计划。


从他死后他父亲向尼克展示的盖茨比之前的作息表就可以看出,盖茨比是一个很有志向、非常自律的人,有这种品质的人是很容易获得成功的。


他每天坚持读书、锻炼身体;学习绅士礼仪,培养自己的技能爱好;练习演讲,锻炼自己的口才;规定自己不能抽烟,要隔天洗一次澡;每周读有益的书或杂志;’不要浪费时间去做无效社交;每周都要定额储蓄。


他后来的逆袭,也得益于这时候培养的好习惯。


因为他每天锻炼身体,所以他身体素质极佳,在军队中骁勇善战,立下军功。


因为他每天读书阅报,所以才华横溢,口才绝佳,对任何事情都有绝佳的判断力,和任何人一起都能侃侃而谈。


因为他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注重仪态,所以他风度翩翩、气质出众,走到哪里都能吸引别人眼光、被人赏识。


年复一年的极度自律,使得盖茨比飞速成长。年仅十七岁,他就得到了淘金高手的青睐,最终成长为富甲一方的名人。


如果盖茨比从小没有规划、安于平凡,他就不可能实现后来的逆袭。


那些读过的书、吃过的苦,都为盖茨比实现自己的梦想铺了一条路,通向梦中想去的地方。


本来,盖茨比如果就按这个习惯一直走下去,虽然可能不会那么快敛得巨额财富,但是最起码,他会心里有底气,他不会在别人怀疑他身份的时候自卑、掩饰,不会是那些所谓的“上流社会”之流眼里只有钱而没有教养的“暴发户”。


但是,他没有。他选择了走捷径。


越是身处窘境,他对金钱的渴望越强烈,于是他走入了赌场。


在那里,他结识了黑社会山姆。山姆看中了盖茨比的头脑,拉他贩卖私酒。


盖茨比明知这是违法勾当,但没能抵挡暴富的诱惑。


他通过贩卖私酒,赚了大钱,不仅买了豪车,还买了黛西对面的豪宅。


从此,他沉醉于金钱带来的优渥生活,而且不择手段地想赚更多钱。


盖茨比的欲望不断膨胀,逐渐成了无底洞。


他一直为赚钱奔命,在犯罪的泥潭越陷越深,身上的负担越来越重,每一天都更加如履薄冰。


终于,钱给他带来的不再是快乐,而是无法停止的焦虑和负担。


茨威格说:“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码。”


走捷径这条路,诱惑最大,危险也最大。


高吉迪曾说:“人一旦成为欲念的奴隶,就永远也解脱不了了。”


命中之物,皆暗中标价,想要的越多,付出的自然也越多。


欲望就像沼泽,那些挣不脱欲望的人,最终都会越陷越深,最终溺毙其中。


盖茨比的死看起来是偶然,其实也是必然,如果不是他爱上了一个虚荣的女人,他就不会想着去走捷径赚快钱,如果不是走捷径赚快钱,他就还在某一个光明而敞亮的地方凭着自己的真本事坦然而自在地活着,某一天,他会找到一个只爱他诚实而正直的内心的好女孩好好结婚,然后生子,过着不是那么暴富却足够体面的美满日子。


04 写在最后


《了不起的盖茨比》不单只是描写爱情,其背后也揭示了人性的自私,冷漠和残忍,还映射了当时掀起的淘金热“美国梦”的破碎。


菲茨杰拉德的最著名的粉丝村上春树对《了不起的盖茨比》推崇备至,他曾经这么说过:“如果让我举出迄今为止遇到的最重要的三本书,我会不假思索地回答,那就是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和雷蒙德.钱德勒的《漫长的告别》。倘若只让我从中挑选一本,那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不起的盖茨比”。


著名作家海明威在看过他的小说之后曾说:“我决定要开始和菲茨杰拉德好好培养友情了,如果他能写出《了不起的盖茨比》这么好的故事,一定还能写出更好的。


连一向性格薄凉的张爱玲都说:“菲茨杰拉德是我最推崇的美国作家,他是个天才。”

 

故事结尾,作者菲茨杰拉德深情地说道:让盖茨比始终抱有信念的那束绿光,就像是在我们眼前逐年远去的极乐未来。我们拼命追赶它,却每每失之交臂,但这没关系——明天我们总可以跑得更快些,将手臂伸的更长些……总有一天……


总有一天,我们会遇见更好的人,会遇见更好的自己。


无论我们会遇见什么,会遭遇什么,在内心深处始终都该留存有一份善意、一份温情、一份真诚、一点温暖。


也许我们不能像盖茨比那样富有,但是我们可以尝试着像他那样自律、向上、拼搏、义无反顾去爱值得我们爱的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