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福”裏第一福

民間把“五福”俱全視爲人生最大的幸福,所謂“五福”就是《尚書·洪範》中記述的:“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同有)好德,五曰考終命(即有一個好的人生結局)。”把“壽”推爲“五福”之首。正是在這種人生觀的指導下,從古至今人們十分重視各種追求和祝願長壽的活動,由此也就產生了祝福長壽的禮儀。這種禮儀大都是在老年人的生日時舉行的,當地稱之爲“祝壽”、“拜壽”、“賀壽”、“慶壽”、“做壽”、“過好日子”等等。

從上述傳統觀念出發,把幼、少、青、壯年的生日禮儀,叫做“過生日”,而不能叫做“祝壽”,俗以爲這樣叫了是會“折壽”、“短命”的。那麼,在什麼年齡“過生日”才能叫“祝壽”呢?這從來沒有統一的規定。從當地民間習慣來說,一是要在50歲以上或是有了孫兒;二是父母已經去世。一個人如果父母健在,即使已經過了50歲,也不能在家中“祝壽”,只能“過生日”,這就是古人所說的“尊親在不敢言老”。古人把“壽”分爲上中下,100歲稱上壽,80歲稱中壽,60歲稱下壽。因此,並不是人的每一個生日都可以稱作“壽”的。

古人對於祝壽和人的年齡段,都有一些專門的稱呼和比喻。在現今一些祝壽匾、幛、賀詞和其他書面語言中,仍不同程度地沿用着。

首先,對於男性和女性的祝壽有不同的稱呼,男性稱爲“椿壽”,女性稱爲“萱壽”。這兩種稱呼都是有其來源的。在《莊子·逍遙遊》中有這樣一段話:“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爲春,八千歲爲秋。”這本來是指極長壽的椿樹,被後人借用爲長壽老人的代稱。又由於在《論語·季氏》中有孔子的兒子伯魚,“趨庭而過’,接受父親教誨的記載,後人遂將“椿”和“庭”合起來,將父親稱爲“椿庭”,於是爲父親祝壽就叫做“椿壽”。推而廣之,凡是爲朋友的父親祝壽,爲父輩的男性乃至一切男性的祝壽,都可以叫做“椿壽”。萱就是“萱草”,又寫作“諼草”,萱草的花蕾就是金針菜,又叫黃花或黃花菜。由於在《詩經·衛風·伯兮》中有“焉得諼草,言樹之背”的詩句,而按漢代學者對這句詩的解釋:“諼草令人忘憂;背,北堂也。”就是說,諼草是一種忘憂草,如果種在母親所居住之處就可以令人忘憂。所以後人就把母親稱之爲“萱堂”,或簡稱爲“萱”。對父母則合稱爲“椿萱”。因此,爲母親祝壽就叫做“萱壽”。推而廣之,凡爲朋友的母親祝壽,爲母輩的女性乃至一切女性的祝壽,都可以叫做“萱壽”。

在繪畫和民間藝術裏,代表壽的圖案:桃子,松樹,鹿,鶴,壽星公,柏樹,山,夕陽,麪條等。

其次是對於人的不同年齡段,有特定的稱謂:

1、幼學:10歲。《·曲禮上》:“人生十幼學。”

2、之年:兒童10歲。

3、金釵之年:兒童12歲。

4、豆蔻:指女子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稱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爲“豆蔻年華”)。

5、舞夕之年:少年13至15歲。

6、及笄[ jī ]:指女子15歲。

7、志學之年:15歲,先秦·孔子《論語》“吾十有五而志於學。”(我十五歲的時候就立志學習。)

8、成童:15或15稍上的年歲。

9、舞象之年:少年15至20歲。

10、二八:爲16歲。

11、破瓜、碧玉年華:女子16歲。

12、加冠:指男子20歲。古時男子20歲行加冠禮,表示已成年。

13、弱冠:古人20歲行冠禮,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故稱“弱冠”。

14、桃李年華:女子20歲。

15、花信年華:女子24歲。

16、而立(而立之年):30歲,先秦·孔子《論語》“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三十歲能獨立做事情,四十歲能通達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

17、始室:30歲。漢·戴聖《禮記·內則》:“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男子三十歲娶妻,開始婚姻生活。)

18、克壯:正當壯年,古代30歲爲壯。

19、半老徐娘:女子30歲。

20、不惑(不惑之年):40歲爲“不惑之年”。

21、艾:50歲。西漢·戴聖《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五十歲叫做艾。)

22、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50歲。

23、六九年:即54歲。

24、耳順、耳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歲。

25、高齡:敬辭,稱老人的年齡,多指60歲以上。

26、耆[ qí ]:古稱60歲的人爲“耆”。

27、下壽:古人以60爲下壽,指60歲以上。

28、還歷壽:61歲的壽辰。

29、從心之年:70歲。

30、懸車之年、杖圍之年:均指70歲。

31、耄[mào]:古稱八十歲至九十歲的年紀,形容年老,引申爲昏亂之義。

32、耋[dié] :七八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

33、喜壽:指77歲,草書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歲。

34、耄耋之年、朝枚之年、朝枝之年:均指八九十歲。

35、傘壽:80歲壽辰。因傘字的草體形似八十,故稱“傘壽”。

36、中壽:指80歲以上。

37、米壽:指88歲。因米字拆開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歲。

38、上壽:90歲爲上壽。

39、白壽:指99歲,百少一爲99,故借指99歲。

40、期頤:指百歲高壽。

此外順便捎帶一下,民間關於祝壽的種種稱呼裏,還有三個專門的稱呼:七十七歲被稱爲“喜壽”,因爲喜字的行書,和七十七這三個字很相近;八十八歲被稱爲“米壽”,因爲把米字拆開,上面兩點像個八字,中間是個十字,下面又是一個八字,合起來就是八十八;九十九歲被稱爲“白壽”,因爲百字缺一橫,即“白”字,一百缺一,從數字上推就成了九十九。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