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真學而教》打卡第二天紀實

      今天我讀了《爲真學而教》的第二條,第三條建議。這些內容對一名一線工作的語文教師而言,收穫很大。

        建議二:真學,在質量與效率的和諧共生中發生。首先明晰質量與效率的內涵。質量是產品或工作的優劣程度,而效率是單位時間內完成的工作量。當下教學的重要問題是效率過剩,主要表現爲明天的事情今天做;不按照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有意拔高標準;現在很多高中學校人爲提高效率,讓孩子一年半學完三年課程,最後大量的題海戰術提高高考命中率。看似這樣的舉動沒什麼不妥,但嚴重違背了兒童的成長規律。多數學生對所謂的高效率表現爲退縮,迴避,學習思維固化,僵化,學習靈性以及可持續學習能力嚴重受損,乃至消失殆盡。真正的教育必須以質量爲本,效率及其他要素是枝,是葉,在彼此有矛盾的情況下,效率必須適當爲質量讓路。

      建議三:真學,依據一定的標準和學生的獲得來衡量。課堂上我們要依據“三標”來施教導學,這就是學科課程標準,教學目標,課堂評價標準。所有教師至少都要有一點用課標教的教學自覺,有一點用課標教的建構能力;教學目標是課程標準在課堂的具體和具象化描述。教師教學能做到上接課程標準,下喫頭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學情,這樣的目標纔是因材施教,量體裁衣的。課堂評價標準與課程標準,教學目標是一呼百應的。葉瀾教授提出課堂評價標準的五實觀(紮實有意義,充實有效率,豐實有生成,平實呈常態,真實待完善),可以成爲我們觀評課的藍本。有學生獲得纔有真學。崔允漷教授說,學習有四種值:一學習的動力值,即學生學習的願望;二是方法值,即學生會學習的方法;三是知能值,即學生學習的知識與技能;四是意義值,即學生學習的東西是有意義的或者是受用的,當然,還有一種值在增加,就是學後值與學前值的差是正量,沒有增值的課堂是沒有意義的。

        作爲一線教師的我們,缺少刻骨銘心的真學理念,更缺少踐行的勇氣和適度的擔當。整如教育家杜威所言:“幾乎在理論上無人不承認,而在實踐中無人不違反。”真正跨越思與行的界限,彌合想與做的裂痕,把所慮與所爲融爲一體,纔是當下我們教師應該做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