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嫺學習筆記——教育路上您做對了嗎?

有人說,教育就是一種“影響力”。

孩子成長在怎樣的環境中,就會得到怎樣的影響;

孩子接近什麼樣的人,就會走什麼樣的路。

只有當教育環境改善了,父母和老師各就其位,各司其職,孩子才能得到真正好的教育。

否則,再好的教育環境,也抵不過一個越位的母親,一個缺位的父親,和一個錯位的老師。

1

越位的母親

讓孩子過於依賴

家庭教育中,常常見到這樣的場景:

孩子寫作業太磨蹭,經常開小差,跑去看電視,讓媽媽大發脾氣,每次輔導孩子都雞飛狗跳。

媽媽總是斥責孩子拖拉磨蹭,卻很少反思自己的問題。

國內某家庭教育指導中心曾對24個小學的二年級學生進行跟蹤調查,結果發現:

孩子“磨洋工”,根子在媽媽。

總是被媽媽盯着、管着、督促着,甚至由媽媽幫着完成作業的孩子,根本不可能養成自覺學習的能力。

這些從小被包辦一切的孩子,會越來越依賴他人,等到長大之後,根本過不好自己的生活。

在節目《大聲說出來》中,一位34歲的單身女博士幾次情緒失控。

從小,媽媽對她的要求十分嚴格,她也十分順從媽媽,連穿什麼衣服、交什麼朋友、學什麼東西、考什麼大學都聽媽媽的安排。

鋼琴十級、考上博士……她一路成長,變得越來越優秀,卻在情感上屢屢受挫。

被逼着相親幾十次,每次都被嫌棄“胖、土、醜”,她十分痛苦,因此越發自卑。

學歷再高,但學不會獨立,就始終沒有獨立生存的能力。

內心再苦,但太依賴媽媽,就始終無法擺脫依附的關係

女博士的媽媽就像“神童”魏永康的媽媽,對孩子包辦一切,雖然把孩子培養成爲學習上的“天才”,也使孩子變成生活中的“白癡”。

真正毀掉孩子的,是當初對孩子寄予厚望,卻在孩子成長中一點點奪走其能力的母親。

母親大包大攬孩子的生活,會使孩子默認自己是“學習的機器”;

母親總是替孩子做決定,會使孩子變成父母的“提線木偶”;

母親不讓孩子獨自面對生活,會使孩子變成“溫室裏的嬌花”。

司馬光《家範》裏說:“爲人母者,不患不慈,患於知愛而不知教也。”

母親的愛,是偉大的,是無私的,但更需要守住一個度,更需要管教的力量。

2

缺位的父親

讓孩子人格不健全

《中國家庭親子陪伴白皮書》顯示:

一半以上的家庭,孩子由媽媽陪伴長大,僅12.6%的家庭,孩子有爸爸的陪伴。

父親缺位,已經成爲中國家庭的常態。

多少孩子,從小在沒有父愛、沒有父親教導、沒有父性榜樣的環境中長大。

但父親和母親的分工不同,母親無論如何都無法替代父親的角色。

母親:愛,融合,親密,爲孩子紮根

父親:力,秩序,分離,給孩子翅膀

失去了父親教育的力量,孩子就學不會秩序,無法與父母分離獨立,更沒有翅膀展翅飛翔。

一個孩子如果長期缺乏父愛,容易形成性格缺陷,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就好像,《隱祕的角落》裏的朱朝陽。

朱朝陽的父親出軌離婚後,獨寵自己的繼女,對兒子只有敷衍。

身邊朋友都知道他兒子考了年級第一,他卻不知道,對朱朝陽的一切全不關心。

偶爾給兒子買雙新鞋,看到繼女來了,馬上丟下兒子就走,毫不在意兒子失望的眼神。

正是這些忽略,逼得朱朝陽一點點心理扭曲,從一個成績優越的“尖子生”,變成一個孤僻冷酷的“殺人惡魔”。

如果朱朝陽父親能夠給兒子多一分重視,多一些陪伴,多幾分關心。

那麼,朱朝陽至少能從母親的控制中得到片刻逃脫,也不會因爲嫉恨和憎惡而對自己的親人痛下殺手。

可惜,沒有如果。父親一旦缺位,孩子的教育就走向失控。

父親的角色從來都不能缺席,父親的教育直接影響孩子的命運。

有句老話說得好:養不教,父之過。

生了孩子,只知道養活TA,卻從來不教育TA,那就是父親的失職,是父親的過錯。

作爲父親,不要忘記自己的角色與責任,不缺位,不缺愛,不缺教,孩子才能茁壯成長。

3

錯位老師

讓教育失去其意義

這個社會上,能管教孩子的只有三個地方,家庭、學校和監獄。

家庭是第一道防線,學校是第二道防線,爲人父母爲人老師,就有責任教好孩子。

倘若家裏管不了,學校不能管,那麼等着孩子的,就是社會的嚴酷懲罰,以及監獄的手銬腳鐐。

然而令人擔憂的是,越來越多老師陷入了“不敢管”的境地。

五蓮縣的楊守梅老師,本着對學生負責的態度,親自到操場找兩個逃課的學生。

面對學生囂張逃課的態度,楊老師恨鐵不成鋼,舉起手裏的書往他們身上拍了兩下。

沒想到這一拍,拍出了學生口中的“體罰”,拍出了家長怒氣沖天的舉報,拍出了學校的停職記過處理,拍出了教育局的“黑名單”處罰。

楊老師到底做錯了什麼?錯在了她不該有情緒?還是錯在了她不該管學生?

當前,老師逐漸成了弱勢羣體——

老師罵了學生、打了學生,哪怕很輕微,家長都會找到學校、教育局,要求老師賠禮、賠償,使老師顏面掃地,身敗名裂,開除教職,丟掉飯碗。

照這樣下去,老師們恐怕都人人自危,只好對學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現在的老師,不是給學生當保姆、當服務員,提供無微不至的服務,

就是把學生、把家長當祖宗供,能不管就不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作爲老師,就要使勁教好學生的學業,不姑息學生的錯誤,做好學生學業上與成長上的監督者和鞭策者。

有管、有教、有獎、有懲,纔是真正有意義的教育。

白巖松在《新聞週刊》裏提到:

“老師對學生有沒有懲罰的權利?如果問老一輩的人,回答一定是必須的,嚴師出高徒!”

教育是十分嚴肅的事情,老師只有狠心地管,孩子才能真正成器。

我是吳美嫺我在貴州貴陽,感謝您的閱讀和留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