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宰相劉羅鍋》

劉塘這個人物是隨着電視劇《宰相劉羅鍋》而被人們熟知,印象最深的是他的外貌,身材瘦弱矮小,彎腰駝背,留着兩撇小鬍子。

然而經考古發現,歷史上的劉塘身材高大,五官端

正,風度翩翩。

除此之外,劉慵根本沒有當過宰相,而且"劉羅鍋"的稱號也是來源於嘉慶皇帝看見年近八十的劉塘,纔有感而發,稱他爲"劉駝子",這並不能夠證明劉塘早年就已經彎腰駝背。

劉塘是清朝有名的政治家,他一生以清正廉潔示人,秉持着嚴厲公正的政治作風。與當時同朝爲官,貪婪腐敗的和坤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領略,劉塘這剛正不阿的一生,以及他是如何與和坤對抗的。

子憑父貴,官至翰林

劉塘出生於康熙五十九年,也就是公元1720年,山東

諸城人。

劉塘可謂是名副其實的官三代,祖父劉( q )是康熙朝的四川布政使,相當於今天的四川省省長,父親劉統勳是乾隆的老師,曾任吏部、兵部、刑部、工部,四部的尚書,並且還官居過首席軍機大臣。

雖然劉慵出生在這樣一個富貴的家庭,但他的生活卻不奢侈,反而勤儉樸素。與此同時,劉塘學習異常刻苦,22歲的時候就考中舉人。

雖然在後來考取進士時有所波折,十年才入m劉塘的官運像開了掛一樣順風順水。一方面來說,劉塘的學問的確

到了一定的作用。在劉慵剛進翰林院時,當時的翰林院院長就是他的父親劉統勳。

同時,讓劉慵在官場裏風生水起的還有第三個因素,那就是乾隆皇帝也很欣賞劉慵。乾隆不僅喜歡劉埔的書法,更對自己愛臣劉統勳的兒子愛屋及烏。乾隆的偏愛導致劉慵在翰林院的升遷比他人要快得多。第一年,劉塘只是沒有品級的翰林院庶吉士,第二年就成爲了正七品的翰林院編修。按往年的官員升遷進度來看,這應該是三年才能夠升到的品級。

到了第三年,別的翰林院院士幹上七、八年才能夠得到的鄉試主考機會,劉塘只憑藉着兩年的職場經歷,就被乾隆特別安排到廣東當鄉試主考官。兩年後,劉塘從廣東回來,年僅36歲的他成爲了五品翰林院侍

講井。

毫無疑問,劉慵就是當時翰林院升遷最快的官員,沒有之一。不過,在外人看來,劉慵除了書法了得之外,沒有任何的政績和才幹。所以,很多人覺得劉慵之所以能夠有此成就,無非就是仗着自己有一個官至軍機大臣的父親。

真正讓人們對於劉慵的看法發生改變的,是在乾隆二十一年。劉塘被外放去當安徽學政,在這個位置上,他的能力和才學逐漸被人們所認同。

嚴厲公正,室海沉浮

所謂學政,就相當於現在的教育部部長,主要就是抓教育,與當地讀書人打交道。劉塘主要管轄的就是那些靠着科舉考試而得到功名的人,定期給他們科和歲考,然後進行打分,平日裏監察他們的行爲。


但當時還有一類人可以通過捐錢來獲取一定的官職,

法管控這些監生的。可在劉慵任安徽學政時,他發現當地的很多監生,大多數都來自於大地主家庭,他們仰仗着自己的權勢和財力,經常在鄉里魚肉百姓。身懷正義的劉慵決定整治這一風氣,於是,他給乾隆寫了一封奏書,期望乾隆能夠讓行政官員對這些監生嚴加管教,以此來扭轉社會風氣。乾隆很同意劉塘的意見,立刻就讓禮部制定一整套針對於監生的考察方

案,然後在全國推廣下去。

如果說當安徽學政的劉塘,僅僅展現了他對於百姓生活的關心,以及他自身的正義感。那在三年後,他身爲江蘇學政的主政風格就比較明顯了,一是公平,二是嚴厲。

在劉塘去江蘇之前,江蘇的學風就有弊病。由於江蘇地區有錢的人實在是太多,而且大多數的考生心思活泛,導致當地的學習風氣浮躁,許多人無心刻苦讀書,只想用錢財來獲取在考試中作弊的手段。

劉慵上任江蘇學政辦的第一件事,就是狠抓作弊。在他看來,教育就要保證公平。史書上記載:"昔劉石庵公視學江蘇,嚴肅駿厲,人多畏憚。”

劉慵辦起事來嚴肅認真,同時也接受不了其他官員對政不嚴。當時江蘇的吏治有些鬆垮,劉塘就直接上奏乾隆,把整個的江蘇官場狠狠地參了一本。他覺得江蘇這些官員既不擔當又不作爲,實在是難堪大任。乾隆看出了劉慵是一個一心爲民的好官,把他調入太原當知府,42歲的劉塘首次擔任當地的父母官,可謂是盡心盡職,勵精圖治。

史書上記載:"劉塘於吏事以勤慎著稱,守太幾

積案數十,購谷二萬餘石儲爲府倉。"劉慵在政上清理了陳年積案,經濟上儲備了保本壓倉的糧食。可見,他的執政能力非常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