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新解

中原焦點中16 堅持分享1313天 23.1.9運動打卡第359天 2669h 約練712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shuō)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yuè)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導讀】這一章中的第二個爭議點就“說”。

現在流傳於世的《論語》共有九個版本,分別是漢石經本、唐石經本、宋石經本、皇本、高麗本、十行本、閩本、北監本、毛本。在這九個版本中,只有皇本作“悅”。正如《十三經注疏·論語註疏》編者在註釋中所言:說,說釋也,從言兌聲,一曰談說,概古人喜“兌”字多假借作“說”,唯皇本俱作“悅”,而《先進篇》“無所不說”、《子路篇》“君子易事而難說也”又仍作“說”。看得出編者也是莫名其妙。不過,由於全日制十年制的通用教科書上採納了皇本的解釋,從而使“悅”廣爲人知,更讓許多人誤以爲這纔是正解。因此,我們在這裏把真實情況介紹給大家,由各位自己辨別。我們認爲解釋爲“悅”缺乏依據。其一,學了還要反覆練習、複習,這一過程單調、枯燥、辛苦,實在不是件令人喜悅的事情;其二,學了能夠解釋清楚,是效率最高的學習方式之一,因此,作“說”、“說釋”的解釋更符合事實;其三,實在沒有證據表明這裏的“說”應該解釋爲“悅”。第三個注意點就是“樂”。根據《禮記》,當時人們認爲人有七情,分別是喜、怒、哀、懼、愛、惡、欲,其中並沒有“樂”。另外,根據我們的研究,出自《中庸》的成語“喜怒哀樂”其實是一個學術錯誤,其中的“樂”應詩作“yuè”,意思是音樂。也就是說,樂,作爲情緒讀作“lè”的解釋,缺乏依據,與孔子所處時代的用字習慣不符。其正確的讀音是應該是音樂的“yuè”,意思是像演奏音樂一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