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真实教育相遇(一)

----观看钱志龙先生的纪录片《出走》第一集(尼泊尔)

今天下午非常有幸观看了钱志龙先生关于教育探索的纪录片《出走》第一集---尼泊尔,一心热爱教育的钱志龙先生在自己的内心受伤后,他走到世界各地去疗愈自己内心的伤痛,也去探索自己热爱的教育的不同样态。他抱着回归生活、让学习自由快乐的目的,带着自己对教育的初心在路上寻找着。

看了第一集《尼泊尔》之后,激动澎湃的心情让我久久难以平复,回顾镜头中的点点滴滴,特别想记录下几处触动我内心的地方。

一、没有谁能真正解决你的问题,或许时间可以

被痛苦折磨得无法入睡的主人公带着疗愈自己身心的初衷来到了寺庙里面想要得法师的指点,可是慧光法师却只告诉他去磕头,不听他的解释,也不想给他做出解释。神奇的是,他跟着他人磕头之后,果然能入睡了。但是醒来之后他还是处于痛苦的状态之中,原本我的预想会是法师最后用智慧让他顿悟,帮助他忽然释然,然后放下,可是奇怪的是法师没有强迫他去做什么,就任其自然地接纳着他的全部状况。在这一点上让我很有触动,虽然法师没有解决主人公的问题,但是我却真的相信那是一位非常有修为,内心很有境界的法师。因为我相信或许有智慧之人能让我们忽然悟到而觉醒,然后放下束缚灵活的负担和包袱,但是那个觉悟点也是有它自己的节奏的,不是外力强加来的。法师的境界就在他允许、接受这一切的发生,这是真实而又读懂主人公内心状态的智慧之人。

由此我想到,我们和学生的关系是不是也有类似的状态呢?我们在学生面前扮演着“传道受业解惑”的身份,但是我们真的能做到这些吗?有多少学生的道来自我们教师呢?有多少学生的业是授于我们?又有多少学生的惑是我们解开的呢?是学生不想吗?是我们不做吗?还是我们不能呢?或许其中有很多因素,但是我认为最关键的一点是学生的成长是有他自己的节奏的,我们无法强求,更不应该强求。我想纪录片中的那位法师给了我一点重要的启发,我们可以看到,可以懂得,但是我们也要理解,要接纳,要放手,要顺其自然,尊重他们自己的生长进度,这未尝不是一个很值得我们去借鉴的方法。

二、Tomorrow is here.

当主人公在法师那里尝试了打坐修禅却没有改变自己的心境时,法师建议他去行禅,就是去走路,于是他就参加了一个四天的山里徒步的活动。在当地导游的引领下,他走在山路上,吃着单调的饮食,心中时时刻刻在盼望着能见到传说中住着神灵的神奇雪山,可是每天他带着膝盖上的伤艰苦地行走在云雾缭绕、茫然朦胧的山路上,感觉自己走在一个永无尽头、看不见天日的路上,他一遍遍急切地问着导游什么时候可以看到雪山。导游非常耐心地回答,“Maybe tomorrow.”这是一次充满未知和不确定性的行走,或许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谁也不知道明天在哪里,谁也不知道明天会不会来。就在主人公已经快要失去盼望的时候,导游却在一个早晨来敲他的房门,告诉还在沉睡的他,“Tomorrow is here.”明天来了,明天在这里!云开雾散,天蓝澄澈,雪山圣洁,看到那发着灵光的雪山的一刻,简直让人感动到流泪。

当看到雪山出现的那一瞬间,我忽然意识到:其实我们生活中很多时候的状态就跟主人公一样啊,我们一直就走在雪山中,但是我们不停地找啊找啊,我们焦虑地盼啊盼啊,我们却没有意识到我们寻找的那份圣洁其实一直就在,它一直就在那里,只是我们被迷雾遮住了双眼,我们没有看到而不是它不存在,只是我们没有看见而已。

不管是有形的“雪山”还是无形的“雪山”,想想我们一直在寻找的那些东西,是不是也是常常会经历这样一个历程,我们看到它那一刻的惊喜只是一个表象啊,我们心里的看见可以一直在啊,一切的找寻一直都在始发于我们的心里啊!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的心里像照进了万缕阳光一般明亮。请不时地提醒自己It is there all the time.(它就存在于那里。)

三、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很好的老师

主人公在沙弥学院和那些小沙弥住在一起当志愿者的时候,我看到了教育的另外一种形式的存在。一种让我感到震撼的真正教育在发生的别样存在。在那里,没有课程设计,没有固定教师,没有固定的上课时间表,而那些孩子的来源又特别复杂,可是真正的教育就存在于人和人之间以本真的样子相处和互相学习与影响之中。那里没有学校的任何条条框框,却有着学校没有的真实生活,自己种菜,自己做饭,自己学习,大孩子照顾小孩子,自己习武,自己画画,自己修身,自己约束自己,带着敬畏之心去生活。

在沙弥学院,那些还未成年的孩子,那些带着自己曾经的各种生活印迹的孩子在那里还原了生命本身的美好,让人感动的同时也让人思考:我们的社会有多少孩子在过度竞争的压力下失去了生命本来的纯真和快乐呢?我们很多家长和老师以爱的名义强加给孩子的那些负担,给孩子带来的都是什么呢?我们给予孩子的是孩子们真正想要的吗?

四、陪伴就是最好的爱

主人公为了解决住宿问题,他找到了一家孤儿院做志愿者。因为语言不通,他就陪着孩子们想着法子玩,做手工,看电影。表面上看,好像他也没有做什么特别的事情,可是为什么那些孩子竟然为了能有机会和他牵手上学,竟然竞争到要打仗的程度呢?那是孩子们发自内心对他的爱啊!是什么让孩子们如此爱他呢?或许就是因为他给予孩子们的真诚的爱的陪伴吧!我想那些从小就失去父母陪伴的孩子心里会多么渴望这种爱的陪伴啊!而主人公就是用爱的陪伴赢得了孩子们的心啊!就像主人公自己感悟的那样,“知识没那么重要,陪伴才是重要的。”这句话对于我们家长和老师来说是不是一个重要的警醒和提示呢?我们要给予自己的孩子什么呢?什么是孩子们最渴望的呢?什么对于他们的一生都是滋养和润泽的呢?

带着自己内心深深的痛却去深爱孩子的主人公,他想走遍世界,与真实教育相遇!我知道他遇到了,幸运的是我有幸遇到了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