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谗畏讥一一农学教授在乐山

近读《迦陵杂文集》,读到其中的“《荔尾词存》序”,是为已故的“现代生物学与古农学之科研与教学的石声汉教授之遗作”写的序言。作者叶嘉莹先生号迦陵,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对古典诗词多有心得。她在序言中写道:“我是一个终生从事古典诗词之研读与教学的工作者,平日所阅读过的古今词人之作,不可谓不多。无论其为婉约豪放,无论其为典雅俚俗,无论其为正统新变,其中自然都不乏令人赏爱和感动的佳作。而在如此众多的各色各样的作品中,石声汉教授的《荔尾词》却别具一种迥异于众的不平凡之处。”

一个农学教授的诗词能够得到中国古典文学专家的首肯,顺着叶嘉莹先生的文字往下看,《浣溪沙•嘉州自作日起居注》:

白足提篮上菜场。残瓜晚豆费周章。信知菰笋最清肠。 幼女迎门饥索饼,病妻扬米倦凭筐。邻厨风送肉羹香。(六首之二)

这是农学教授石声汉写于乐山(古称嘉州)的词,以前没有读过,一时兴起究源。原来石声汉教授1941年8月来到了乐山,任教于抗战期间西迁乐山办学的武汉大学,任生物系教授。同时受范旭东邀请,兼职五通桥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任特约研究员,做植物营养方面的研究并培养科研人才。其间,1942年10月去峨眉四川大学讲学一个月,1943年春至1946年在乐山技术专科学校兼课。

查百度,有石声汉教授词条,1907.11.19出生于昆明,湖南省湘潭县人。1924年入武昌高等师范生物系,1928年于中山大学结业。1933年赴英国伦敦大学求学,获植物生理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原西北农学院、同济大学理学院、武汉大学教授。 1951年后任原西北农学院教授、古农学研究室主任。1971.6.28因病于天津去世。

多年以后,石声汉教授家的老三石定枎写了一篇回忆父亲的文章,谈到叶嘉莹教授引用的六首词,“那是1944年夏末,父亲在四川嘉定(即乐山)写下的。它真实地描述了抗日战争的苦难岁月中我们家贫病交加的困境。当时大哥定机11岁,大姐定杜7岁,我5岁,定朴3岁,定桓不到周岁。父亲虽是武汉大学教授,但薪金微薄,“纵教发放也无多”。微薄的薪金要赡养奶奶,接济三个叔叔读书,还要养活自己的七口之家,生活的困窘可想而知。他虽尽力多处兼职,除在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任特约研究员外,还兼任中央技艺专科学校教授、全华化学工业公司技术顾问,却仍入不敷出。为节省开支,家里总买最便宜的糙米,糠粰和稗子很多,做饭前需先用簸箕使劲地簸扬,使糠粰、稗子、沙石等分离出来,捡干净后煮出的饭才能吃。繁重的家务和严重缺乏营养,令母亲的身体一直很虚弱。“病妻扬米倦凭筐”,饱含着父亲的自责和对母亲的痛惜。定桓1943年出世后,父亲还硬是每餐少吃一碗饭,“室静自闻肠辘辘”就成了常态,可这又能省出多少钱呢?

为生活所迫,在昆明同济大学和乐山武汉大学当教授时,父亲都曾尝试卖出自己的书法作品以贴补家用。

在那颠沛流离的岁月中,了解他并欣赏他书法的大多是大学教师,他们生活都十分困窘,对父亲也爱莫能助。而另一方面以父亲做人的原则,也不肯将自己的书法随便卖给自己不了解的人。大哥跟我讲过:一次,有人买了父亲写的一副对联,想请父亲为对联题款。父亲觉得自己不认识他,不知此人的为人和底细,婉拒题款后将对联收回,把钱退还对方。

父亲尽管十分清贫,却始终洁身自爱,绝不趋炎附势。武大在乐山时,当地国民政府军政部第三十二补充兵训练处,算是中央驻军。处长韩文源不过是一个师长,但因是中央军在乐山的最高长官,飞扬跋扈,不少地方官绅都讨好巴结他,就连武汉大学的一些“学人”也以结识他为荣。父亲十分鄙薄这些人和事,羞于为伍。韩为了装点门面,拟在武汉大学特聘20位教授当顾问,每月发给津贴若干,我父亲也在名单中。父亲断然拒绝。韩听说父亲篆刻的印章从设计到刀法均颇有功力,让人转告为他篆刻几枚名章,父亲坚拒。对方让人传话威逼,父亲拍案而起,将刻刀扔进字纸篓,誓言今后绝不再作篆刻之事。

令人惊喜的是,父亲去世近五十年后,我却意外地见到了父亲1944年写于乐山的一副集吴梦窗词句篆字对联:

蛛丝暗锁红楼,凭谁为唱旧时金缕;细草静摇春碧,燕子来飞故苑年光。

上联“蛛丝暗锁红楼”句集自吴文英《荔枝香近·七夕》,“凭谁为唱旧时金缕”句集自《绛都春·余往来清华池馆六年赋咏屡矣感昔伤今益不堪怀乃复作此解》;下联 “细草静摇春碧” 句集自《瑞鹤仙·饯郎纠曹之岩陵》,“燕子来飞故苑年光”集自《应天长·夷则商吴门元夕》。这副对联的篆字灵动而秀丽,题款为“子南先生大方家教正 三十三年夏中写新集梦窗词句”。”

题款中的子南先生,经石声汉教授的几个子女论证,1944年石声汉教授正在范旭东先生创办的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兼职,顺着这条线索跟踪,果然,在《董浩云与中国远洋航运》一书中查到:董浩云1929年入职新成立的天津航业公司,当时范旭东是这家公司的监事,另一名监事正是杨子楠。“从当时情况和已有线索分析,这副对联应是父亲卖给杨子楠的,而不是送给他的。仔细研究一下对联题款,“子南先生大方家教正”,写得十分客气,说明父亲与“子南”的关系实际上很生疏。湘潭石氏家族的祖训是“读书上进”,家规只容许子弟选择 “耕、读、幕”三种职业,不许经商。因此,父亲一生都不愿与商人交往。但对范先生所托之事,会尽心尽力去完成,且不会怀疑求字之人的人品。范旭东先生对我父亲当时生活的困境是非常了解的,并且真诚地关心他,设法帮助他。想来范先生会向杨子楠先生讲述我们家生活的困窘,杨子楠就用付润格的方式取走了对联。这样的推理应该合情合理,我也得以了却找到父亲当年卖出的书法作品的心愿。”

最后,完整录下石声汉教授写于乐山的六首词《浣溪沙·嘉州自作日起居注》

甲申夏末 六首

五鼓敲残露薄曦,匆匆推枕起寻衣,渐闻啼鸟弄晴晖。汲罢井华僵指活,烧明冷灶倦眸眵,营门吹角报升旗。

白足提篮上菜场,残瓜晚豆费周章,信知菰笋最清肠。幼女迎门饥索饼,病妻扬米倦凭筐,邻厨风送肉羹香。

十号才能几日过,频翻挂历待如何,纵教发放也无多。寄卖行前低问询,旧书摊畔再巡逻,近来交易有成么?

双袖龙钟上讲台,腰宽肩阔领如崖,旧时原是趁身裁。重缀白瘢蓝线袜,去年新补旧皮鞋,羡它终日口常开。

课罢归来喘未纾,襁雏蹀躞扫庭除,添薪落叶也都疏。脱粟饭成儿女乐,涤盘水竭病妻呼,一灯先课大儿书。

骤雨惊传屋下泉,短檠持向伞边燃,明朝讲稿待重编。室静自闻肠辘辘,风摇时见影悬悬,半只烧剩什邡烟。

文章标题“忧谗畏讥”,出自古文《岳阳楼记》,石声汉先生选择作为自己诗词集的书名,定是心有所仪。同时也引起叶嘉莹先生共鸣,认为这“四个字所蕴含的,实在不仅只是一种自我约束和收敛的属于弱者的感情心态而已,而是在约束和收敛中还有着一种对于理想的追求与坚持的品德方面之操守的感情心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