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來到文道世界

張景嶽剛想睜開眼,就有海量的信息一股腦灌輸而來,頓時頭就脹痛無比,眼皮只是輕微一抖動,便再度昏睡過去。

“夢石兄,賓兒無礙吧?”一中年男子着急的問道。

被喚作夢石兄之人笑道:“已無大礙,先恭喜賢弟,介賓因禍得福,片刻之前才氣灌頂,已邁入童生之列。”

“當真?”中年男子興奮的直搓手。

“賢弟境界不夠,未能察覺方纔異象。恐怕此時山陰會稽大能都被驚動,不過我可先說好了,介賓當拜我爲師,你可不能推脫。”

“那感情好,紹興誰人不知你金夢石乃醫中聖手,我紹興府唯一的大醫?賓兒能拜你爲師,那是他的造化。”

“如此便說定了。”金夢石一口應下,接着運用才氣,音傳全府,所有五階以上的修士都知曉他今日得收佳徒。

……

山陰城內,無數人被先前景象驚動,接着金夢石之聲傳來,衆人忍不住一陣惋惜。

“哼,你說收就收?得到我徐文長同意了嗎?”徐渭冷哼一聲,對金夢石搶佔先機很是不滿。

作爲紹興府第一人,徐渭雖然與金夢石、周述學等人同爲六階高手,但金夢石卻是幾人中最弱的一個,單單憑醫道入了大醫之境。大醫與大儒、大乘同爲半聖之下最高成就。

可他徐渭卻是集儒道大儒、書道大儒、畫道大儒、兵道大儒、戲曲大儒於一身的五道大儒,特別是近年開始走的畫道,不過十年便邁入了大儒之境,而且他有預感,日後或能踏入畫之半聖之境。

整個紹興府,真正能入他眼的只有周述學,他精通五道已經堪稱是半聖之下第一人,可週述學精通曆學、圖書、皇極、律呂、山經、水志、分野、輿地、算法、太乙、壬遁、演禽、風角、鳥佔、兵符、陣法、卦影、祿命、建除、葬術、五運六氣、海道針經……

周述學不僅精通二十餘道,還在歷學、圖書、皇極、律呂、輿地、算法上均達到了翰林之境,本身更是道家大乘、歷學大儒,天文、堪輿、算法也隱隱有突破至大儒的徵兆。

心念一動,徐渭便出現在張府之外,正要入內,眉頭便是一皺,看向來處,一息之後現出周述學身影。

“好不要臉,竟和我爭徒弟。”徐渭開口罵道。

“夢石兄竟已發話,我本不欲再爭,可正當要放棄之時,突然心血來潮,便算了一卦,沒想到此子竟和我有師徒緣,他日或能傳我衣鉢。如此佳徒,我只好舔着臉求夢石兄割愛了。”周述學解釋道。

“哼,那便走着瞧。”徐渭悶哼一聲,又擡頭看了看會稽山方向。

周述學笑道:“走吧,龍溪先生不會屈尊降貴來和我們爭徒弟的。”

王畿王龍溪,聖人王陽明之徒。五十年前,陽明先生察覺儒道有損,以身衛道,留下了“此心光明,亦復何言”之語。葬身於會稽山,使得江南人才輩出,而紹興更是近水樓臺先得月。

安葬了陽明先生,王畿便長住陽明洞,講學陽明書院,這一守便是五十年。就連徐渭青年之時也曾前往陽明書院聽道。

王畿爲王門七派中“浙中派”創始人,雖仍是半聖之境,不僅能動用浙中派才氣,還能調用會稽山和陽明洞的才氣。會稽山作爲安葬了兩位聖人之地,特別是陽明洞作爲王陽明悟道和命名之地,更是有濃郁的先聖才氣加持。

這也使得會稽山陽明書院成爲僅次於曲阜書院的聖地。

……

三股大儒境才氣加持下,張景嶽很快吸收完灌入體內的才氣,也消化完灌入腦中的信息。

消化完兩世記憶,他才知道自己來到了儒道至聖的世界。這個世界如今已知有三大洲,東勝神州,西牛賀州,南瞻部洲。大明便是東勝神州最大的國家,也是才氣的開創地。

才氣本身不具備力量,只是能調用天地元氣,一旦離開大明國度,哪怕是大儒,也只是一個比較壯實的大漢,不再能飛天走地,也不能毀天滅地。

近兩百年前,大明聽聞天下第四洲消息,集合了數百大儒,數萬水師,浩浩蕩蕩開展了七次下西洋之舉,結果大儒們發現一旦下船便成了廢人一個。

雖然在第四次下西洋之時發現了麻林迪洲,也引得萬國來朝,卻也不能改變當地無法使用才氣的局面,因此在第七次嘗試失敗過後,大明絕了繼續探索天下之念。

可大明的探索驚動了三洲各國,在此之前,只有南瞻部洲與東勝神州往來交集多,誕生於南瞻部洲的佛教,爲了適應無法以佛法調用天地靈氣的局面,主動化佛法爲才氣,形成了如今的漢傳佛教一脈。

與此同時,無數道家大乘高人,也前往南瞻部洲傳道,其中有記載的至少有兩位大乘期高人前去天竺傳道,並建有道觀,可他們仍然沒能改變道法無法調動天地元氣的困境。

道家的失敗,並沒有讓這種嘗試中斷,隨着儒道在東域高麗、日本等國,南域安南等國,西域于闐、高昌等國紛紛打開局面,就開始着手前往南瞻部洲的天竺傳道。

不出意外仍然以失敗告終,甚至就連使者都被襲殺,僅大儒王玄策一人倖免於難。雖然無法使用才氣,作爲兼修兵法、縱橫之術的王玄策,生生憑藉所學知識,做到了一人滅一國的豐功偉業,因此成就半聖。

自此之後,天竺佛教一蹶不振,南瞻部洲進入了混亂時代。

佛教道統也轉向了中原漢土、西域高原和南域半島。

時過境遷,隨之三百年前,來自草原的蒙古鐵騎幾乎一統三部洲,中原才氣大損,散步於天下,沉寂千年的西牛賀洲因此走向復甦,南瞻部洲也邁入汗國時代,實現了最後的輝煌。

東勝神州的高麗、日本,南域的安南、占城、暹羅、馬六甲、呂宋等國因接收了來自中原的移民,各國文化大興,紛紛誕生了本國才氣。只是除了高麗、安南等少數國家,儒家並沒有在各國佔據主動地位。

太祖高皇帝驅除胡虜,恢復中華,建立大明,盪滌宇內,重新梳理了文道。可百年流失的才氣,經過百五十年的休養生息也沒能恢復如前,直到亞聖王陽明於五十年前頓悟成聖,學孔聖身化才氣,才使得大明文道真正復甦。

儒釋道三家獨大,已有千餘年曆史,在蒙古鐵騎征服世界的百年裏,因儒道受損,除了佛、道兩家大興,醫道也邁入大興之勢,爲了拯救蒼生,無數道人、儒生投身於醫學之中。幾乎同時誕生金元四大家這四位半聖,舉國震撼,就連朝廷也不得不以高官厚祿來籠絡醫家。

當然,儒道雖然不興,可儒生寄情梨園,也使得元曲大興,更誕生了元曲四大家,四位半聖。

大明建國近兩百年,就只有劉伯溫、高啓、宋濂、解縉、于謙、施耐庵、羅貫中幾位半聖,可除了陳白沙開創江門學派,重拾心學,得以成亞聖,其他都是以詩詞文章、或小說智慧成的半聖,其中劉伯溫是以智成就半聖,施耐庵、羅貫中以小說成半聖。

隨着白沙重啓心學之門,湛若水繼承白沙學說,開創甘泉學派成就半聖;王陽明龍場也悟道成就半聖。二人共同惺惺相惜,相約共同弘揚心學,儒道復甦開始加速。

受此文道復甦影響,唐寅融書詩畫於一體成半聖;仇英作《漢宮春曉圖》而成半聖;李夢陽、何景明變革文學而成半聖;薛立齋,悟醫道而成半聖;魏良輔,改崑腔而成半聖。

而隨着王陽明頓悟成聖人,身化才氣,五十年來半聖紛紛問世,王艮、王畿、李攀龍、楊慎、張居正、戚繼光、譚綸、俞大猷、歸有光、謝榛、王世貞、宗臣、徐中行、梁有譽、吳國倫、王慎中、唐順之、茅坤、聶豹、錢德洪、王棟、徐樾、趙貞吉、顏山農、何心隱、羅汝芳等人。

而湛若水更是因此而更進一步成就亞聖,成爲陽明之後第一人;不久王艮悟道淮南格物,開創泰州學派,繼湛若水之後也邁入亞聖行列。自此心學大興。

只是如今大多人已經離世,只剩下張居正、王畿、戚繼光、俞大猷、譚論、王世貞、顏山農、何心隱、羅汝芳九聖在世。

張景嶽將兩個世界的記憶吸收完,心裏頓時激動起來,這個文道世界和地球歷史驚人相似,就連名人都一模一樣。

更讓他激動得情難自已的是原主張景嶽是能與醫聖張仲景、金元四大家齊名的醫學宗師,妥妥的未來醫道半聖。

可是突然他又想到一個問題,原主能成爲大醫,換他來就不一定能成啊!要不,乾脆也學未來紹興老鄉魯大家來個棄醫從文?

這樣想着張景嶽就沒第一時間睜眼,未來都沒想好,睜眼乾嘛,只要不睜眼,他就能一直想下去。

貌似棄醫從文可行,要不我剽竊一首詩詞試試?看看有沒有才氣出現,這樣想着,就顧不得裝暈了。

一睜開眼,就見四個大漢八眼放光的盯着他,張景嶽頓時被嚇得一哆嗦,好半天才回想起,最年輕的那個中年人是原主父親,另三個也都聽說過認識,特別是徐渭徐文長,在後世都鼎鼎有名,方纔又聽三人都爭着想收他爲徒,這就好辦了,一起來,不嫌多。

想想前世十幾年的教育,老師多得海里去了,三個哪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