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来到文道世界

张景岳刚想睁开眼,就有海量的信息一股脑灌输而来,顿时头就胀痛无比,眼皮只是轻微一抖动,便再度昏睡过去。

“梦石兄,宾儿无碍吧?”一中年男子着急的问道。

被唤作梦石兄之人笑道:“已无大碍,先恭喜贤弟,介宾因祸得福,片刻之前才气灌顶,已迈入童生之列。”

“当真?”中年男子兴奋的直搓手。

“贤弟境界不够,未能察觉方才异象。恐怕此时山阴会稽大能都被惊动,不过我可先说好了,介宾当拜我为师,你可不能推脱。”

“那感情好,绍兴谁人不知你金梦石乃医中圣手,我绍兴府唯一的大医?宾儿能拜你为师,那是他的造化。”

“如此便说定了。”金梦石一口应下,接着运用才气,音传全府,所有五阶以上的修士都知晓他今日得收佳徒。

……

山阴城内,无数人被先前景象惊动,接着金梦石之声传来,众人忍不住一阵惋惜。

“哼,你说收就收?得到我徐文长同意了吗?”徐渭冷哼一声,对金梦石抢占先机很是不满。

作为绍兴府第一人,徐渭虽然与金梦石、周述学等人同为六阶高手,但金梦石却是几人中最弱的一个,单单凭医道入了大医之境。大医与大儒、大乘同为半圣之下最高成就。

可他徐渭却是集儒道大儒、书道大儒、画道大儒、兵道大儒、戏曲大儒于一身的五道大儒,特别是近年开始走的画道,不过十年便迈入了大儒之境,而且他有预感,日后或能踏入画之半圣之境。

整个绍兴府,真正能入他眼的只有周述学,他精通五道已经堪称是半圣之下第一人,可周述学精通历学、图书、皇极、律吕、山经、水志、分野、舆地、算法、太乙、壬遁、演禽、风角、鸟占、兵符、阵法、卦影、禄命、建除、葬术、五运六气、海道针经……

周述学不仅精通二十余道,还在历学、图书、皇极、律吕、舆地、算法上均达到了翰林之境,本身更是道家大乘、历学大儒,天文、堪舆、算法也隐隐有突破至大儒的征兆。

心念一动,徐渭便出现在张府之外,正要入内,眉头便是一皱,看向来处,一息之后现出周述学身影。

“好不要脸,竟和我争徒弟。”徐渭开口骂道。

“梦石兄竟已发话,我本不欲再争,可正当要放弃之时,突然心血来潮,便算了一卦,没想到此子竟和我有师徒缘,他日或能传我衣钵。如此佳徒,我只好舔着脸求梦石兄割爱了。”周述学解释道。

“哼,那便走着瞧。”徐渭闷哼一声,又擡头看了看会稽山方向。

周述学笑道:“走吧,龙溪先生不会屈尊降贵来和我们争徒弟的。”

王畿王龙溪,圣人王阳明之徒。五十年前,阳明先生察觉儒道有损,以身卫道,留下了“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之语。葬身于会稽山,使得江南人才辈出,而绍兴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安葬了阳明先生,王畿便长住阳明洞,讲学阳明书院,这一守便是五十年。就连徐渭青年之时也曾前往阳明书院听道。

王畿为王门七派中“浙中派”创始人,虽仍是半圣之境,不仅能动用浙中派才气,还能调用会稽山和阳明洞的才气。会稽山作为安葬了两位圣人之地,特别是阳明洞作为王阳明悟道和命名之地,更是有浓郁的先圣才气加持。

这也使得会稽山阳明书院成为仅次于曲阜书院的圣地。

……

三股大儒境才气加持下,张景岳很快吸收完灌入体内的才气,也消化完灌入脑中的信息。

消化完两世记忆,他才知道自己来到了儒道至圣的世界。这个世界如今已知有三大洲,东胜神州,西牛贺州,南瞻部洲。大明便是东胜神州最大的国家,也是才气的开创地。

才气本身不具备力量,只是能调用天地元气,一旦离开大明国度,哪怕是大儒,也只是一个比较壮实的大汉,不再能飞天走地,也不能毁天灭地。

近两百年前,大明听闻天下第四洲消息,集合了数百大儒,数万水师,浩浩荡荡开展了七次下西洋之举,结果大儒们发现一旦下船便成了废人一个。

虽然在第四次下西洋之时发现了麻林迪洲,也引得万国来朝,却也不能改变当地无法使用才气的局面,因此在第七次尝试失败过后,大明绝了继续探索天下之念。

可大明的探索惊动了三洲各国,在此之前,只有南瞻部洲与东胜神州往来交集多,诞生于南瞻部洲的佛教,为了适应无法以佛法调用天地灵气的局面,主动化佛法为才气,形成了如今的汉传佛教一脉。

与此同时,无数道家大乘高人,也前往南瞻部洲传道,其中有记载的至少有两位大乘期高人前去天竺传道,并建有道观,可他们仍然没能改变道法无法调动天地元气的困境。

道家的失败,并没有让这种尝试中断,随着儒道在东域高丽、日本等国,南域安南等国,西域于阗、高昌等国纷纷打开局面,就开始着手前往南瞻部洲的天竺传道。

不出意外仍然以失败告终,甚至就连使者都被袭杀,仅大儒王玄策一人幸免于难。虽然无法使用才气,作为兼修兵法、纵横之术的王玄策,生生凭借所学知识,做到了一人灭一国的丰功伟业,因此成就半圣。

自此之后,天竺佛教一蹶不振,南瞻部洲进入了混乱时代。

佛教道统也转向了中原汉土、西域高原和南域半岛。

时过境迁,随之三百年前,来自草原的蒙古铁骑几乎一统三部洲,中原才气大损,散步于天下,沉寂千年的西牛贺洲因此走向复苏,南瞻部洲也迈入汗国时代,实现了最后的辉煌。

东胜神州的高丽、日本,南域的安南、占城、暹罗、马六甲、吕宋等国因接收了来自中原的移民,各国文化大兴,纷纷诞生了本国才气。只是除了高丽、安南等少数国家,儒家并没有在各国占据主动地位。

太祖高皇帝驱除胡虏,恢复中华,建立大明,荡涤宇内,重新梳理了文道。可百年流失的才气,经过百五十年的休养生息也没能恢复如前,直到亚圣王阳明于五十年前顿悟成圣,学孔圣身化才气,才使得大明文道真正复苏。

儒释道三家独大,已有千余年历史,在蒙古铁骑征服世界的百年里,因儒道受损,除了佛、道两家大兴,医道也迈入大兴之势,为了拯救苍生,无数道人、儒生投身于医学之中。几乎同时诞生金元四大家这四位半圣,举国震撼,就连朝廷也不得不以高官厚禄来笼络医家。

当然,儒道虽然不兴,可儒生寄情梨园,也使得元曲大兴,更诞生了元曲四大家,四位半圣。

大明建国近两百年,就只有刘伯温、高启、宋濂、解缙、于谦、施耐庵、罗贯中几位半圣,可除了陈白沙开创江门学派,重拾心学,得以成亚圣,其他都是以诗词文章、或小说智慧成的半圣,其中刘伯温是以智成就半圣,施耐庵、罗贯中以小说成半圣。

随着白沙重启心学之门,湛若水继承白沙学说,开创甘泉学派成就半圣;王阳明龙场也悟道成就半圣。二人共同惺惺相惜,相约共同弘扬心学,儒道复苏开始加速。

受此文道复苏影响,唐寅融书诗画于一体成半圣;仇英作《汉宫春晓图》而成半圣;李梦阳、何景明变革文学而成半圣;薛立斋,悟医道而成半圣;魏良辅,改昆腔而成半圣。

而随着王阳明顿悟成圣人,身化才气,五十年来半圣纷纷问世,王艮、王畿、李攀龙、杨慎、张居正、戚继光、谭纶、俞大猷、归有光、谢榛、王世贞、宗臣、徐中行、梁有誉、吴国伦、王慎中、唐顺之、茅坤、聂豹、钱德洪、王栋、徐樾、赵贞吉、颜山农、何心隐、罗汝芳等人。

而湛若水更是因此而更进一步成就亚圣,成为阳明之后第一人;不久王艮悟道淮南格物,开创泰州学派,继湛若水之后也迈入亚圣行列。自此心学大兴。

只是如今大多人已经离世,只剩下张居正、王畿、戚继光、俞大猷、谭论、王世贞、颜山农、何心隐、罗汝芳九圣在世。

张景岳将两个世界的记忆吸收完,心里顿时激动起来,这个文道世界和地球历史惊人相似,就连名人都一模一样。

更让他激动得情难自已的是原主张景岳是能与医圣张仲景、金元四大家齐名的医学宗师,妥妥的未来医道半圣。

可是突然他又想到一个问题,原主能成为大医,换他来就不一定能成啊!要不,干脆也学未来绍兴老乡鲁大家来个弃医从文?

这样想着张景岳就没第一时间睁眼,未来都没想好,睁眼干嘛,只要不睁眼,他就能一直想下去。

貌似弃医从文可行,要不我剽窃一首诗词试试?看看有没有才气出现,这样想着,就顾不得装晕了。

一睁开眼,就见四个大汉八眼放光的盯着他,张景岳顿时被吓得一哆嗦,好半天才回想起,最年轻的那个中年人是原主父亲,另三个也都听说过认识,特别是徐渭徐文长,在后世都鼎鼎有名,方才又听三人都争着想收他为徒,这就好办了,一起来,不嫌多。

想想前世十几年的教育,老师多得海里去了,三个哪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