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勇// 1.14小寒十日//鷓鴣天·中國十大名湖之西藏納木錯//冬至·冬景·冬意(十)

      題記:碧草如茵,清水一灣,牛羊飽臥,意態輕閒。雪山終日,探窺明鏡,鷗鳥連天,洗濯素顏。遊客穿梭,賞觀幻景,鱗魚翔集,追逐雲斑。格桑朵朵,漸含春意,知道乾坤,今已小寒。

鷓鴣天·中國十大名湖之西藏納木錯

      高原湖畔水天連,錦絨碧草映沙泉。水歡雲舞經筒轉,風起波濤幡彩懸。

      神凝遠,映心間,漣漪盪漾激流湍。風光納木幽然美,夢境人間藏永傳。

中國西藏名湖納木錯的前世今生———

      納木措,位於西藏自治區中部,是西藏第二大湖泊,也是中國第三大的鹹水湖。湖面海拔4718米,形狀近似長方形,東西長70多千米,南北寬30多千米,面積約1961km2。

      早期的科學考察認爲,納木措的最大深度爲33米,但最近兩年對湖泊的重新測量發現,納木措最深處超過了120米。蓄水量768億立方米,爲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

      “納木措”爲藏語,蒙古語名稱爲“騰格里海”,都是“天湖”之意。納木措是西藏的“三大聖湖”之一。 納木措是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的第一神湖,爲著名的佛教聖地之一。

      形成演變:納木措所在的青藏高原,是起自於約7000萬年前開始的造山運動中歐亞大陸板塊與印度板塊相擠壓而隆起的產物。根據地質學的勘測資料和科學考察,納木措地區屬拉薩地體,以至少10億年前的前寒武紀陸殼構成基底,經過漫長歲月,約在晚侏羅紀增生到部分羌塘地體上面。

      納木措是第三紀末和第四紀初,喜馬拉雅運動凹陷而形成的巨大湖盆。其形成和發育受地質構造控制,是經喜馬拉雅運動凹陷而成,爲斷陷構造湖,並具冰川作用的痕跡。後因西藏高原氣候逐漸乾燥,納木措面積大爲縮減,現存的古湖巖線有8~10道,最高一道距2012的湖面約80餘米。

      科研價值:中科院納木措多圈層綜合觀測研究站設立在海拔4730米的納木措湖邊,是中國國內海拔最高的長期有科研人員值守的野外觀測站。納木措站通過對大氣、冰川、積雪、湖泊、生態等方面的長期觀測,爲西藏生態環境變化監測系統建設和綜合評價積累了大量基礎數據。

      守護美麗的納木措:爲實時觀測通往納木措景區的道路情況,拉薩市在那根拉山頂建一個交通氣象自動觀測站。交通氣象自動觀測站還包括在拉薩到機場高速公路的才納鄉和拉薩至林芝的米拉山口兩處建交通氣象自動觀測站。

      2013年建22個氣象站,拉薩共有26個自動氣象站,其中包括4個無人值守的自動氣象站。拉薩市內有9個氣象站,8個爲城市熱島效應觀測站。

      納木措流域因涵蓋冰川、高山凍土、季節積雪、湖泊、高寒草原(草甸)、溼地等多種自然介質,成爲開展環境監測的理想場所,爲研究該區域乃至整個青藏高原的環境變化提供了一個天然實驗室。

人文歷史———

      宗教聖地:納木措,蒙古語稱“騰格里諾爾”(或“騰格里海”),藏語全稱爲“納木措普摩”,意爲富裕天湖(或天湖、靈湖或神湖),兩種名稱都是“天湖”之意。

      歷史文獻上記載,納木措湖像藍天降到地面,故稱“天湖”。而湖濱牧民說因湖面海拔很高如同位於空中,故稱“天湖”。藏語中,“措”是“湖”的意思。當地藏族人民叫它“騰格里海”,意思是“天湖”。信徒們尊其爲四大威猛湖之一,傳爲密宗本尊勝樂金剛的道場,是藏傳佛教的著名聖地。

      納木措是西藏的“三大聖湖”之一,也是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的第一神湖,在雍仲苯教的經典中記載:“納木措有七十二個聖地”。後來納木措成爲著名的佛教聖地之一。伸入湖心的扎西多半島上的札西寺。香火旺盛。每當藏曆羊年,成百上千的信徒前來朝聖”。

      納木措還是預卜兇吉禍福的聖湖,據說如果是“命大”之人登上湖邊的山丘,即可見到湖中的靈異現象,因此,過去這裏常成爲藏傳佛教進行圓光卜的場所。每逢夏天,有不少喇嘛前往朝聖,以湖中顯現的靈異景象來預卜未來。

      12世紀末,藏傳佛教達隆嘎舉派創始人達隆塘巴扎西貝等高僧,曾到湖上修習密宗要法,並始創羊年環繞納木靈湖之舉。信徒傳說,每到羊年的時候,諸佛、菩薩、護法神集會在納木湖設壇大興法會,如人此時前往朝拜,轉湖唸經一次,勝過平時朝禮轉湖唸經十萬次,其福無量。所以每到藏曆羊年僧俗信徒不惜長途跋涉,前往轉湖。這一活動在每年4月15日達到高潮。納木措湖畔瑪尼堆遍佈,如有教徒經過這裏,總會投下一顆石子。納木措每年都吸引着西藏當地和青海、四川、甘肅、雲南的教徒們來轉湖朝聖,以尋求靈魂的超越。作爲世界海拔最高的湖,納木措是朝聖者心目中的聖地。

神話傳說———

      念青唐古拉傳說:相傳“納木措是帝釋天的女兒,念青唐古拉的妻子”。它們的造像分別爲:念青唐古拉——頭戴盔甲、右手舉着馬鞭、左手拿着念珠,騎白馬;納木措——騰雲駕霧地騎着飛龍、右手持龍頭禪杖、左手拿佛鏡。念青唐古拉山在北方諸神靈中最具影響力,它擁有廣大無邊的北方疆域和豐富的財寶。

      在西藏古老的神話裏,在苯教或藏傳佛教的萬神殿中,在當地牧羊人和狩獵者的民歌和傳說裏,念青唐古拉山和納木措不僅是西藏最引人注目的神山聖湖,而且是生死相依的情人和夫婦。念青唐古拉山因納木措的襯托而顯得更加英俊挺拔,納木措因爲念青唐古拉山的倒映而愈加綺麗動人。

      保吉山傳說:在納木措北岸約30公里處有一座山叫保吉山,與念青唐古拉山遙遙相望。當年威嚴峻拔的保吉山常與念青唐古拉山的愛妻——納木措竊竊私語、纏纏綿綿,他們生下一個兒子——唐拉札傑。保吉山和納木措爲了不讓念青唐古拉山發現唐拉扎傑,把唐拉札傑藏在保吉山以西約6公里處的大壩。奇怪的是,納木措以北地區無論從什麼角度都能目睹念青唐古拉山的尊容,可就是站在唐拉札傑山看不到念青唐古拉山。

      儘管唐拉札傑沒有被念青唐古拉看到,可不幸的事情還是發生了。一次它們正在幽會時念青唐古拉發現了自己的妻子與保吉山私通保吉山正欲拔腿北逃,念青唐古拉的長刀砍斷了它的雙腿,保吉山從此再也無法站立了。

      傳統節日:雪頓節,是西藏藏族人民的重要節日之一,每年藏慶七月一日舉行,爲期四、五天。雪頓是藏語音譯,意思是“酸奶宴”,於是雪頓節便被解釋爲喝酸奶子的節日。後來逐漸演變成以演藏戲爲主,又稱“藏戲節”。按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的規定,每年藏曆六月十五至七月三十日爲禁期,大小寺廟的喇嘛不許外出,以免踩死小蟲,待七月三十日解禁之後方可下山。喇嘛下山時,農牧民拿出酸奶敬獻,形成雪頓節。到17世紀下半葉至18世紀初,清朝皇帝冊封了五世達賴阿旺·羅桑嘉措和五世班禪羅桑意希,賜給金冊、金印,從此西藏的“政教合一”制度進一步鞏固。這時雪頓節開始演出藏戲。達賴喇嘛從布達拉官移居羅布林卡,雪頓節時藏戲班子來到羅布林卡演唱。屆時,拉薩市附近的居民,身着鮮豔的節日盛裝,扶老攜幼,提上酥油桶,帶上酥油茶對來到羅布林卡在繁茂的樹蔭下,搭起色彩斑斕的帷幕。在花香草肥的綠茵上,鋪上新卡墊、地毯,擺上果品佳餚,席地而坐,邊飲邊談,載歌載舞,觀看藏戲,享受節日的歡樂。下午,各家開始串帷幕做客,主人向來賓一敬三口乾一杯的“松準聶塔”(酒禮),唱各種不同曲調的勸酒歌。欲罷,客人將酒三口飲完。敬酒聲、祝福聲、歡笑聲此起彼伏,當晚霞染紅天際時,人們才踏着暮色離開林卡。

周邊景點———

      納木措生態旅遊景區內主要景點有:迎賓石(夫妻石)、合掌石、善惡洞、扎西寺等。

      迎賓石:也稱爲是納木措的門神。相傳納木措是一位女神,她掌管着藏北草原的財富,所以當商販外出做生意時,必先來到此地祈求門神,在得到門神的同意下方可朝拜納木措,以保生意興隆。

      合掌石:也稱爲父母石及相傳它是父親念青唐古拉山峯和母親納木措女神的化身,象徵他們忠貞不渝的愛情。此掌爲芷傳寧瑪教派創始人蓮花生丈師修行時合掌祈福萬物的顯像。

      善惡洞:藏傳佛教認爲人無論做善事或惡事,上天是一定能知道的,就像鑽善惡洞一樣,無論胖、矮、高、瘦只要你行的正走的直便能從此洞中過,反之就應當反省一下自己的過措。善惡洞只是佛祖給世人敲的警鐘而已。

      扎西寺:納木措的形狀像靜臥的金剛度母,湖的南面有烏龜梁、孔雀梁等18道梁,湖的北面有黃鴨島、鵬鳥島等18個島,湖的四面還建有4座寺廟,象徵佛教上所說的慍、怒、權、勢:即東有扎西多波切寺,南有古爾瓊白瑪寺,西有多加寺,北有恰妥寺。這些寺廟的牆壁上有許多自然形成的佛像,據傳納木措是帝釋之女,念青唐拉之母,被善男信女視爲必去的神聖之地,從古到今香客不斷。

      湖中五個島嶼兀立於萬頃碧波之中,佛教徒們傳說他們是五方佛的化身,凡去神湖朝佛敬香者,莫不虔誠頂禮膜拜,其中最大的是良多島面積爲1.2平方公里。此外還有五個半島從不同的方位凸入水域,其中扎西半島居五個半島之冠。

      獲得榮譽:納木措湖被《中國國家地理》“選美中國”活動評選爲“中國最美的五大湖泊”第三名。

      納木措同時也是西藏自治區級生態旅遊景區,以自然景觀爲主的生態旅遊區。

                2023.01.14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