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古纳河右岸》:一幅古老民族波澜壮阔的百年画卷

如果有一天,我会带着一种崇敬的心情,来到美丽的额尔古纳河边,去看有灵性的驯鹿,去拜访古老的鄂温克民族,那完全是因为一本书——《额尔古纳河右岸》。

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神秘又古老、美好又忧伤、诗意又朴素的世界,让我沉浸在文字里描绘的那些爱恨情仇、悲欢离合的故事中,一次次地被打动、震撼。

小说以第一人称的角度,以一个九十岁的老妇人为叙述者,讲述了生活在额尔古纳河右岸的鄂温克民族上百年的生存史。

小说中的鄂温克族,是生活在我国东北大兴安岭森林中的一支游猎民族,他们住在晚上能看到星星的“希愣柱”里,喜欢喝酒、唱歌,以打猎为生,饲养驯鹿,随驯鹿迁徙,保存火种,信仰玛鲁神,过着一种神秘而美好的部落生活,可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他们安静的生活受到了现代文明发展的冲击,森林被大量砍伐,驯鹿的食物减少,他们的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处境艰难,进入二十世纪,当地政府为他们修建了房屋,让他们下山定居,大部分人下山了,只有故事的讲述者和一个叫安草儿的小男孩留了下来,这个民族古老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正在消逝……

而无论是什么民族,也无论生活在何处,人类关于生老病死、真善美、爱与苦难、美好与悲伤的情感体验,是共通的,所以文字才会如此打动人心。

小说的讲述者既是主人公,又是见证人,以她为核心,讲述了包括她在内的这支部落里上下三代人各自的爱恨情仇故事。在这些故事中,有忧伤或甜蜜的爱情。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她父母的爱情故事。她的父亲和伯父年轻时同时爱上她的母亲,她的母亲对兄弟俩都有好感,她的外公让兄弟俩以射箭比赛的方式来择婿,她的父亲赢了,和母亲结了婚,相爱相守,伯父做了“萨满”,一直单身。后来她的父亲去世后,伯父和母亲想要一起生活,却因世俗不被允许,爱情和生命逐渐枯萎。而她的两段爱情都比较幸福美好,小说中这样写道:“如果说拉吉达是一棵挺拔的大树的话,瓦罗加就是大树上温暖的鸟巢。他们都是我的爱。”

小说中除了形形色色的爱情故事,还有感人的亲情,比如第二任萨满妮浩,每救活一个人就要失去一个自己的孩子,那种撕裂与痛苦的母爱,通过她的歌声表露无遗。更有被禁锢的亲情故事,比如拉吉米与养女马伊堪的故事,姑姑依芙琳和儿子金得的故事。

透过这些爱恨情仇的故事,写尽了人性的善恶美丑,也写尽了人类的悲欢离合,翻开了一幅古老民族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显示了弱小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及其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是史诗般的作品。

迟子建的文风沉静婉约,笔调温暖诗意,评论家李敬泽说:“从北极村开始,迟子建身上有一直不变的东西——那种温暖、明亮以及天真的眼光。这其实是特别难的。”在她的笔下,万物皆有灵且美,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作品中人物命运的悲悯情怀始终萦绕在文字里,使她的文字独具魅力。

循着《额尔古纳河右岸》的跋《从山峦到海洋》,了解了这部作品的创作过程,原来小说中的故事并不是凭空杜撰的,而是经过作者大量的采访考察后写成,有些人物有其原型,小说中的鄂温克族的历史和现状与现实吻合,更表现了作者对古老民族文化逐渐衰亡的思考与担忧,使作品更具历史和现实意义,不愧为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读完这本书,让我对书中这个古老而弱小的民族充满敬意,也对额尔古纳河右岸那方美丽神奇的土地充满向往,憧憬着有一天,可以亲自去看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