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1439天: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每日三件事,第1439天#

不是很久以前,就是现在,有两兄准备上山砍柴。哥哥准备了磨刀石,开始磨自己的砍刀。弟弟说:我先去了,磨刀太浪费时间,有那点儿时间我把柴都看回来了。哥哥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中午吃饭的光景,弟弟砍了一捆柴,哥哥也砍了一捆柴,两人一起回家。

你一定纳闷了?不应该是哥哥砍的柴更多,更早回来吗?不是的。的确是一起回来了,因为砍柴并不需要多么锋利的砍刀。磨好了砍刀,砍一样多的柴会更轻松一些。不过,就算拿个棒槌,也能“砍”些柴回来。

如果是伐木的话,效果就大不相同了。应该可以说是——磨刀不误伐木工。

其实生活中这种事情就太多了。比如如何学习,但凡大学能毕业的,都有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但归根结底,正如卢梭所言,一切知识源自记忆。

记不住,一切白搭。

理解也很重要,但我相信,没有多少人能记住很多,却理解的很少。时间久了,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总会慢慢理解的。

学习,不外乎就是输入、加工和输出这三个环节。

一、 输入,包括:读、听和感受等。

读,大概是知识输入最广泛的一种方式了,尤其是读书。一直在成长的人,我相信没有哪个是不读书甚至是读书少的人。

比如听某人说的一句话非常有道理,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和观念,而且按照这句话行动让自己从中受益。

感受则是参与到一件事情当中,让自己在实践中学习和历练。

二、 加工,就是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1. 逻辑性强的内容。信息之间有强关联,比如是在一个座标系内,在一个流程之中,或者是可以通过某种关系推理或计算出后面的内容。这种内容记忆和理解都比较容易。如果让你记住这一串数字的话,会不会有难度呢?
     4123567246060

我估计会有,但如果我告诉你其中的逻辑关系后,你想忘掉也是不容易的:
一年有4季,12个月,365天;一周有7天,每天24小时,每小时60分钟,每分钟60秒。是不是记起来就很容易了?

2.随意性信息。这种信息之间的关系不是特别密切,相对零散。记忆起来有点儿困难。比如VUCA,易变的、不确定的、复杂的、模糊的。一般用来说这个时代的特征。虽然四个形容词之间有点儿联系,但不是很紧密。对于随意信息的记忆,只能采用联想和比喻的方式来记忆。四个形容词换成四个名词,然后串联成一个故事,就不一样了。

比如蛋糕是易变的,薛定谔的猫是不确定的,计算机是复杂的,毛玻璃是模糊的。这个时代,大家都喜欢用蛋糕来喂薛定谔的猫,还要用计算机经过复杂计算投喂量,投喂的时候要把猫放在毛玻璃制成的猫房中。

总之你得想一个夸张一点儿的、离奇一点儿的、画面感丰富的、最好还能加上五感的一个故事。

三、输出。包括讲出来和写出来。

自己学明白了,就一定能讲出来。讲出来,就是对所学知识的检测。说不清楚,讲的太啰嗦,专有名词太多,甚至没有用比喻都可以理解为没有彻底掌握这些知识。学完之后一定要试着把这些内容将给别人听。

有时候我们看了一个特别好笑的笑话,自己讲的时候,发现一点儿都不好笑。有时候看了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自己讲的时候,发现一点儿都不感人。这就是没有理解笑话的笑点到底在哪里,故事的关键在什么地方。

如果没有听众的话,我们可以自己录下来,然后听一遍效果到底如何。

写出来的时候,比讲出来更需要逻辑性和条理性。语言措辞和讲的时候都有很大的区别。写出来要求内容更准确,思路更清晰。不过思考和修改的时间会更多,有机会把一个更好的结果呈现出来。


万千知识,源于记忆。

不是我们记不住,而是我们记忆的方法不对。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