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做夢了,你的女兒這輩子也不可能嫁得好

春節是一年中最喜慶的節日,也是一年中全家人坐在一起最能互相揭傷疤的日子,在敘述這件事之前,我非常鼓勵所有的父母和孩子一起看看春晚歌曲《是媽媽是女兒》,這首歌太深入人心,將母女之間細微的情感描述的太真切,微博熱搜也是:是媽媽是女兒聽哭了,兩位歌手也將這份情感唱的太動容。

這時好友給我發了一個信息:

我很想問問我朋友圈那些曬公婆曬老公轉賬的女人,如何維護的家庭關係,我很想學學

看完她的信息我馬上回復:

替我也問一句,人家婆婆好幾萬的壓歲錢說收就收,咱連虛話都不敢接一句

很快我就發現好友的情緒不對了,再我關心的問候下得知,她的媽媽又開始瘋狂催婚,彷彿她能嫁出去肯定會比現在過得好。

不知道:到了年紀就必須馬上結婚生子,這個奇怪的定律什麼時候能從長輩的腦海中剔除,也許20後吧,但是能挺到一代代結婚生子的人,是否也會覺得,結婚是人生到了年紀就應該做的事情。

跨過30歲的大門,未婚、單身彷彿有罪惡一樣,父母親戚也彷彿除了逼婚沒有別的話題可以聊,而且他們都會有這樣一套理論:

你不結婚怎麼辦?

結婚就好了,都30的人了,有人要就不錯了

結了婚就有自己的家,你現在這樣沒車沒房能幹嘛?

在老一輩的思維裏,結婚就等於有車有房有孩子,但是爲什麼會有呢?他們不明白,只知道在他們僅有的熟人範圍內,很多別人家的閨女不僅自己嫁得好,還能給孃家買車買房,照顧孃家。

事實上並非如此,現在的社會男人比女人更現實,婚後不如意帶來的矛盾遠遠大於單身可以預見的任何風險。

更重要的是,幾乎所有父母都會錯誤的認爲,隨便給閨女按一個男人作爲結婚對象,結婚了就會過得比較好。

也許真能遇見條件不錯的,但是婚後會受制於人,或者婚後依然捉襟見肘,反而在婚姻中承擔更多責任的女兒變得更加拮据。

想要女兒嫁得好,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其實好友的質問也是很多已婚後女人的疑問,爲何人家的丈夫婆婆有錢還有情,自己老公家的人防備自己和防盜賊一樣。

說到底無非三個原因:

其一 不關心孩子成長的轉變時刻

我至今不能苟同生女兒就能輕鬆的想法,既然爲了輕鬆爲什麼要生孩子呢?難道不是爲了延續自己愛情的結晶,守護她呵護她嗎?

這樣的想法就讓很多女孩從小被培養的不值錢,家裏有好的先緊着男孩子,或者除了日常學校的活動,孩子之間關心的任何話題和活動父母都不參與不支持。除了學習,其他事情面談。

久而久之孩子內心變得敏感,她覺得自己不配享受更好的生活,成爲別人的附屬品。因爲父母無法給予的,她就只能變成小跟班,誰能讓自己稍微接近一點喜愛的東西,誰就是自己的領頭。

第二:無法成爲孩子堅強的助推器

那些但凡嫁得好,或者自己優秀的女孩都有強大的氛圍感,那就是“貴氣”這種貴氣是父母給的底氣,父母會在女孩成長的各個階段給予精神和物質的照顧,讓孩子從小就覺得“這些東西本來就是讓我來享受的”

這並不是說要嬌慣孩子,而是讓孩子知道任何時刻都有父母在身後撐腰,要什麼東西,只要能培養氣質、開闊視野,就積極鼓勵孩子多參與多長見識。

這樣的孩子從小到大都會有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在遇到任何事情會積極和父母商量,因爲父母就是自己的助推器,只要有理想,父母都會參與並給予幫助。

第三:除了學習,孩子也需要提高情商

學習好是每個父母對孩子的期望,但是並非學習好就是衡量一個孩子是否優秀的絕對準則,而是要給孩子培養一個高情商的腦子,讓她懂得與人相處。

記得小時候,很多女孩但凡和男孩在路上見面打招呼,父母就覺得發生了天大的事情,這樣導致孩子從小不敢與人交往,父母只會盯着學習,除了學習和任何異性、以及學習不是很出衆的同學有來往,都是錯誤的。

慢慢砍掉孩子積極交友的心態,封閉內心。

但是很多家長並不知道,他們只是看到別人的女兒嫁得好,別人的閨女結婚後日子就好了,並不知道自己身爲父母除了指責就是索取,只會培養出躲避陽光的孩子,甚至有些女孩爲了跳出原生家庭的坑,着急找個人結婚,落入婚姻的坑,婚後生活不幸依然被數落,不如別人。

如果只會指責和索取,不做篩選就以年紀命令孩子到年紀就應該結婚,很抱歉,這輩子你的女兒都不可能嫁得好。

婚姻的本質依然是情感,情感的結合需要多種因素,情感的維繫也需要不斷調整方向,婚姻並非是安全的避風港,也有可能是駛向大海的一葉扁舟。

想要孩子嫁得好,不要帶着私心,而是無限的支持和正確的引領,人生是自己的,無需任何定義,希望所有人共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