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價值及個人選擇

我的朋友,你埋怨總是說着德性,認爲這在這個世界上屬於陳腐的東西,哪有人真正希望看見這些,他們更願意看那些輕鬆娛樂的東西,並從中獲得收益。

如果說扎哈洛娃含着淚朗讀維索茨基的詩歌,不如沈騰和馬麗更能讓你獲得片刻的情感放鬆,能夠理解。生活本來就是不輕鬆和輕鬆構成,活着已經很艱難了。但是,如果承認,這個世界本來就是不公平的,用這句輕描淡寫的話語抹殺遭受苦難而沒有感受到人生幸福的人,不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

感同身受,不是要求,而是一種建議。

認定德性毫無價值,抹殺了太多人類智識上的進步。德性,包含的是人類品質的精華,而不是那些簡單輕鬆的歡笑能夠抹殺替代。至於道德,今天的要素中,摻雜了社會思潮中的不正確思想,但是,從來它就是一個指向而已。

1991年以來,美國媒體都被禁止展示陣亡士兵棺材的照片。2009年2月當時的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取消了這一禁令。

儘管死者家屬對於照片公開表示理解,但禁令的取消在媒體中卻沒有得到貫徹。爲什麼要禁止展示棺材的照片呢?讓戰爭顯得不那麼糟糕。人們對統計數字的反應是冷淡的,對於人本身的反應一一儘管是對已經去世的人一一卻相反帶着很大的感情。

這一原因是:我們在原始社會只能以羣居的方式生存下來。因此在人類進化的過程中,對其他人如何思考、如何感覺已經形成了精細的感受,科學上稱之爲“心智理論”。具體就是人會感受對面人的想法。

核心就是如果想要喚起共情,就要利用圖像。關於股票的,那麼就會在中間位置放上這家公司總裁的照片,根據交易行情選擇是微笑還是憂慮的表情;如果文章是關於一個國家的,那麼就會印上其元首的照片;如果是關於地震的報道,那就要貼出受害者的照片。

這種現象也解釋了小說的成功原因,這一文學體裁只將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和人物內心的矛盾集中在了少數個體上。

因此,羅爾夫·貝里認爲:當有人給你介紹某個人物命運時,請你謹慎一些。請你問問其背後的事實和統計數據。你不會因此對這個人物的命運感同身受一一但至少可以瞭解到真實的背景信息。如果你不是聽衆,而是肩負着感動、震撼、激勵他人的任務,那你就應該讓事情以鮮活的形象出現。

看數據分析表面,無法理解他人的痛哭流涕原因,無法知道身後種種故事。

英國哲學家約翰·格雷曾寫道:“在古希臘,人們理所當然地認爲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由命運和意外控制。

倫理學雖然會研究寬容、智慧、勇氣之類的美德,但即便是最勇敢、最聰明的人,同樣會隨時面臨毀滅與沉淪。我們會傾向於依照“善有善報”的準則來行動,尤其是在公共場合,然而我們的內心卻並非真的相信善有善報。我們其實明白,沒有什麼可以在意外來臨時保護我們。”

從根本上來看,世界並不道德,科學界不得不爲此創造出了一個新的術語一一“公正世界信念”。人人都能過上無憂無慮的生活,這種烏托邦幻想在那時便已消失。贛第德是伏爾泰小說中的主人公,在度過了充滿恐懼的一生之後,他最終明白了一點:“人們還是應當在自己的花園中耕作。”

堅信這個世間並不存在公平,是構成美好生活的拼圖之一。專注於自己的花園,也就是你的個人生活。會發現,這座花園中已經有足夠多的雜草等着你拔除了。

給你的命運帶來了沉重打擊的事情,其實同你是好人還是壞人並沒什麼關係。必須以冷靜且堅忍的心態,坦然接受一切不幸與失敗。當然,在面對那些驚人的成就與意外的好運時,你要做的也是如此。

那爲什麼還是要做一個好人?

這是一個人生的選擇,在一定階段,你會清楚明白自己究竟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美國哲學家丹尼爾·丹尼特說過:“任何事物,其中90%都是垃圾,物理、化學、進化心理學、社會學、醫學、搖滾樂與鄉村音樂,各個領域都是。”

不過是希望成爲一件衣服上紫色的線,你喜歡這樣,不不想成爲那90%。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