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不是觀點的問題,而是自己的認知發生了變化

1

人其實真的是有惰性的,而且這個惰性還挺耐人尋味的,就是躺在那裏,就是不想去動,就是不想去幹。

人生中有很多事情不是我們所能控制的,但是我們要想清楚一個問題:這件事真的是我的錯嗎?這件事真的是我應該負責任嗎?

比如我現在不想去做某一件事,其實真的會拖延,而且這種拖延症很嚴重,甚至會讓自己都感覺到比較討厭。

人在討厭某一件事的時候,或者討厭某一個人的時候,那真的是很討厭的。

我們其實也不想帶着有色眼鏡去看人,但是有時候實在沒辦法,不得不去帶着有色眼鏡看人。

內心的真實感受是不會騙人的。如果自己一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面,那也是可以的,外界任何的風吹草動都不會來影響自己。

2

我們這一生,很多的抉擇不是自己能夠想清楚的,在這背後承擔了很多很多。

每個人都想讓日子好過一點,但是好過一點的前提是什麼呢?比如有些人想要的是情緒價值,有些人想要的是物質價值。

每個人的需求性是不一樣的。就像兩個人在一起能夠相互合作,相互配合,也是非常好的。但是話不投機半句多,也是挺麻煩的。

我們總想去追求一些東西,殊不知這些追求對於自己來說,是一件挺難的事。

或者說自己在追求這件事上,是挺懶惰的。人的懶惰是一種習性,這種習性對於自己來說是一種傲慢。

3

我們聽了一場講座,就像被打雞血一樣,覺得一定要怎麼樣,覺得今天一定要下功夫,結果幾天之後,發現自己空了,發現自己煩躁了,於是原有的計劃就被耽擱了。

一個人能夠持續不斷去做一件事,不是說這個人有多麼自律,而是這個人很懂得一點:自己每天把這件事當成一件事去完成,就像洗臉刷牙一樣。

長期堅持下去,對於他來說,就很簡單了,對於旁人來說,覺得是一種痛苦。

人生的痛苦是很簡單的,人生的歡樂也是很簡單的,這種簡單的東西到底能夠帶給我們什麼?這是值得我們要思考的。

如果自己每天去傾聽各種聲音,對於自己來說就是一種遭罪,對自己來說就是一種折磨,對於自己來說就是一種信息紊亂。

4

就像有人常常說:每天聽吳曉波、聽劉潤、聽樊登,好像自己並沒有什麼變化,相反自己變得開始討厭自己了。

別人跟我們所說的話,其實就是老生常談,就是把他們的一些人生經驗、人生閱歷、讀書心得拿出來進行分享,在分享的過程中來提煉精華,來提煉自己的觀點。

當我們今天覺得這個觀點很厲害,很牛逼的時候,那是因爲自己之前沒有接受這樣的信息,等過了一段時間後,發現這個觀點好像不對了好像不是這麼回事了。

這不是觀點出現了問題,而是自己的認知發生了變化。

人生中的很多事情,其實都是自己的念想。自己現在可以偷懶,自己現在也可以勤奮,反正時間是一樣的,就看自己怎麼來構思自己的未來了。

如果可以,儘量還是去勤奮一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