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的年

过年的经典语录:最常见的谦让:“来咋就来么,还拿什么东西了!”[呲牙][呲牙][呲牙]小孩子最爱听的话:“咋嫑拉扯了,这钱是给娃娃的。”[偷笑][偷笑][偷笑]大人们最骗人的话:“咋钱给妈妈来,我给你保管,你拿上一哈到撂兰。”[囧][囧][囧]

            ——盘点过年的那些经典语录

小时候非常盼望过年。那时候虽然缺吃少穿,但过年必须挑好的吃,拣好的穿。腊月里农人主要是在忙年茶饭,很多人家也不敢做的太早,因为做早了孩子们太馋了,那样还等不到过年就吃完了。腊月里的碾子一阵儿也歇不下,成天都忙着压黄馍馍压糕面,这一家还没用完,后面就有人等在了旁边,泡好放米的筛子笸箩排成一排排,等着人也帮着箩面,拉话唠家常。

这几天,挨门逐户都是整日里烟囱黑稠冒烟,门窗大开门帘搭起,气港渲天。不是做豆腐就是蒸黄馍馍蒸枣糕做豆腐。时常能听到猪的哀嚎,硷畔上的树杈上随处挂着羊皮和羊肠,沟里的冰滩上娃娃们滑冰跌倒爬起,也有打陀螺的,还有的追着吹起的猪尿泡玩。

做好的年茶饭邻里邻居互相送着吃。特别是那些有点过节隔阂的打发孩子端一碗吃食送过去着,有道是话说开水拨开,有理不打上门的客,误会过节一下子就冰消雪融,烟消云散,尽释前嫌,回的时候碗当然不会让它空着,满满地放着回赠的茶饭让他们品尝,茶饭外交真的很有效。

年关最后的集日去赶会,主要置办年画、鞭炮、糖精、点馍馍的颜色、香纸这些。二十三这一天,打冰打醋坛,焚香烧纸叩头祷告灶君爷爷要他老人家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剩下的这几天里要劈好柴,打扫窑、拆洗被褥、贴炕围子、贴年画、背崖,还要糊窗纸、挂灯笼、写对子。月尽这天,早起放炮,再给孩子理发剪发,都说:有钱没钱,不能连毛过年。理完发,上坟给先人烧纸。回来要担水,把水缸都装满,正月初一不担水,说是怕把龙儿子担回来。担完水再贴对子,不光门窗上贴,驴圈、猪圈、羊上也要贴;灶君、土神、天地、碾子、石磨、水井等等这些都要贴。早饭一般吃油糕和杂面,也有人家在中午吃一顿杂面。晚上的年夜饭,大都是酥鸡、丸子、炖肉、烧肉和一大锅猪肉炖粉条子的大杂烩,调上一盘猪头肉,锅下再温一壶烧酒。饭前必须先要打醋坛敬神上香。

初一早上一起来就放开门炮,然后是全家动手包饺子,家家都较劲,看谁家吃得早。饺子里还要包上几个硬币,说是谁吃出来谁的财运大。大人们倒是不介意,小孩子都认真,吃不出来势不罢休不放碗。空闲时间,拿上几把挂面,去给长辈亲戚拜年挣压岁钱。听到最常见的谦让:“来咋就来么,还拿什么东西了!”小孩子最爱听的话:“咋嫑拉扯了,这钱是给娃娃的。”大人们最骗人的话:“咋钱给妈妈来,我给你保管,你拿上一哈到撂兰。”

初六过完小年,正月十五转九曲。九曲是在一大块空地上的大灯场,用高粱杆杆做成桩子,上面再放上萝卜油灯,一个入口,一个出口,秧歌队在前边引,进去的人在灯海里游走,转不完出不来,这里变成的青年男女名正言顺的约会地。

正月十六要打烟火。早早的,孩子们就迫不及待的开始准备十六打烟火的柴了,主要是为了比谁家的火堆大,谁家的火焰高。有个讲究,这天打烟火只能用新砍的柴,为的是图个干净,吉利。最好是上山砍一些柠条和圪针这些本身带有油性的的柴围成一堆,中间再加上一些黄蒿,主要是为了火焰冒的高。

夜幕降临,农家小院一家人围着燃起的一大堆熊熊火焰,火光映红了人们的脸庞,大人小孩依次在火焰中穿过来跳过去,场面热闹非凡。俗称“燎百病”,可以祛百病、祛瘟疫,祛全部的厄运,可以祈平安、祈太平,祈保全年里一家都能身体健康、不生疾病。

胆子大的冲到火堆跟前咬着嘴唇一跃而过,过去之后连忙用手拍拍脑袋看头发烧焦了没有,满脸得意,胆子小的好不容易鼓足勇气冲了上去,临近火堆又突然止住脚步不敢跳了,一脸尴尬的退了回去,只能站在旁边眼巴巴的看着人家跳了一次又一次,只待火焰小了才敢跳过去。

大人们跳的时候还会把被褥、枕头、衣物拿出来一边燎一燎,一边口里念叨“燎百病,燎干净,一年四季不害病”。老人们则借着火光在窑面上急切的仔细找寻看有没有出来爬动的虫虫牛牛,那是今年丰收的预兆。跳完烟火后在火堆里烧一个馍馍,每人分的吃一点,寓为可以免除脓疮的侵扰,再用铁杴铲一些柴灰,倒在硷畔下面,意为送去害虫;最后压上一杴黄土,可谓压住一切邪恶的东西……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这个皓月当空的夜晚,是孩子们的狂欢节,哪里有火堆,哪里就一定有孩子们的欢笑声,他们那样欢快的跳来跳去,乘着夜色,借着月光,追着火焰,跳了一家又一家,尽情享受着这温暖吉祥的火光,直到深夜才恋恋不舍的散去。过了这一夜,年味渐淡,春意渐浓,农人又要开始一年的忙碌了,祈愿这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