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奎律髓75·卷24送别类七律,方回说,杜甫这4首诗能并肩者几人哉

前言

送别类七律篇中,方回首选了杜甫的四首作品,并且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老杜七言律诗一百五十余首,唐人粗能及之者仅数公,而皆欠悲壮。晚唐人工于五言律,于七言律甚弱。观此所选送行四诗,能并肩者几人哉!

杜甫处于乱世之中,他这几首诗,都有一种悲壮在其中。

一、送路六侍御入朝 杜 甫

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日,忽漫相逢是别筵。

不分桃花红胜锦,生憎柳絮白于绵。

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杜甫因徐知道在成都叛变,当时避乱于梓州。

更为后会知何日,忽漫相逢是别筵。古人宦游四方,身不由己,偶然相逢于江湖,转眼又是一场离别。因此很多诗既是写相逢,同时也是写分别,相聚即是别离,例如方回在这一卷五律篇收录的司空曙《云阳馆与韩升卿宿别》: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不过,杜甫的这首七律,将重逢即分别的情景,用一句诗表达出来:忽漫相逢是别筵。

中间四句,需要注意一下每句诗的前两个虚字:更为(再次)、忽漫(偶然,意料之外)、不分(不忿之意)、生憎(厌恶)。诗人用这4个词增加自己的情感态度。如果去掉这四个词,也是美妙的诗句:

后会知何日,相逢是别筵。

桃花红胜锦,柳絮白于绵。

王力先生在《汉语诗律学》中,分析七言语法的时候,提到一个方法,就是把七言句看作五言句加了两个字,这个方法可以更清楚地赏析七言句法。例如杜甫中间四句,加前2字,与不加前2字,可以体会不同之处。

这首诗后四句为情景交融句,从前4句的抒情,到后面插入景物描写, 心情不好,看到美丽的景物也不开心。同时,也交代了时间和地点。而颔联是末句“愁”的原因,前后勾连。

二、送王十五判官扶侍还黔中得开字

大家东征逐子回,风生洲渚锦帆开。

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江鱼入馔来。

离别不堪无限意,艰危须仗济时才。

黔阳信使应稀少,莫怪频频劝酒杯。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夏。时杜甫客居梓州。

典故的使用,可以粗分为两种,一种如一堵墙,不知道典故,这首诗读不下去,完全不知道什么意思。例如首联的“大家东征”。方回作了介绍:

大家,指言王判官母,以班氏比之也。后汉曹世叔妻,班彪之女,名昭字惠姬。和帝召入宫,令皇后、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子谷为陈留长垣县长,大家随至官,作东征赋,以叙行李。

杜甫把王判官母比作“大家”,大家即班昭(字惠姬),乃东汉班彪之女,班固、班超之妹。汉和帝多次召班昭入宫,并让皇后和贵人们视为老师,号"大家"。家,除了jia音以外,还有古胡切,音姑gu。 大家,是对女之尊称。

班昭十四岁嫁给同郡曹世叔(曹寿)为妻,其子曹成后来出任陈留郡长垣长,班昭随子到长垣就职。曾仿班彪《北征赋》写成《东征赋》。

杜甫“大家东征逐子回”意思是,你的母亲随你一起出来(为官),如今又随你一起回去。

另一种典故如有门之墙,可以从门里进出而不知有墙。如颔联: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江鱼入馔来。方回解释说:

王母子同行,故用孟宗笋、王祥鱼,而善融化如此。

颔联如果不知典故,可以当作单纯的写景来理解,一路上,江边竹林掩映,新竹横斜,还可以吃到白白的江鱼。或者说,如果这两句不是放在特定的语境下,就是单纯的写景,而不是用典。

但这首诗写得是母子同行,因此笋、鱼这两个意象,不得不令有识者联想到孟宗笋、王祥鱼这两个二十四孝里的典故。所以杜甫用这两个意象,不是单纯写景,而是有意将情景用典故来融合。

孟宗笋,即"哭竹生笋"指孟宗孝顺,冬日老母得病思食竹笋,孟宗抱竹长泣孝感天地,竹笋萌发,于是取之献母。

王祥鱼,即“卧冰求鲤”。出自晋朝干宝《搜神记》,王祥为母亲冬天卧冰求鱼,得其所愿。

好的用典,常用水中着盐来比喻,颔联既是。

三、送韩十四江东省觐

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深秋,当时杜甫在成都附近的蜀州白马江畔,送别好友。

省觐,为shěng jìn,探望父母或其他尊长。杜甫由此感叹说,如今兵荒马乱,很难见到像老莱子(24孝-戏彩娱亲 )那么能够尽到孝道的人了。如今家园沦丧,我不知弟妹何处了,而您又去哪里寻访自己父母居处(庭闱)呢?

颈联跳出,把目光转为写景,一片凄凉肃杀的秋色。尾联则是鼓励与期盼,我们离别以后,应该各自努力,只是故园恐怕不能一起回去了。

四、公安送韦二少府匡赞

逍遥公后世多贤,送尔维舟惜别筵。

念我能书数字至,将诗不必万人传。

时危兵甲黄尘里,日短江湖白髪前。

古往今来皆涕泪,断肠分手各风烟。

此诗作于大历三年(768)秋天,当时杜甫在公安,送行韦匡赞。

首句点出韦匡赞是逍遥公之后(北周时韦复和唐中宗时韦嗣立,均封为逍遥公)。维舟,系船停泊。

念我+能书数字至,(假如思)念我,能书(写)数字至(我),如果将来还能记得我,可以写封信给我。 将诗+不必万人传。你所携带的我这些诗作,不必到处传播(我这些诗作)。

颔联的两句诗,每句都是两个谓语形式(动宾结构)的组合。不过其两个谓语的宾语是共用的,都是第2字:我、诗。

时危+兵甲黄尘里,日短+江湖白髪前。时局艰危,战火不休;时日不长,满头白发的我依旧漂泊于江湖。

这种xx里、xx前的句子,形式上似乎是不能独立的状语形式,其实内容上是独立的陈述句,对句用“前”结尾是为了押韵,出句用“里”结尾是为了对仗。可以看作状语后置的倒装句,这种句法在英文里常用。按照中文正常语序为:兵甲黄尘里+时危,江湖白髪前+日短。

结束语

古人作诗,几乎无人不学杜甫。

从这几首诗可以看出,杜甫用典绝妙,章法、句法变化多端,情景安排自如,对仗工整又不失灵活。

结束时,依照惯例作诗一首为今天作业,送别类习作76七律《赠离职同事》:

共事三年嗟疫狂,樊笼脱却或相忘。

君将隼击长空里,我自牛耕歧路傍。

对雪梅斜春尚浅,倚松风暖日初长。

乘时羡尔四方志,莫笑田家燕雀忙。

@老街味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