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神鬱壘和神荼

首先現今大部分人大概是讀不準此四字的,“鬱壘”的準確讀法是shēn shū,“神荼”呢則讀作yù lǜ。神嘛,還是與尋常人世間有所不同的。

作爲漢民族民間民間信奉的兩位門神,其“崗位”也是明確的,神荼位於左邊門扇上,身着斑斕戰甲,面容威嚴,姿態神武,手執金色戰戟;而鬱壘則位於右邊門扇上,一襲黑色戰袍,神情顯得閒自適,兩手並無神兵或利器,只是探出一掌,輕撫着坐立在他身旁巨大的金眼白虎,寄託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消災免禍、趨吉避凶的美好願望。

爲什麼能夠被奉爲神呢?也簡單,因爲他倆善治惡鬼,看門守護自然不在話下,故民間奉爲門神,

緯書《河圖括地象》:“桃都山有大桃樹,盤屈三千里。上有金雞,下有二神,一名鬱,一名壘,並執葦索,飼不祥之鬼、禽奇之屬。將旦,日照金雞,雞則大鳴,於是天下衆雞悉從而鳴。金雞飛下,食諸惡鬼。鬼畏金雞,皆走之矣也。”

東漢 應劭《風俗通義· 祀典》曰:“《黃帝書》稱上古之時有兄弟二人荼與鬱,用度朔山桃樹以制百鬼,於是縣官以臘除飾桃人,垂葦索。”

梁 宗懍《荊楚歲時記》亦云:“繪二神貼戶左右,左神荼,右鬱壘,俗謂之門神。”

《風俗通》雲:“黃帝時有神荼、鬱壘兄弟二人。神字包下二名,非以神荼連讀也。”

貼門神的風俗最早可追溯到漢代以前。漢代王充《論衡·訂鬼》雲:“《山海經》又曰:滄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間東北曰鬼門,萬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鬱壘,主閱領萬鬼。惡害之鬼,執以葦索而食虎。於是黃帝乃作禮,以時驅之。立大桃人,門戶畫神荼、鬱壘與虎,懸葦索以御兇魅。”貼門神的風俗蓋自此始。民間傳說神荼、鬱壘像貌兇惡醜怪,但沒有固定的畫像。各地不一樣。所以更多的地方以桃符代之。《荊夢歲時記》載:“正月一日,……帖畫雞戶上,懸葦索於其上,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宋陳元靚《歲時廣記》卷五引《皇朝歲時雜記》雲:“桃符之制,以薄木版長二三尺。大四五寸,上畫神像狻猊白澤之屬,下書左鬱壘右神荼。或寫春詞,或書祝禱之語,歲旦則更之。”這就告訴我們,門神的畫像,貼的方位、大小規格都是有出入的,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大年初一太陽昇起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在大門上換上新的桃符以祝新年。王荊公《元日》詩云:“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是中古以前民間相傳的門神。

唐代以後,又以秦叔寶、胡敬德(尉遲敬德)爲門神。傳說唐代宮中鬧鬼,太宗夜不能寐。《三教搜神大全》卷七雲:“……寢門外拋磚弄瓦,鬼魅呼號……太宗以告羣臣。秦叔寶出班奏日:‘願同胡敬德戎裝立門外以伺。’太宗準其奏,夜果無警。”因此唐太宗令人畫秦、胡二將形象貼於官門左右,自此鬼魅邪崇以息。貴族之家大書“秦軍”、“胡帥”字樣貼在門上,以爲門神。民間傳言二人畫像能鎮邪驅鬼,將其畫像作門神,故相沿爲習至今。

《燕京歲時記》載:“門神皆甲胃執戈,懸弧佩劍,或謂爲神荼,鬱壘,或謂爲秦瓊、敬德。其實皆非,但謂之門神可矣。”這段話就很明確的告訴我們,門神演化到後來,就沒固定是神荼鬱壘,還是秦瓊、敬德了,只要能驅鬼鎮邪就謂之門神。形象和名稱逐漸模糊。因此,有些地方把鍾馗也當作門神。

但鍾馗不是門神,而是神話傳說中的打鬼英雄。宋·沈括《補筆談》記載:唐代開元年間。“明皇講武驪山,還宮痁(古代病症。即瘧疾)作,將逾月,忽一夕夢二鬼,一大一小。其小者……繞殿而奔。其大者……捉其小者,刳目而啖之。上問大者日:爾何人也?奏日:臣鍾馗氏,即武舉不捷之士也,誓與陛下除天下之妖孽。夢覺,痁若頓瘳(病癒)。而體益壯。”唐明皇因此命畫工吳道子按夢中所見形象畫成圖像,懸於宮中。“上大悅,勞之百金,批告天下。”傳至民間,成爲捉鬼驅邪的人物。併產生“鍾馗嫁妹”等傳說故事。成爲小說、戲劇的題材。崑劇、京劇、川劇、滇劇等都有“鍾馗嫁妹”的劇目。明代煙霞散人所著《斬鬼傳》、雲中道人著《平鬼傳》,俱是寫的鐘馗打鬼的故事。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  》中指出:“其近於呵斥全羣者……取諸色人,比之羣鬼,一一抉剔,發其隱情,然詞意淺露,已同嫚罵,所謂‘婉曲’,實非所知。”唐宋以前,百姓在除夕時懸掛鍾馗像;唐宋以後,改在端午節懸掛。有的家庭,長年掛在家神側旁,四時供祭;有的則乾脆貼在大門上代替門神。其實非門神老爺。作門神之因,能驅鬼除邪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