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胸怀助天赋,天赋托胸怀》

数学天才苏步青,有一次,在几何课上老师出了一个题,有的同学想出三四种方法,苏步青则用二十四种算法惊艳了众人。那时,苏步青对数学的天分已经逐渐地显露出来。但是,苏步青觉得数学太简单,并不是那么感兴趣。一个偶然的机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数学老师来给他们讲课,老师告诉他们,想要让国家强大起来,就要振兴科学,而发展科学就离不开数学。从那天开始,学好数学,可以推动祖国的发展,这个想法便深深印在苏步青的心里。

中学四年,他演算过将近一万道数学题。可见,数学已经成为苏步青最爱的学科。

1919年,17岁的苏步青在校长洪彦远的资助下前往日本留学。

为了顺利通过日语面试,苏步青用三个月的时间观察房东与他人的对话。在面试时,他用流利的日语给考官讲日本民间故事,这次,他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被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录取。

哪怕在这之后,日本发生了强烈的地震,苏步青还是凭借顽强的斗志,通过不懈的努力,成为当年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唯一录取的中国留学生。

1928年,苏步青在一般曲面研究中发现了四次(三阶)代数锥面,"苏锥面"由此而诞生,在日本和国际数学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也让苏步青拥有了留校任教的机会。

然而心系祖国的苏步青,在1931年初,心怀用数兴报国的信念,放弃在国外的优渥条件,携妻儿一

祖国。


"满案簿( bu )书双睡眼,毕生事业一教鞭。"是苏步青一生事业和理想的真实写照。他始终坚信教师的天职,就是培养超过自己的学生,人们将这种教育现象称为"苏步青效应"。

苏步青不仅要求老师自身知识储备丰富,还要有容纳百川的胸怀,他既鼓励学生尽快追赶自己,还引导他们走出自己的特色道路。

有一次,苏步青把一篇数学论文交给学生谷超豪,让他一个月读懂,就是要考察他独立思考的能力,谷超豪果然不辜负老师的信任,走在偏微分方程微分几何的世界前沿水平。

苏步青时常鼓励学生可以把老师定为一个超越的目标,而且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还要拥有坚持到底的决心,只有不断地突破自我,才能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苏步青培养了中国科学院院士谷超豪、胡和生、李大潜等优秀的人才,他们又继承了苏老师的教育理念,继续培养新一代的学者。

苏步青甘愿俯下身子,平等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愿意成为托举他们走向更高境界的那个人,他希望学生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教育事业可以后继有人,一代更比一代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