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辛勤的工作卻拿到了名不副實的獎盃這並不能讓你獲得對生活的掌控感

“好,”喬爾說,“來給我找點事做吧。”到了下一次會面,他什麼作業都沒做(正如他父親所料),來了就問:“你覺得我能考到700分嗎?”就這樣週而復始,每次都是這樣。歸功於他的父母能堅持每週兩次帶着他來跟奈德見一面,他好歹還是獲得了一定的進步。但等他上大學後——他確實進入了那所常春藤盟校,他過上了靠自己的日子,卻連第一學期都沒撐下去。這難道有什麼奇怪的?總有這樣的父母,揹着他們的孩子跑完馬拉松的前42公英里,然後在他們看到終點線的時候,將孩子放下來,讓他們自己跑。等孩子越過終點線,每個人都擁抱他們,祝賀他們,但他們並沒有真正地跑完這場馬拉松。他們對這次成功並沒什麼貢獻,他們自己內心很清楚這一點。

沒有辛勤的工作,卻拿到了名不副實的獎盃,這並不能讓你獲得對生活的掌控感。相反,掌控感來自“幾分耕耘就有幾分收穫”。很多人會爲他們的傷疤感到自豪,一如很少有跑者會吹噓他們的馬拉松完賽時間有多短,反而會更多地告訴你縱然有水泡、痙攣的折磨,縱然他們在賽程的最後幾乎都跑不動了……他們還是衝過了終點。我們的投入與收穫的回報讓我們變得愈發強大。

你的孩子可以自己搞定他的日常生活嗎?

他能否靠自己跟別人預約見面並做到準時赴約?他能不能自己付自己的交通罰款?他會不會自己洗衣服?他自己能不能按時按量服藥?他能不能在社交上做到進退有度?他能不能保管好重要的隨身物品,比如錢包和鑰匙?許多大學新生每次離開宿舍時都要給爸媽打個電話。但爸媽遠在千里之外,他們又能幫上什麼忙?他能自己解決好自己的問題嗎?或最起碼先別把鑰匙丟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