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五節亦財神節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節,是歷史悠久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因中國民俗認爲之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而得名。由於這一天承擔了太多人們的希望與憧憬,所以在古代這一天的禁忌就特別多,比如在這一天必須喫餃子、不能用生米做飯、不準婦女串門等。《燕京歲時記》中說:初五日謂之‘破五’,‘破五’之內不得以生米爲炊,婦女不得出門。至初六日,則王妃貴主以及宦官等冠帔往來,互相道賀。新婚女子亦於當日歸寧,而諸商亦漸次開張貿易矣。《清裨類鈔》也載:“正月初五日爲破五,婦女不得出門。”

“破五”是“送年”的意思,過了這一天,一切就慢慢恢復到大年除夕以前的狀態。這個“破”子頗有意思。

春節即中國農曆新年,俗稱“新春”“新歲”“歲旦”等,又稱“過年”“過大年”,是集除舊佈新、拜神祭祖、祈福辟邪、親朋團圓、歡慶娛樂和飲食爲一體的民俗大節。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歲祭祀演變而來。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歲祭祀、敬天法祖,報本反始也。春節的起源蘊含着深邃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活動,帶有濃郁的各地地方特色。在早期觀象授時時代,依據斗轉星移定歲時,“斗柄回寅”爲歲首。“斗柄回寅”大地回春,終而復始,萬象更新,新的輪迴由此開啓。在傳統的農耕社會,立春歲首具有重要的意義,衍生了大量與之相關的歲首節俗文化。在歷史發展中雖然使用曆法不同而歲首節慶日期不同,但是其節慶框架以及許多民俗沿承了下來。如此一來,本該閒時自在過大年的人們就有些不勝其煩,忙碌得不可開交了。而一到初五,終於有點熬到頭的感覺了。於是,“破五”之稱呼也就來了,意思是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不破不立嘛。

在北方,“破五”本日婦女們不宜出門,不宜做事,否則極易遇事破敗。破五習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窮,迎財神,開市貿易。當然不同地區的風俗不同的,各有各的“送”法,各有各的迎禮,但總體來講喜新厭舊,尋求吉利,皆是人們之所愛,可是這煙花一放,就要難爲在此時熟睡中年人和老人或兒童了,還有每年此時也因此要排放太多的有害健康的氣體。在南方有些地方每逢這天,只燒香敬茶,不放煙花。不過時過境遷,習俗也變了。

正月初五在大中國的不少地方也叫“送窮節”,也是中國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這一天各家用紙造婦人,稱爲“掃晴娘”,“五窮婦”,“五窮娘”,身背紙袋,將屋內穢土掃到袋內,送門外燃炮炸之。這一習俗又稱爲“送窮土”,“送窮媳婦出門”。陝西韓城一帶,破五這一天忌出門,而且要將鮮肉放在鍋中炙烤,還要爆炒麻豆,令其崩裂發聲,認爲這樣可以崩除窮氣,求得財運。此外舊時除夕或正月初五要喫得特別飽,俗稱“填窮坑”。中國民間廣泛流行的送窮習俗,反映了中國人民普遍希望辭舊迎新,送走舊日貧窮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傳統心理。

大部分地區在正月初五開市,俗以正月初五爲財神生日,認爲選擇這一天開市必將招財進寶。豐子愷《過年》裏寫:“正月初四,晚上接財神。別的事情排場大小不定,獨有接財神,家家鄭重其事,而且越是貧寒之家,排場越是體面。大概他們想:敬神可以邀得神的恩寵,今後讓他們發財。”在陝西關中,人們要在這一天大擺宴席,燃放鞭炮,搞多種多樣的慶祝活動,寓意就是迎接財神的到來。西安周邊地區至今流傳民謠:正月初五上柱香,一年四季財源廣;正月初五摸元寶,大錢小錢用不了;正月初五請財神,家家戶戶財源滾;正月初五神進門,五穀豐登福滿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