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不老

年齡只是一個數字,而年輕是一種狀態,有的人隨着年齡的增長越活越美,比如奧黛麗赫本,比如摩西奶奶,她們越活越美,一種被歲月沉澱的獨特之美。


實踐證明,老人只要相信自己年輕了,身體便會做出配合。


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朗格教授今年63歲,酷愛網球,年輕的時候曾經因摔斷了腳踝,醫生說她再也不能打網球了,但現在她雙腳健康,仍然在打網球。


多年前,艾倫·朗格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在匹茲堡的一家老修道院裏,朗格教授和學生精心搭建了一個“時空膠囊”,這個地方被佈置得與20年前一模一樣,他們邀請了16位老人,年齡都在七八十歲,8人一組,分成實驗組和控制組兩個小組,讓他們在這裏生活一個星期。


這一個星期裏,這些老人都沉浸在1959年的環境裏。他們聽上世紀50年代的音樂,看50年代的電影和情景喜劇,讀50年代的報紙和雜誌,討論卡斯特羅在古巴的軍事行動,美國第一次發射人造衛星。他們都被要求更加積極地生活,比如一起佈置餐桌,收拾碗筷。沒有人幫他們穿衣服,或者扶着走路。唯一的區別是,實驗組的言行舉止必須遵循現在時——他們必須努力讓自己生活在1959年,而控制組用的是過去時——用懷舊的方式談論和回憶1959年發生的事情。


實驗結果是,兩組老人的身體素質都有了明顯改善。他們剛出現在朗格的辦公室時,大都是家人陪着來的,老態龍鍾,步履蹣跚。一個星期後,他們的視力、聽力、記憶力都有了明顯的提高,血壓降低了,平均體重增加了3磅,步態、體力和握力也都有了明顯的改善。


不過,相比之下,實驗組,即“生活在1959年”的老人進步更加驚人,他們的關節更加柔韌,手腳更加敏捷,在智力測試中得分更高,有幾個老人甚至玩起了橄欖球。局外人被請來看他們實驗前後的照片,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多年來,關於這個實驗的質疑從來沒有停止過。畢竟,這是一個田野實驗,因爲缺乏實驗室的控制,一個結果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解釋。事實上,直到今天,朗格教授仍然難以解釋,那一個星期裏,這些老人的大腦和身體之間到底發生了怎樣的交互。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這些老人在心理上相信自己年輕了20歲,於是身體做出了相應的配合。

爲了維持時間感,那些“活在1959年”的老人必須付出更多的“專注力”,即更有意識的“活在當下”,因此他們的改善更明顯。雖然不至於“返老還童”,但這個實驗至少證明了,我們生命最後階段的衰老並非是不可逆轉的。


朗格教授認爲,腦神經科學的證據顯示,一半以上的老年人,其大腦活躍程度與20多歲的年輕人並沒有區別。他們在短期記憶力、抽象推理能力以及信息處理速度等方面的能力都不應差於年輕人。那麼,到底是什麼抑制了他們真實的潛能?根據朗格教授的分析,這是因爲我們身處一個崇拜青春而厭棄老年的社會。


事實上,很多心理實驗都證實,一個人衰老的速度與環境暗示很有關係。與一個比自己年輕的人結婚,往往長壽;相反,與一個比自己年老的人結婚,往往短壽。社會經常規定了,什麼樣的年齡應該穿什麼樣的衣服,否則就是爲老不尊。因此一個經常穿制服的人往往不容易顯老,因爲制服沒有老少之分,沒有年齡暗示。


可見信念和心態是如何的重要,我會好好實踐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