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記》:中國人爲什麼是炎黃子孫?

我國有盤古天天地的傳說,有女媧造人的神話,爲什麼我們的始祖不是盤古、女媧,而是黃帝,稱之爲炎黃子孫?

《史記》第一篇《五帝本記》,司馬遷描述中國的歷史發展過程,一開篇就講:“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曰軒轅。生而神靈。弱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

這段話告訴我們,中國的始祖黃帝不是神造出來的,而是人生出來的,有父親,有姓有名,不是開天闢地的第一人。我國神話故事中的盤古本來應該是神,生在一個混沌的世界,和天地一起成長,天是每一天漲一丈,地也是一天漲一丈,盤古在裏面也是一天長一丈,長了一萬八千歲。天變得很高,地變得很厚,天地之間的距離就有了九萬里,也就是莊子說的鯤鵬展翅九萬里,“九”代表的是無窮數。盤古撐開了天地就死掉了,他是神,居然會死掉,就像夸父逐日會死掉,女媧補天會死掉,這些神和人就沒有區別,他們有神力和神技,可他們仍然是人。

在古人的觀念裏,世間所有的人都是人,但是人中間生前有德行善政,對老百姓立下大功,普遍受到景仰的人,他死後就得到大家的祭祀,就昇華爲神。比如盤古、女禍、黃帝、炎帝等,還有後來的關羽、媽祖等,在人和神之間,古人沒有找到創造人類始祖的神,反而給神找到了來自人類的始祖。

我國的神和西方的神完全不同,西方講述人類始祖的時候,講了《聖經》的故事,是上帝親手用泥土涅出了人,這個人名叫亞當,他是世界上的第一個人。取亞當的肋骨造了夏娃,兩人受蛇的誘惑偷吃了禁果,被逐出伊甸園。他們是神創造了人,神權高於人權,世俗的權力是由神賦予的,西方的皇帝必須由教皇加冕,得到神的承認才合法。亞當之前沒有人,亞當之後都是他的子孫,所以神主宰一切。

司馬遷爲什麼選擇黃帝爲我們的始祖?民間傳說“三皇五帝”,“三皇”的誕生在五帝之後,最早記載“三皇”是天皇、地皇、人皇(泰皇),源天於地人的思想,“天皇”和“地皇”沒有人格,天地運行只有和人相關,纔有意義,所以李斯說,泰皇最貴。泰皇就是人皇。隨着傳說的延續和變化,在漢晉之間人們,三皇逐漸被人替代,成這伏羲氏、女媧氏、神農氏或者伏羲氏、神農氏、黃帝。所以史馬遷剔除了用“三皇”做始祖。

“五帝”是黃帝、顓頊、帝嚳、堯和舜。《史記》把五帝歸納入一個有內在聯繫的血緣紐帶,黃帝以後的“四帝”全部是黃帝的後裔。這應該和歷史真實不符。《左傳》的說法裏,除了少昊以外,其他都是各部落首領,沒有血緣關係。所以中華民族從一開始就是多民族融合而成,各部落首領是我們共同的歷史奠基人。司馬遷作爲資深的歷史學家,應該知道“五帝”的多部落關係,爲什麼故意歪曲事實?

黃帝處在神農氏衰敗的時候,部落內部爭戰不休,外部炎帝、蚩尤部落到處欺凌周邊,內外交困。黃帝對內搞好團結,全民練武,發動了阪泉之戰,戰勝了炎帝,兩部落開展聯姻融合。接着發動了涿鹿之戰,打敗了蚩尤。他受到了部落及周邊人們的擁戴,成了各部落的領袖,開始巡行四方,開闢了一個統一的國家。他成爲國家的權力中心,大力發展農業,注重氣候星象,成了一個對民族、國家立下大功的人。從文化和歷史的角度看,是他皇帝奠定了中華民族,當之無愧是民族的始祖。

黃帝與其餘四帝有血緣關係,是司馬遷的虛構,目的是樹立民族融合的根本,周邊民族融合進來,必須有一個本體性的建立,虛構顓頊是黃帝的孫子昌意之子,帝嚳和堯、舜也是黃帝的後人,形成一以貫之的血脈關係,樹立各民族相互平等,四海一家的觀念,天下一家,都是炎黃子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