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過完了,臨走時最不敢看父母的眼睛...

與父母分離所造成的思念、孤獨、無助從小學六年級畢業就開始了。我是個和父母聚少離多的孩子,從讀初中開始便需要遠離家門。求學、工作、結婚,這麼多年過去,即使是現在有了先生的陪伴,那種每次與他們分離的所呈現的情愫雖然有所減緩,但是從來不會消失。

每次回家,回的時候,往身後不斷遠離的是那個自己拼搏的地方。樹一排排地從城市的綠化樹變成了村子裏熟悉的桉樹林;車一輛輛地從城市裏的小轎車變成了村子裏熟悉的拖拉機;還有當然是沿途裏早早就嗅到那的熟悉的海風,摻雜着些許海洋生物在淺灘、紅樹林裏腐敗的氣味.......歸家的孩子總有一股興奮感,那種興奮不像去新的地方探險,是一種期待已久的熟悉又略帶着陌生的複雜情感。

回到那個家,睡在自己童年時睡過的牀上,那牀質量真好,即使我從兒童變成少女,從少女變成熟女,又變爲人妻,那牀卻依舊,依舊承載着變化不大的身體,但是思維、意識卻早已不知變化了多少。

一切都彷彿一場夢。也許,只有當我們睡到童年的那張牀,才能好好地回想這一切,自己這一路的奔忙。

結婚前每次回家過年都期待着父母和那個家有所變化,期待着父母不再以一樣的腔調說話,不再嘮叨同一個話題。結婚後,對他們沒有什麼期待了。他們還能做出多大的改變呢?如果說還有希望,就是希望他們衰老的速度能慢一些。同樣的說話強調,同樣嘮叨的話題,雖然聽起來有時候也戳中自己某根敏感的神經,但知道還能聽到這種腔調和嘮叨的日子只會一天比一天少,也就不再顧及自己的感受了,接納他們成爲他們自己。

歸家的路是充滿興奮的,離家的路是充滿失落的。這種失落連兩旁的樹木,海里的風都顧不上去連接,全力控制着自己的眼淚不要流下來,更不敢直視那兩雙眼睛。那兩雙眼睛,皺紋悄然爬上他們的臉,眼睛由原來的炯炯有神變得越來越沒有了神氣,鬆弛的皮膚慢慢塌陷下來,還顯得越來越小。我回避着不去直視他們,嘴裏也學着他們囑咐我那樣囑咐他們:“別老下海,累了就休息,別硬撐着幹活......”

在離別時讓父母看到流眼淚,那是萬萬不能的。每每走到離家大概1公里的時候,都會接到他們其中一個打來的電話;每每也就是那麼一句話:你好像落充電器了,你好像落衣服了,你好像落下什麼什麼了......有時候是真的落,但大多數時候都沒有。電話裏他們把“一路平安”又說好幾遍,又重複着道別的話語。

單身時,沒有先生在身邊,坐在親戚家的車裏,或者坐在公交大巴上,也要控制着,控制着不讓眼淚流下來,直到回到自己的小窩,放任地讓眼淚一泄而出來緩解這種失落感。婚後,失落感多少有了先生的安撫,有他在不會再感覺那麼的孤單,可是每次過完年也總需要幾天時間從那種失落中走出來,恢復到正常的生活。

每個人的成長都不見得是輕鬆的事。如果我們都不說出來,我們永遠都不知道自己所經受的苦難永遠不是最苦的那一位,永遠都有比我們更苦的。只有當我們經歷過艱苦才能夠明白生命的意義,才能夠獨立面對長大之後的困境。

先生和我的成長經歷相似,我們有很多對生活的看法都彼此契合。所以,當他看到我每次從家鄉回到城市要失落幾天,他完全能夠理解。他說,每次他從伊朗回到印度的學校,那種失落感不僅僅是幾天,可能需要一個月來緩解。我還只是城市與鄉村的距離,而他是國家與國家的距離。即使是這樣,我們也一天天地長大,成家立業,找到脫離父母之後的其他的意義。

人類的情感是寶貴的,因爲我們有情感纔有了這種分離的失落感。如果我們不把他們當成是親人,不把那個地方當成是家鄉,便不會有這些失落感。失落並非是負面的情緒,它只是情感中的一種,往往是這種情感把我們帶入寂靜的思考當中,讓我們身處某種真空裏,去探究探究,去貼近自己,那個私密又真實的空間。

而這一過去,我們又開始奔赴各種崗位,生活依舊。每次過年,特別是新舊交接的除夕,我都跟先生說,人類,不管是哪個國家、哪個民族都有這種辭舊迎新的儀式,如果沒有這些儀式,人類的生活該有多麼乏味啊。時間的刻度提醒人們一些生活的規律,提供我們可以產生連接,彼此靠近彼此的機會。

從老家回來的第二天做了一個夢,夢裏夢見一位離世的親戚,我跟她聊了很多話,可是醒來很多都不記得了,但是唯有一句話記得清清楚楚,她說:“你們一定要博愛。”

醒來後,琢磨着“博愛”兩字。我問自己是否足夠博愛?答案是否定的。

就拿今年回家過年來說吧,去探望了爺爺奶奶,臨走的路上也把姑姑捎到她工作的地方。這些都是小時候特別疼我的親人,如今他們已經大不如以前。爺爺的記性一天不如一天,有時候認得人,有時候不認得人;奶奶腿腳不好,需要拄柺杖;姑姑一直單身,天生有些殘疾的她一直住在自己工作的工廠裏......而我這麼多年來都忘記要關心她。回家看到這些,加上這個夢的提示,我想是上天要提醒我,關愛朋友、陌生人、學員,我是有在踐行,但是自己的親人也更要關愛。我可以爲他們多做一些事情,哪怕只是經濟上的支持。

爲了瞭解“博愛”的具體涵義,我開始翻閱《美德卡》。裏面沒有具體到“博愛”這個詞,但是有關於“愛”這個概念的解釋,我覺得它們本質上相同的,下面是它的解釋:

Love is caring for someone, wanting to be near them, and wanting to share with them. Love is the power of attraction. It is a special feeling that fills your heart. Loving people is treating them with special care and kindness because they mean so much to you. You can show love in a smile, a pleasant way of speaking, a thoughtful act, or a hug. Love is treating other people just as you would like them to treat you-with care and respect.

粗略翻譯:愛是關心他人,想靠近他人並且想跟他人分享。愛是吸引的力量。它是一種在你心中奇妙的感覺。愛他人是以特別的關懷和善意對待他們,因爲他們對你來說意義重大。你可以通過一個微笑、一種愉悅的說法方式、一個體貼的行爲或一個擁抱來表達愛。愛是關心和尊重,是對待他人就像你希望他們對待你那樣。

閱讀完“愛”的解釋,更加強化自己需要在這方面繼續修煉。加上和先生探討時,他說,不管你的家人、親戚他們表達怎樣的行爲,我們都不能以批判的眼光看待他們,都需要以更寬容、更仁慈的心胸去關愛他們。有些時候覺得,他比我更能包容我的家人。這也算是我的幸運。

《美德卡》裏除了概念的解釋,也有實踐的說明,如何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去獲得自己缺失或者不足的良好品質。其中我覺得最簡單易做的就是誦讀一些話語,這些話語每讀一遍就會在我們的意識層面根植一種提醒,如果我們每天大聲朗讀,每天都會得到這種提醒,那麼做出行動就不再那麼困難了。以下這句話,我準備天天誦讀,當我讀到“including myself”的時候,我被感動了。是啊,每個人,博愛的時候不只是要愛他人,還要愛我們自己呀!

如果你也喜歡,也可以每天誦讀這段話:

I am a loving person. I show my love with thoughtful acts, kind words and affection. I treat others as I want to be treated. I love God and all that God created, including myself.

粗略翻譯:我是一個有愛的人。我以體貼的行爲、親切的話語和感情來表達我的愛。我以我希望得到的方式對待他人。我愛上天及祂所創造的,包括我自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