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十七讲》读书笔记 8 苏轼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评价苏轼是乐天派,他可以在不同的境遇里释然,超然,但又可以秉持自己的本心。在叶先生的讲解里,让我对苏轼的诗词有了更进一步得了解,原来苏轼最好的词作不是只有豪放,不是只有“大江东去”、“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少年时代的两种个性,两种特别的特色:儒家用世的志意,对国家民族的关心;道家在精神上自我保全的一种操守。苏轼能够把儒道两家的最美好的品格和修养融汇到自己的修养之中。

      苏轼在政治上受到挫伤,受到打击,通判杭州后才开始写词的,他是在政治上失意以后,才以闲情闲笔来写小词的。他的小词是以余力为之,而以余力写词的态度,影响了他的词的风格,表现了超旷的特色。苏东坡有的时候写的只是才人志士的逸怀浩气,而不是写儿女之情,这是词的境界的一大开拓。“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自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胡寅《酒边词·序》)

    我们所熟知的苏轼“大江东去”、“一蓑烟雨任平生”等词都是乌台诗案后黄州写的,经过忧患苦难,东坡还写出了这样飞扬、这样潇洒、这样开阔、这样博大、这样超旷风格的作品来,这是苏东坡的修养。苏东坡的两点做人的态度,他对于自己的苦难,是能够以这种超然的态度来处理的。但是,对于国家,对于人们的忠爱之心,则是始终执着没有改变的。叶先生写了三首论苏轼的绝句,较为全面的做出评价。

我们看苏东坡不要只看他豪放,要看他的忠义的持守,他的政治的理想,他在诗意挫折中的旷逸的襟怀,他的这两种修养相糅合所造成的一种风格。只认为苏东坡是豪放的,是不对的。 豪放如《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他把自己的悲慨不但是融合在开阔博大的景色之中,而且是融合在古往今来的历史之中。  《永遇乐》 开头写的真是“委婉优美:

    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𬘘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作为一个人,应该有一种历史的观点,才不致把小我的利害计较的很多,也才不会把小我的忧患看得那么沉重,因为有古今许多历史人物和你在一起担负了这些盛衰兴亡的悲慨,这正是苏东坡能够有他旷达一面的原因之一。

    苏轼在离开黄州去汝州时写下了《满庭芳》,从悲苦中是怎样解脱的的:

    苏东坡跟辛弃疾的最好的词,不管他写了多少浩气逸怀,不管他写多少豪杰的壮志,他们最好的词,都应该有一种曲折幽微的美,要把浩气逸怀或豪杰的志意结合了词的曲折幽微的特点,这才是他们第一等的作品。而如春花散空,不着迹象,如天风海涛之曲,中多幽咽怨断之音的苏东坡的词:

认识字东坡,不要只看他浅显的那些个豪放的词,你要看他天风海涛之曲,幽咽怨断之音两种风格相糅合的作品,这才是他真正最高成就的境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