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直面的人生:魯迅傳》|痛苦敏感的靈魂

雖然我很不願意說一本書的閱讀需要門檻,但是確實,這本書,我讀完以後,還是想做個提示。

這本書前面序言都有三個版本,去翻了一下2001和2021,中間隔了20年,並且寫時候可能是90年代寫好了的。序言3個+附錄2個,每個章節很多參考書目,也有不少內容,全文正文大概就是微信讀書500頁。

所以我看的新版的時候,作者也說了會有很多的隨着時代的改變的東西。

附錄是魯迅的一生,還有作者的一些類似論文的訪談。就是作者本人是研究文學理論的,以前我看過他的書,感覺不是特別好讀,當然這也是基於本身就不是很好的閱讀形式。文筆文風,也有帶上了魯迅的風格。

當然這本書我看到也有差評,說作者主觀臆斷的太多了,傳記本來就應該寫實。應該這樣說,這本書是一個魯迅的粉絲寫的,本身就會自帶濾鏡啊。作者代入自己的觀感去理解魯迅的思想和一生足跡,這樣就很正常了啊。如果不是粉絲,還會爲他寫傳記嗎?

當然,我還看到一種說法,這個傳記是獨特的一種文學表達形式。

想在這裏談一下王老師創作特點,全文以第一人稱“我”表示作者的主觀看法,以第三人稱“他”講述被傳者魯迅的生平經歷,又以第二人稱“你”同讀者對話,實現作者期待視野與讀者期待視野的融合。

這樣一看,確實感覺比較容易理解了。

況且關於魯迅,本來對大多數人的印象都很刻板,如果是一味追求紀實文學,則容易陷入史料堆砌,更覺得枯燥乏味了吧。

所以,我覺得對這本書的提示就是:可讀也可不讀。除了需要功利性地讀書考試,閱讀本身本來就是需要樂趣。如果你試讀都覺得不舒服,那就不用去看了。

接下來說說內容,我不敢說自己是魯迅粉絲,只能說看過一些魯迅的大多數知名的小說、散文、雜文等,基本就是那個表情包,看得不太懂,但是大爲震撼。

在這本書裏面,雖然魯迅的偉大思想和文學才能也會有,但是我更多還是看到了一個敏感痛苦的魯迅,這當然源於身世經歷和生活變故,也有時代潮流的原因。

我也認同,不要塑造偉人。

在作者的言辭之間,我覺得魯迅也是有缺點的人,比如敏感多疑,脾氣不大好,與人結怨也多,其實自己本人也知道。對於婚姻和家庭,始終是一個抹不開的話題,都覺得朱安的悽苦,我覺得許廣平女士也未嘗不是呢?都是悲劇。

那個時代固然是造成了悲劇的根源,可是人的選擇和行爲也是啊。

但是我感覺大多數人在談論這件事的時候,都會直接忽略掉了,確實我也是在這本書裏面體會到了,魯迅也有很多無法超越的侷限性,然後才覺得這個人物更加真實起來了!

有時候難免覺得魯迅55歲逝世了,好可惜!但是留下的作品,真的還是留存在後世的警醒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