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最經典的6句話,渡了無數人

“讀完餘華的《活着》是怎樣的一種感受?”

高贊回答說:

“你說生活太苦,活着太累,讀完《活着》,心裏一點委屈都沒有了。”

人生不會一帆風順,總有荒年和豐年。

餘華在這本書中刻畫了一羣悲苦交集的普通人,在低谷爲底色的常態下,拼盡全力去生活。

如果你覺得生活很苦,讀讀《活着》裏最經典的6句話,便能重獲前行的勇氣。

俗話說是笨鳥先飛,我還得笨鳥多飛

《活着》裏福貴本是有錢人家的少爺,他整日遊手好閒,醉心賭博,結果輸光了家產。

一家人從豪宅大院搬到了茅屋,他的父親因爲接受不了現實很快去世,妻子家珍被老丈人強行押回了孃家。

看着家裏的窮酸樣,他下決心要擔起責任,便租了五畝田。

從前走路都有人揹着跑的福貴,哪裏幹過農活,只好學着村民的樣子一點點嘗試。

因爲幹活很慢,他就早起晚睡。

天亮時他已在地裏幹活,夜裏就藉着月光繼續堅持。

慢慢地,雖然也時常割破手腳,但幹活利索許多。

爲了生活,他種菜,種棉花,只要能掙錢養家,他什麼都願意去做。

賣菜時,爲了趕早賣上好價錢,他提前兩個時辰就出發;

聽到廣播說要下雨,他就會手腳麻利地在下雨前把棉花都摘完。

他從落魄街頭熬到了自給自足,靠的就是比別人多磨多練。

平凡中的我們,也一定會遇到無能爲力的時候。

但只要我們願意沉下心來錘鍊自己,痛苦就不是束縛。

千錘百煉的堅持,總能熬出希望;日復一日的勤懇,必將收穫碩果。

再苦的境遇,多磨慢熬,日子也會好轉。

生活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於別人的看法

家珍從小出生在城裏,是有錢人家的女兒,嫁給福貴後,日子過得並不舒心。

落魄前的福貴常年流連於風月場所,家珍雖然心有不滿,卻也不曾離棄。

福貴落魄後,她陪着他一起受苦。

即使被父親強制帶走,她也會在生完孩子後就回來,換上粗布衣裳和福貴一起勞作。

丈夫失蹤後,家珍更是一個人挑起了養家的重擔。

兩年後,福貴從戰場上撿了一條命回來,她沒有抱怨,只有心疼。

在外人看來,家珍傻到了極點,只有她自己知道福貴不是壞人,他總會擔起自己的責任。

楊絳說過:

“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一個小世界,只容得下自己的選擇。

無論生活如何,只要按照自己的心意來活,都是快樂的。

人與人之間的感受永遠不同,每個人的生活都是冷暖自知。

擺脫別人的干擾,才能活出屬於自己的幸福。

好的人生,就是按照自己的心意去體驗、去生活。

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麼福分了

怎樣的人生纔是幸福的?

走過半生,才領悟一家人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

鳳霞是福貴的女兒,小時候因爲一次高燒成了啞巴。

雖然生活對她狠下毒手,但她卻覺得和家人在一起就很滿足。

她十二三歲時,家裏太窮,父母決定把她送人。

被領走的那一天,哭不出聲音的鳳霞滿臉淚水,掙扎着去田埂上看爹爹最後一眼。

不久,因爲想家,鳳霞深夜偷偷跑了回來。

再次被父親送回去時,她雖然心裏不願意,卻不哭不鬧懂事地跟着。

快到新家時,她睜大眼睛看着爹爹,滿眼不捨。

福貴也捨不得女兒了,揹着她往回走,鳳霞就緊緊勾着父親的脖子,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作家吳淡如說:

“家的概念和貧富無關,和房子無關,它只和你生命的記憶,生命的感覺有關。”

人生一場,金錢、名利只是過眼雲煙,到最後留得下的是家庭裏幸福的點滴。

低谷時溫暖我們的心靈,疲憊時輸送能量,治癒着無根的旅人。

只要家人齊心共築的港灣在,哪怕還在低谷,已有盔甲。

人生最大的福分就是,幸福有人同樂,苦難有人相守。

內心讓他真實地瞭解自己,一旦瞭解了自己也就瞭解了世界

二喜是鳳霞的丈夫,天生偏頭,他知道自己天生缺陷,因此行事就比別人多幾分努力。

生存的磨難,讓二喜學會了很多技能,所有活他都練得跟別人一樣好。

哪怕是在屋頂翻茅草,他也幹得出色:茅草扔過來,他就用腳一踢,再伸手穩穩接住,一點都不比別人遜色。

二喜的好心態讓他獲得了搬運工的職位,收入不錯。

他的樂觀,讓身邊人都將他當成正常人來看待。

缺憾並不影響他的出色,鳳霞一家都對他很滿意。

他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並積極生活。

心理學家榮格說:

“對於普通人來說,一生最重要的功課就是學會接受自己。”

一個人只有接納了自己,纔有熱情爲更好的生活而堅持。

人生本苦,倘若在自我懷疑中破罐子破摔,就再難走出生活的困頓。

接納自己,擺正心態,自己對了,世界就對了。

人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福貴被抓壯丁後,在死人堆裏打滾,在炮彈聲中爭食都沒有破滅他細心捂着的希望。

剛開始,還有人空投大米來救援,他就好好喫飯保存實力。

後來沒柴火煮飯了,他就將一袋袋大米扛回來,鋪在坑道里好好睡上一覺。

空投改成餅之後,衆人爭搶得更激烈了,他搶不過別人,就收集一些爛鞋底生火煮飯。

他在低谷中給自己造夢,在戰壕裏感恩一頓熱飯的溫暖,在屍體堆中慶幸活着的好運氣 。

被俘虜後,聽說能活着,他立馬又高興了。

後來他拿到盤纏立馬就走,餓了就買餅喫,困了就找平整的地面睡覺,將每一個眼前的日子都當末日來好好生活。

他從絕望中悟到了希望,珍惜着每一個當下,享受生活給予的微光。

當一個人在低谷中有勇氣好好生活,在絕望中尋找一切希望善待自己,人生無常不過是攔路的紙老虎。

既然無法躲避人生無常,那就 別懼怕它的張揚,善待當下,享受生活的恩賜。

“活着”在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這本書中沒有一個人擁有完美的生活,苦是全書的基調。

被苦難夾擊的福貴接受人生無常,但並不會被苦難壓垮,抓住一切機會給生活增添光彩。

他的一生都在重複着悲劇和痛苦,卻能直面過去,高歌向前。

家珍的婚姻生活是泡在苦水中的煎熬,她卻獲得了內心的愉悅,再苦也心有陽光。

鳳霞珍愛家人,哪怕失聰而被譏笑,也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

二喜明知自己有缺陷,也不卑不亢地接納自己,爲家人遮風擋雨。

苦是人生常態,如果陷入苦中難以自拔,人生就黯然失色。

倘若在苦中加一點糖,生活也便多了幾分回甘的歡喜。

活着的意義不是爲了生存,而是爲了生活。

作家素黑在《好好修養愛》中這樣解釋“活着”:

“活着就是幹活,活好每一天,每一刻,在生活細節裏。”

若是人生常態,我們就將每一絲微光刻進細節,暖心保留。

在人生無常裏扛起責任,接受現實給的一切,盡我們所能去用力生活。

我們在受傷後療愈,在苦日子裏不退縮,不強求,成功了就獲得快樂,敗了會得到成長。

當我們懷着希望渡過低谷,剩下的就都是坦途。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