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該害怕與衆不同

古時候的以色列人跟周圍的人區分開來,最明顯的就是衣裳。

衣裳的法令是出自《利未記》的記載,其中在第十九章十九節裏談到“不可穿兩種不同的線混合織成的衣服。”

這條法令被以色列人遵守,就在穿着方面和別人不一樣,很容易分辨出來。

當然,我們現在不會在這方面進行苛刻要求,不會反對別人穿兩種材料混合織成的衣服,例如,用棉纖維和人造纖維混合紡織的布做成的衣裳。

但是,如果上升爲道德層面,就要另當別論了。

如果別人的行事爲人方式和我們不同,別人違反了相關的原則,就算他們是我們的同學、同事、同年、或者同鄉,生意上的夥伴,或者主顧,或者網友,只要有點關係的,我們知道他們的道德標準或者沒有標準,和我們不一樣,我們也不要爲了維繫所謂的友誼,變得和他們一樣。

我們當然會用愛心去愛周圍的人,包括我們的家人,去關心鄰舍,可是我們的身份特殊,就像是古代的以色列人那樣,要遵守法令,在穿着方面就要特別留意,這裏的穿着,就是我們所表現出來的特質,要知道,我們要在重要的事情上與衆不同,這個並不可恥,或者有什麼難爲情,這是正當的,也是必須的。

如果把兩頭牲口套在一起耕地,一頭是壯牛,一頭是小毛驢,那麼,這樣耕地,不管是牛還是毛驢,都很痛苦,因爲從個頭和力氣來看,都不般配,用力不均,就無法發揮作用,反而是一種折磨。

這就是說,人也一樣,如果兩個人道德觀念不同,那就做的決定不同,就像差異較大的牲口套在一起,就會很痛苦一樣。

如果結婚,就要先選擇什麼樣的人成爲配偶,就不要先考慮對方有沒有錢,什麼都向錢看的,一定會很痛苦,因爲道德觀念不同,有錢就有愛嗎?錢能買來幸福嗎?都不能。

也有的看對方的社會地位,例如對方是不是端着金飯碗?很多人對考公趨之若鶩,當然,有了金飯碗,當然覺得會生活無憂,特別是現在失業率不斷攀升的情況下,有了穩定的收入,當然是好事,但是,誰能保證永遠會持續下去呢?

不同的道德標準,會催生很家庭悲劇,至少毫無幸福感可言。

作爲父親,真正關心兒女的父親,如果知道在自己家附近住了一些壞孩子,就會非常明智和果斷地管束兒女,不允許兒女和這樣的壞孩子一起玩耍。要知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就像一張白紙,在上面圖什麼顏色,就會留下什麼顏色,並且很難清除。

父親的作法,在某些人看來是過於嚴苛,但是,一個有愛心和責任心的父親,一定會這樣做,只有這樣做,才能保護兒女避免受到不良的影響,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保持良心清白,不受玷污。

要想獲得真正的快樂,就不要將就,在擇偶方面,寧願要找與衆不同的人,也不要同流合污。不要爲了完成結婚任務而去結婚,因爲很多人,將就自己的婚姻等於將自己送入墳墓。

因爲三觀不同,發覺自己根本無法和配偶在人生的重要的事情上進行交流,因此產生巨大的寂寞和孤獨,比在自己獨身的時候更爲強烈。三觀不同,很難同頻,很難交流。婚前幻想着等到結婚就能改變對方,這是不靠譜的,幻想着有了孩子對方就會改變,這也是不靠譜的,要丟掉幻想,有的人一生都不肯作出改變,有的只是爲了達到自己的目的,滿足自己的私慾,而假裝作出改變,實際上不會改變,骨子裏根深蒂固的思想,無法消除,只會越來越強烈,一直會固執己見。

所以,不要湊合,也不要將就,婚姻大事,是自己的事,關係到生命的,如果爲了某些人而結婚,實際上是害了自己,並非給那些人帶來什麼,也帶不走什麼,所有的苦楚,都是自己慢慢消受,自己釀的苦酒,自己慢慢地吞服。

要堅持自己的價值觀,要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不要什麼,要知道,與衆不同的人並不是異類,也不是另類,在某些方面,就要努力做到與衆不同,這個並不可恥。

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親自嘗一嘗,要想知道與衆不同的益處,就要努力去實踐,去爭取做到與衆不同,當真正做到以與衆不同爲傲的時候,很多好處就接踵而來,會發現自己真的擁有了真正的幸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