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寫好歷史領域的文章 ?有什麼技巧和方法嗎?

寫出一篇優秀、高質的歷史文章,是每一位歷史領域創作者的共同心願。可是我們常常面對一堆歷史材料,想寫,卻又不知該從何處下筆。

今天,我們結合《歷史寫作簡明指南》這本書和一些大咖的經驗分享,試着總結一下寫出好的歷史文章的方法與技巧。

《歷史寫作簡明指南》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著名的歷史學家、小說家理查德·馬裏厄斯,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教我們如何像歷史學家一樣思考和寫作。

雖然這本書看起來比較專業和學術化,但是書中的方法依然值得學習和借鑑。尤其是裏邊提到的五大基本原則和四種寫作模式。

下面我們分別來介紹一下:

五大基本原則

第一個基本原則:每一篇好的歷史文章應該緊緊圍繞着一個主題。

“主題”是什麼?

主題說白了就是中心思想。不管寫那一類的文章,都要先確定主題。

我們首先要確立一個主題,也就是要想好你準備寫哪方面的內容。

那麼,我們又該如何確定一個好的主題呢?

第一、一般情況下,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來確定話題,這個話題最好有歷史知識,還要有趣。

比如,你喜歡養花,你就可以選一種花談談它的起源或者挖掘與之相關的歷史故事。

再比如,我們喜歡看古裝電視劇,由此,也可以思考:古代服裝是如何變遷的?不同朝代的的服裝有何區別?以此類推,舉一反三。

第二、保持一顆好奇心。

對身邊的人和事,網絡新聞以及歷史文獻資料等,都要多多留意,感興趣的就去百度或者去圖書館查資料,好奇心會促使你自然而然地想出很多問題。這些問題就會幫你找到寫作方向和寫作內容。

第三、平時要多看書學習,多蒐集一些相關的寫作素材。

寫作是一個需要不斷學習的過程,你掌握的材料越多,所寫的話題也就更多。所以我們平時就要做愛學習和愛收集的有心人。

第四、我們在選主題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選擇的問題不能太過寬泛,

②選擇的問題不要太大衆化。

比如,“中國經濟史”就是一個太過寬泛的主題,涉及的各個朝代和內容太多,我們應該只選擇其中的一個朝代來進行分析和研究,再寫出一篇文章。

再如,寫唐代李白、杜甫的詩詞和個人經歷的文章太多了,很難寫出新穎的文章,我們可以試着找找他們不爲人知的故事。或者寫寫同朝代的其他冷門詩人。

所以,確定一個好的主題將是你寫出一篇好的歷史文章的開始。而且,保持一個清晰的關注點,也有利於你在文章的結尾有一個呼應。

第二個基本原則:歷史文章應該有一個清楚陳述的論點。

確定了主題之後,你還要讓讀者知道你寫這篇文章的原因和你的論點。

我們在寫歷史文章時,爲了讓讀者清楚瞭解這件歷史事情或歷史人物,就必須要提供一些數據,提出一個論點,來解決上面說的主題問題。

爲了論點更可信,你就要展示出足夠支撐你觀點的證據。當然,這個證據不能是史料的簡單堆積和羅列,我們應當把自己所瞭解的信息和資料,通過一種很好的方式串聯起來,從而形成一個清晰論點,而這個論點也是你文章的主題。

第三個基本原則:歷史文章是建立在公認的史據上的。

正如美國曆史學家J.H.赫克斯特所說:“歷史是一種程序化的、自洽的對於人類過去的解釋,並且力求準確無誤。”

只要你開始從事歷史寫作了,大家都會知道,歷史是真實的,它不同於虛構小說,因此,在寫作的過程中,你必須給讀者一個相信你的理由,而一個可信的史據,可以讓你獲得寫好文章的自信。

在引用史據的同時,必須注意以下兩點:

1,必須在所有能夠獲得的史料中做出選擇,判斷出哪些是可靠的,哪些是不可靠的。

2,當你在寫歷史文章時,注意一定要給你在文章當中所有引用的史料做出合適的註明。

比如貝里爾教授寫了一本書《武裝化的美國:一個國家槍文化的起源》,這本書的主題就是:“美國的'槍文化'是來自一個內戰後發展的產物”,獲得了當時美國史學界的一個最高獎項“班克羅夫特”獎。但是,許多歷史學家並不同意貝里爾教授的這個觀點,於是找出了許多不正確的檔案文獻中的不正確引用,史據不充分。最終,獎項被班克羅夫特獎的委員們撤銷了。

所以,從貝里爾教授的這個事例當中,我們明白了對史料進行正確地引用是多麼地重要,對於任何一個歷史課題我們都應該要嚴謹地對待。

對於歷史資料獲得的方式我們有兩種渠道:

一種是“原始資料”,另一種是“二手資料”。

原始資料就是指調查某件事物所獲得的第一手資料,通常具有一定的權威性。

二手資料則是歷史學家或其他某個人的作品。通過閱讀二手資料,我們可以看看歷史學家們是怎樣來佐證史料的,但我們通常要注意判斷它的真實可靠性。

可能有人會問,我該如何去獲取“原始資料”和“二手資料”?

圖書館、歷史類公衆號、歷史類期刊、各種網絡平臺,APP等,都是我們獲取歷史資料的途徑。

當我們確定了一篇文章的主題之後,就不得不爲閱讀重新擬定一個方向。我們在閱讀這些資料時,要養成記筆記的習慣,隨時記下你自己的評論和觀點。

好的歷史學家總是先閱讀,根據閱讀提出問題,再次閱讀,然後再試着將思路捋順,寫出文章。

當你心中開始有了主要的論點時,你的直覺便會指引你構建出一個結構大綱,完成一篇初具雛形的草稿。

第四個基本原則:歷史文章中應該要反映出作者客觀公正的思想。

具有公正客觀的思想則是指作者在寫歷史的時候,不能只簡單地找些資料,做些拼湊。而應當有自己獨立的思想,不人云亦云,經常會提出一些新鮮有趣的東西。

比如,有些人在準備寫一篇歷史文章時,就只是從各個不同的地方摘抄些資料,然後進行一些簡單的文字加工,複述着別人已經講了上百次的故事,沒有一個嶄新的觀點。所以,這樣的文章當然是沒有任何思想的。

我們在閱讀許多歷史學家的著作時,可以發現,不同的作家對歷史就會有不同的解釋方式,這種對同一事件,具有不同的看法的原因,有時也許是因爲一個新的史據,有時會因爲他們對於史據持有不同的思考。

美國曆史作家瑪格麗特·雅格布曾經說:“與其說史家經常修改歷史知識,不如說他們將當代的看法注入到了歷史之中。”

比如:美國卡米拉·湯森有一篇文章《埋葬白色之神:對於征服墨西哥的新觀點》發表在《美國曆史評論上》,說的是,一位名叫弗朗西斯科·洛佩茲·戈馬拉的牧師,1552年,出版了一本解釋征服墨西哥事件的書,書裏面聲稱“墨西哥人曾相信征服者是神。”這個觀點當時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被許多人重述。但是,又出現另一個版本得到了大家的信服:說墨西哥一直信仰“羽蛇神”,而且羽蛇神很久以前就消失在東方了,但承諾某一天會從東方回來,而正好“科爾特斯”那一年從東海岸出現,征服了那裏,被虔誠的印第安人當作了羽蛇神。

事實上,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那些土著的墨西哥人認爲新來的征服者是神,也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在征服墨西哥之前,有一個羽蛇神會從東方再次出現的傳說。但這種解釋至今還存在,並受到大家的認可。

湯森教授在這篇文章裏說明了,歷史學家是怎樣將自己的新觀點帶到文章當中的,並肯定了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到這樣。因爲,承認學界當中存在不同的觀點並不會削弱你的觀點,向讀者展示與學界不同的觀點,同樣也不會讓你失去讀者。

相反,具有客觀公正的思想,誠實地對待相反的觀點,更能得到讀者們的信任。

第五個基本原則:將歷史文章明確地寫給心中預期的讀者。

在你開始寫一篇歷史文章的那一刻開始,就已經意味着讀者們將參與你的這場歷史對話。所以,我們也要考慮讀者的感受。

對於我們的讀者對象,他們並不是歷史領域的專家,我們主要的原則,就是要不停的思考你需要告訴讀者什麼,以及什麼已經是讀者知道的知識。

比如,你不必告訴讀者杜甫是唐朝的著名詩人,劉邦是西漢的開國皇帝,這些他們知道,再說只會讓讀者感到無聊。另外,對於文章中所引用的人物,如果不是家喻戶曉的人物,都應該給出解釋,好讓他們得到更好的理解。

如果你確定了你心中預期的讀者是一些歷史愛好者,那麼,你就不能寫關於育兒類、職場類等其它領域的文章,這也是每一位寫作者對自己,同時也是對讀者負責的一種態度。這也就是說文章的垂直度很重要。

最後,當我們的觀點被證實以後,請別忘了:一個與開頭相呼應的關於此事件或思想的意義的總結是唯一必需的了。

在文章寫完以後,我們還要再次問自己:這是否能代表我自己原創的作品?這時你還需要再進行一番自我檢測。

在寫作中,我們可能還會遇到一個難題:如何將歷史資料很好地串聯起來?

這就涉及到寫作模式的問題了。

四種寫作模式

四種寫作模式分別是:

敘述、描述、說明、說服。

1、敘述

敘述包括六大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所謂敘述,就是按照這六大要素,把發生:事情按照發展的順序,一個事件接着另一個事件以講故事的形式講述出來。

講故事是一門複雜的藝術。一個好的敘述做好要有一個引起讀者好奇心的好開頭。

我們可以使用一個短小精悍的引文,讓讀者在這個小故事中得到一些信息。當然,如果你接下來不打算引用的材料,文章的開始就不必引入它。這個要看具體情況和需要而定。

所有的敘述都會有一個高潮部分,而這個故事的高潮部分將所有的線索都融合到一起,使文章前面提出的問題得到了解釋,讓讀者感覺得你兌現了你許在前面的承諾。

而通常,故事的高潮也接近了故事的結尾。歷史文章不同於其它類型,不需要用太多的語言去渲染背景,一些不必要的細節可以忽略,我們只需要清楚明白地闡明事件的真相,達到想要表達的結論就可以了。

敘述是我們最基本、最直白、也是最常用的一種方法。

2、描述

描述就是可以運用各種修辭手法對事物進行敘述,使人或物顯得更加形象生動,給人在感官上一種體驗,以點燃讀者的想象力,把他們吸引到你要講的事件當中去。

比如,《王氏之死》中就有一段精彩描述:

“1668年7月25日,郯城縣發生了地震……城鎮裏的房屋開始晃動,樹木先是有節奏地搖擺,然後是更厲害地甩來甩去,樹梢都快碰到了地上……街道和房屋地下開了很大的裂口,水從地下噴射出來,高達二十多英尺……地震如同來時的那樣突然走了,大地靜止下來。水退了,地上留着邊緣帶着泥沙的裂縫……”

史景遷這段生動的描述,彷彿地震發生後,像放電視一樣清晰地展現在你的眼前。

但要記住,在你描述的時候,千萬不能捏造事實製造奇幻情景來吸引讀者,對於歷史來說,那是不真誠的表現。

3、說明

所謂說明,其實就是解釋和分析。

比如,哲學的觀點、事件的起因、決定的意義、參與者的動機等等。

當你在文中開始解釋原因和影響或一個事件與思想的意義時,你就是在使用一種說明的寫作模式了。

當然,說明的寫作模式有時也會與其他很多寫作模式共同存在於一篇文章當中。

比如,一些歷史文章,在告訴讀者發生了什麼的同時,也會告訴讀者爲什麼會發生。

說明性寫作一般運用在“史學史”上,它對於理解史學家們在思考一個話題和它的推論時,所使用的證據與論據有很大的幫助。

這類文章我們在很多論文中可以看到,大家可以去網上找些看看。

4、說服

說服就是當其中一個話題需要選擇一個立場時,你可以用證據來說服你的讀者接受你的觀點。

大家在使用這個寫作模式時,所需要注意的是,在運用史料論據時,不能把你所知道的史料知識一股腦地寫進文章裏。

就像作者在文中說的:只有沒有經驗的作者纔會將他們知道的所有東西都寫進文章當中,就像煲湯一樣,放的食材越多越好。

所以,抓住主題,用最少的文字達到最好的效果,這樣的文章才更有說服力。

綜合上述我們可以發現:論點是寫作模式的基礎,也是一篇文章的重中之重。

而且,我們的論點始終不能離題,要緊緊圍繞着主題,確定文章中的所有部分都爲主題而服務,並且確定讀者知道文中的內容與主題的聯繫。

總結:

希望以上的內容能給大家一些啓發和幫助,相信如果能掌握“五大基本原則和四種寫作模式”的精髓,活學會用,寫好任何領域都不難。

當然,別人的方法只能讓你少走一些彎路,自己堅持不斷地寫下去,纔是讓你成功的最好辦法!

不論是歷史領域,還是其他方面的寫作,都需要我們長期堅持和努力,只有多寫多練,多總結經驗,才能寫出好文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