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命之交 一、舍命之交的出处 二、舍命之交的演绎 三、舍命之交的诗词

舍命之交,与鸡黍之交一样,都是八拜之交之一。也是被演绎比较广泛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左伯桃和羊角哀。

一、舍命之交的出处

舍命之交又叫羊左之交,最早见于西汉的《烈士传》,可惜这本书的原书已经失传了,但是里边的很多故事又被其他著作引用了,所以里边的故事得以流传。

《文选·刘峻·广绝交论》:“莫不缔恩狎,结绸缪,想惠庄之清尘,庶羊左之徽烈。”唐代李善注:“《烈士传》曰:‘羊角哀左伯桃为死友,闻楚王贤,往寻之,道遇雨雪,计不俱全,乃倂衣粮与角哀,入树中死。’”

《尚友录》:伯桃,燕人,与羊角哀为友,闻楚王善待士,乃同入楚。值雨雪,粮少。伯桃乃并粮与哀,令入事楚,自饿死于空树下。哀至楚,为上大夫,乃言于楚王,备礼以葬伯桃。[《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氏族典》第四百三十五卷《左姓部》]

《后汉书》中引用烈士传关于羊左之交的故事如下,已有演绎:

《烈士传》曰:羊角哀、左伯桃二人为死友,欲仕于楚,道阻,遇雨雪不得行,饥寒,自度不俱生。伯桃谓角哀曰:“俱死之后,骸骨莫收,内手扪心,知不如子。生恐无益而弃子之能,我乐在树中。”角哀听之,伯桃入树中而死。楚元王爱角哀之贤,以上卿礼葬伯桃。角哀梦伯桃曰:“蒙子之恩而获厚葬,正苦荆将军冢相近。今月十五日,当大战以决胜负。”角哀至期日,陈兵马诣其冢,作三桐人,自杀,下而从之。

从古文中即可感受到两人的“死友”关系,令人动容。前两个记载重点在于伯桃的付出。而《后汉书》的引用内容,则让两人的关系更平衡了。在此之后的演绎,无非也是往两人友情的平衡进行了补充。

二、舍命之交的演绎

对于舍命之交的演绎,出现过很多版本。在宋代以前,基本就是这个故事梗概。但是到了元、明时期,随着戏剧和小说的发展,这个故事变得更加丰满,更加离奇。

元朝出现了元杂剧《羊角哀鬼战荆轲》较为流行。晚明冯梦龙把这个故事写到了《喻世明言·第七卷 羊角哀舍命全交》。到此这个故事就比较丰满了。

试写故事梗概如下:

西羌积石山贤者左伯桃,有济世之才。闻楚王招贤纳士,乃携书一囊,欲往投之。途中遇雨,投宿羊角哀家中。二人一见如故,抵足而眠,共话胸中学问,终夕不寐。雨三日乃停,角哀倾其所有以待伯桃。伯桃以角哀有王佐之才,邀其共投楚国,角哀欣往。然路遇大雪,百里无人烟,行粮不敷,衣单食缺。伯桃待角哀拾柴取暖之时,脱掉衣服,躲入树洞。角哀归时,伯桃仅存一息。谓角哀曰“我平生多病,贤弟少壮,比我甚强;更兼胸中之学,我所不及。若见楚君,必登显宦。我死何足道哉!弟勿久滞,可宜速往。” 角哀不从,欲与伯桃同生死。但见伯桃神色己变,四肢厥冷,口不能言,以手挥令去。角哀取了衣粮,带泣而去。伯桃死于树洞中。

角哀得见楚王,百问百答,谈论如流。首陈十策,皆切当世之急务。楚王拜角哀中大夫。角哀再拜流涕,并将左伯桃脱衣并粮之事,奏知楚王。楚王感其义,命人厚葬伯桃,并赠已死伯桃为中大夫。

角哀亲自为伯桃修坟立墓,设祭享堂。世人无不感其情。然,角哀梦中见伯桃,苦诉因与荆轲墓相近,多受荆轲与高渐离之欺侮,并欲将伯桃发墓取尸,掷之野外。伯桃摄其威,求角哀迁其墓。角哀不以为梦,次日果寻到荆轲墓,并在其庙前大骂:乃燕邦一匹夫,受燕太子奉养,名姬重宝,尽汝受用。不思良策以副重托,入秦行事,丧身误国。却来此处惊惑乡民,而求祭祀!(这一段乃原文,似乎作者欲借角哀之口,表达对荆轲之不满)。角哀乃扎草兵草马,焚后以助伯桃之力。然,纸马草人无济于事,伯桃奔逃求救于角哀。

角哀与从者曰,宁死为泉下之鬼,力助吾兄,战此强魂。汝等可将吾尸葬于此墓之右,生死共处,以报吾兄并粮之义。回奏楚君,万乞听纳臣言,永保山河社稷。”言讫,掣取佩剑,自刎而死。

是夜二更,伯桃角哀与荆轲高渐离大战。清晓视之,荆轲墓上,震烈如发,白骨散于墓前。从者回楚国,将此事上奏楚王。楚王感其义重,差官往墓前建庙,加封上大夫,敕赐庙额曰“忠义之祠”,就立碑以记其事,至今香火不断。荆轲之灵,自此绝矣。

三、舍命之交的诗词

咏左伯桃羊角哀墓(史弥巩)

余耳当年刎颈交,所争利害仅毫毛。

一朝泜水相屠戮,岂识羊哀左伯桃。

交情切戒勤终堕,以义存心心必果。

死生可托永无睽,自古中山说羊左。


死交行(宋代释善珍)

生交无百年,死交有千载。

百年追逐能几何,千载义魄犹相待。

死不知心,生交徒劳,指天誓日儿女曹。

羊角哀,左伯桃,吁嗟此冢今蓬蒿。



不求赫赫不求荣,舍命全交万事轻。

忠义多存生死地,挚心唯证苦寒情。

应循知己同袍乐,莫逐浮名犬马声。

怀抱真纯昭日月,做人何必戮经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