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班中的小問題

週二開學,週三值班,意味着兩天都處於緊張狀態。

(一)早餐

因爲學生的早餐時間是7:00,所以二心6:40便出了家門,6:53便進了校園,6:58走到指定地點。

可是直到7:10,仍不見一個學生過來,餐廳服務員出來問學生怎麼還不來?這個問題我是解答不出來的,後來王定強老師來了,說因爲1部的老師都以爲是7:10喫飯呢。爲什麼會這樣呢?原來時間表弄混了人們的記憶。時間表原時間是7:10,後根據實際情況在原表上改爲7:00,這時人的腦中就會有兩個時間,正象你剛出門下樓時想“你是否鎖門了”這個問題一樣,若剛走幾步能回憶起細節,那麼你就能準確地知道“你是否鎖門了”;若是你停的時間略長,已忘記了關門時細節,儘管有隨手鎖門的好習慣做支撐,但你仍會有對“我是否鎖門了”這個問題的無力感。今天大家的集體忘記或許就跟這個時間表長沒用有關吧。

可是這1部拖了10分鐘的第一環節,也導致了2部學生來了,位置卻沒騰出來的結果。所幸天已不太冷,略等片刻就行。可若是什麼大事,便會出狀況了。

(二)背詩

看着站在外面等待喫飯的學生,王老師想着應該給學生找點事做,於是決定引領孩子們背誦一些膾炙人口的詩,以消除漫長等待的飢餓和焦灼感。一首曹操的《觀滄海》背的稀稀拉拉,又背了..蘇軾的《江城子·迷走出獵》,會背的更是寥寥無幾,無奈,王老師只能又改成齊背毛澤東的《沁園春·雪》,結果是什麼就不說了,但我估計王老師再也不會引領學生背詩了。

這讓我想起一個笑話:教師教學猶如與學生一起游泳,你上來了,學生卻沒幾個跟上來的。我們的老師總是習慣性的覺得自己已經很認真的備課、上課了,學生只要認真聽講,就沒有什麼學不會的。可事實呢?

那麼如何改變我們的理念,落實我們的行動呢?

(三)調整

辦公室曉華說最近她爸爸較忙,沒時間幫她接孩子,想跟我調一下值班任務,她兩個早上,我兩個晚上。這樣調整的好處是我可以晚一點來,曉華可以在下午接一下孩子,我早一點或晚一點來沒關係,而她能解決接孩子的困難。這樣調整的壞處是,我們兩個人都需要每週都值班,本來間周的問題變成了每週都要做。

這樣的事是不用考慮的,與人方便與己方便。既使自己不習慣,也會形成新習慣。

(四)學生

17班有個九年級轉校生,上課從來不學習,我認識她就是因爲她在第一節課時就看小說,被我拿出來後,非要拿走不可。如果說看課外書是一件小事,可是年前疫情剛開始風控的第一天,在“任何人不得流動”的指令下,找老師請假不準的情況下,竟然公然逃走了。當時班主任嚇的趕緊通知學校,學校領導說:“疫情之際,無論這個學生後臺多硬,我們都不要了”。

可是,今天,這孩子又在家長的陪同下來了,不知又是哪尊大佛的佛光顯靈了。

給孩子一個接受教育的機會是我們作爲教育者應有的慈悲胸懷,可是對於如此漠視規則的學生,我們是否也該放下規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