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鷹的重新定義之十九

我們爲什麼要重新定義呢?

那麼說德國的閃電戰就是對於坦克唯一正確的使用了嗎?非也,同一時期甚至比它更早,在紅色的蘇聯誕生了大縱深作戰理論。它的創始人曾經是個著名的敗軍之將,他叫圖哈切夫斯基。一戰中被俘,與夏爾.戴高樂是獄友。在指揮蘇聯與波蘭的戰爭中,被波蘭逆轉,大敗虧輸。但就是這麼一個人,卻被戰神朱可夫譽爲“紅色拿破崙”,並終身爲之心服口服外加佩服。這是爲什麼呢?因爲他能夠高瞻遠矚,重新定義未來的戰爭,並形成了一整套切實可行的戰略戰術。因爲他能從自身的失敗當中汲取經驗教訓,認爲戰爭的勝負不可能由一次戰役來完成,必須進行連續多次的投入與準備。這就與德國的閃電戰有了根本的不同。因爲閃電戰從一開始就會投入所有力量,從兩翼薄弱處做深遠迂迴,往往畢其功於一役。如果此役不成,將會分崩離析。而大縱深作戰呢,分爲大縱深進攻與大縱深防禦。一般都會有三個梯隊組成。其容錯率極高。這便造成了德軍攻到莫斯科城下已是強弩之末,而蘇軍攻到柏林城下,卻遊刃有餘。而且蘇軍的戰術較之德軍,又更爲靈活。除了鉗形合圍之外,還有集中兵力兵器於一點突破,這個點很可能是最強點。這是古希臘底比斯統帥伊巴密濃達流傳下來的致勝法寶,被蘇聯的機械化戰爭所發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