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太多就没了自我”

今早起来看到了和菜头的文章《连更两年》(https://mp.weixin.qq.com/s/xlrRPpvFgtg8x1-L1SC5OA),回顾了他过去一年在文章日更上的经历的心路历程,与自我的关系。看完感触挺深,还有点醍醐灌顶,其中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凡事做尽是为了尽可能多结缘,但是缘分结太多就成了因果,因果太多就没了自我。”

恰巧今天又看到了李银河的文章《人为什么不需要朋友》(https://mp.weixin.qq.com/s/1Bdyx-NW_6LpLoovxkZrKQ),看似不太相关的两篇文章,却都讲了人与自我的关系。引用文章中的一段话:“如果一个人的灵魂够强大,够完整,它必定是孤独。它所有的话都是对自己说的,它所有的关注都在自身。它的痛苦必须自己独自承受;它的快乐也可以自己独享。”

同一天看到这两篇文章,看完内心都受到很大的触动,在与自我关系这一点,又是两篇文章中最触动我的地方。与自我相处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但能忍受内心的孤独却还是挺难的。看到标题《人为什么不需要朋友》时还觉得挺反常识的,但看完觉得是那么个道理,每个人的路都是要自己走,别人很难感同身受你的悲苦与欢乐。即使我们与朋友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最后享受或承受这些的还是我们自己。

有一些好朋友在身边固然对自己来说是非常重要,但经历过人生起伏之后,会渐渐明白,再好的朋友或者是亲人,在情感上也只能是辅助,他们的支持固然是非常重要,但最终人还是要靠自己熬过人生的苦难时刻。同样在庆祝人生的高潮时,也只能自己能完全体会到,之前付出了多大的努力经历了多少荆棘之路,朋友和家人能替你高兴,但无法替代你自身的深刻感受。

和菜头的文章里更是提到了与读者或粉丝的关系,只要文章发出去了,必然会有不同的反应出来,自己怎么处理这个反馈是一个功课。继续按照自己的节奏还是迎合读者的需求,可以说是截然相反的两条路,迎合他人的需求会主动结更多的缘,但这个因果可能导致失去自我。在独自经历过很多起伏之后,有勇气按照自己内心的路走,对待因果更加随缘,相对来说也更加自由点。

一旦开始在意别人的期待,甚至是自己的期待,就会慢慢束缚自己,在做事本身之上附加一些意义,容易使得做起来有点沉重。文章里有一段提到,当他意识到自己日更快两周年的时候,这个念头一起,有种巨大的想逃离之感。在惯性的动力之后更新完之后,意识到即使一个字不想写也能正常更新,就放下了这个念头,因为认识到不是为了达到写到多长时间而一直在写。

由此联想到,普通人在生活工作中做事,有些事时候就是杂念太多,不纯粹,但话说回来摒除杂念是一个很高的要求,不然为什么那么多人在修行也不能完全做到这点。人很容易受环境影响,即使知道人生而孤独,但还是希望进入一个群体抱团取暖,而在群体中就必须顺着大众的规则来规范自己。

即使回到那些不需要跟人交互的事上,比如锻炼身体,也是受外界影响很大,从KEEP卖奖牌盈利上就可知。这种需要外界认可的需求,让很多公司看到了商机,割了一波韭菜。真正自律健身的人,很少看到他们晒实体成果,他们本身就是结果。阅读也是,如果没有经年累月的积累,是看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那此刻还需要坚持下去吗,那就是看每个人的心态和需求,但如果是靠毅力坚持,不管什么项目总有一天会耗尽。

上周末的短道速滑世界杯第四站,林孝埈一小时内拿了两块金牌,媒体和粉丝都炸了。好像都忘记了前一天他在1000米决赛的时候摔倒了,这场比赛原本也是非常有竞争力,但摔倒了就是摔倒了,他自己必然是非常难过,下场就去覆盘,但网络上的杂音就特别多,骂他的人肯定也不少。顶着近四年没参加国际大赛和前一天失利的压力,最终还能拿到金牌,除了靠他的绝对实力,心态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顶级运动员的心态不是一般人能比的。不管别人说什么,始终相信自己,他的价值也不是靠外界的评价就有所改变,外界怎么说都不重要,都无法影响到他,除非他允许这些声音影响到自己。

我们普通人当然无法与顶级运动员相比,但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们进而向他们学习。顶级运动员要承受的外界压力普通人也无法想象,但我们抽离出来看,这些外界的评价就能定义他们吗?外界的评价又不用上税,但那些恶意的评价对运动员来说是很大的伤害。在这样的压力下还能继续在自己的道路上拼搏,本身就是非常令人敬佩的。即使是最终没有出好成绩的队员,他们能站在国际赛事的舞台上本身就是已经是极少数人,这条路必定很孤独。大多数运动员都比较专注于自己的专业,不想因为与外界有过多的接触影响自己的训练和比赛。

其实对普通人来说何尝不是呢,抽离我们本身,也会看到周围有很多的杂音,这些杂音多到已经盖过了我们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以为这些杂音就是我们自己的想法。不被外界束缚对很多人来说是件很难的事,但有时想想,即使迎合了外界,自己就会开心吗?其实大多数的时候并没有,只会造成新的因果,让自己活在别人的评价中,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因为在乎别人的评价,就会去做一些自己原本不想做的事,像一个陀螺一样一直这样惯性下去,失去自我。所以有时候,当外界影响我们的时候,我们要停下来想想,要不要去跟这些东西发生连接,还是去主动屏蔽它们。即使我们做不到完全不在乎外界的评价,但我们至少对此有所觉察,想象下如果我按照这个惯性继续下去了,自己会不会不开心,这些评价对自己来说到底有多重要,会影响自己是一个怎样的生命体吗?

一天看到两篇触动很深的文章,再次让我感到人就是很孤独的生物体,我们一辈子的修行最重要的还是与我们自己的关系。跟自己的关系融洽了,外界再怎么干扰都不是问题,而与自己的相处中,每天都会面对千千万万的念头,这些念头左右着我们的想法与行为,那我们就试着去观察下这些念头,看看念头背后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念头。

—END—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