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日系治愈式电影,让你找回心灵的平静 春 夏 秋 冬 第二部:《海街日记》 第三部:《比海还深》

有些电影和有些文字一样,一看就能人的心静下来。

每当我需要平静的时候,每当我需要回到那种把意识拉回到双手,带着觉知生活在每分每秒之中,我总会找一些没有情节的、慢节奏的治愈式电影来看。治愈式电影,它们在乎的不是跌宕起伏的情节,有些更像是纪录片,连情节都没有,顶多是某个人、某群人、某些生活的场景组合起来,可往往就是这样才能把人带入平静。

一直很喜欢日本的侘寂美,阅读过这方面的书籍,对我日常用品的选购和使用产生了很深的影响。日本治愈式电影更是像一股清流,能够洗刷人的浮躁与不安。一个影片下来,不管是视觉上的美,还是片子内涵的美,都能让人隔断外界的喧嚣,进入一种寂静的时空当中。

断断续续地,这成为我整理心灵秩序的途径之一。不知不觉地,我看了有挺多这类电影。今天跟大家分享三部很值得一刷再刷的作品,只要接触到画面就会瞬间被治愈。

第一部:《小森林》

这部影片是很多文艺青年的最爱,清新又带着质感的画面,每一帧都营造出一股沉静、质朴和清雅。它之所以成了很多人的治愈良方,一方面来自于它有质感的画面,另一方面来自于,虽然没有什么故事情节,却洋溢着满满的生活气息。

在这部片子里,你会看到一个普通的人,一日三顿饭是如何做,一年四个季节是如何劳作的。让人看了又想看的是她做饭的材料,不是来自自己动手种植所得的,就是来自邻居赠与的,以及烹饪的整个过程。与其说是一部电影,倒不如说像一个人的生活Vlog。这样一种生活方式应该是绝大多数都市男女都梦寐以求的。

影片分春、夏、秋、冬四个部分,一个女孩从城市回到被遗弃的故土小屋里,做着妈妈之前给她做过的一日三餐。很多的回忆,关于妈妈的,关于妈妈离开的,关于儿时的味蕾的,一一再度浮现。

当自己还是某个人的女儿的时候,妈妈做的饭仿佛是理所应当的,不会那么细致去探索某种味道是如何做出来的。当自己成为那个像妈妈做饭的人,才知道,原来做的每一道菜都有特殊的技巧:食材的种植、挑拣、切割、烹饪、火候、调料.....都有讲究。

女孩像妈妈一样劳作、收获、享受劳动的果实,每一种行为所延伸出来的是对光阴一寸又一寸的感受。当我们作为观众来观看,仿佛也加入了这种慢慢的节奏里,不着急着赶着去做什么事,完成什么任务。此时此刻,锄着地、挖着草、切着菜、炖着汤......双手与意识都回归到当下。

看着作物如何生长,品着食物如何滋养自己,忆着往事如何反省过往,无疑是一场无声的、独立的又安详的与自己的对话过程。这就是这部影片治愈很多人的原因。同时,视觉效果也是治愈的最直观的因素。每一个特写,每一个剪影,每一个动作都仿佛在行禅,由画面引领观众回归平静。

春暖花开,各式各样的花竞相开放。让人仿佛闻到春的气息的莫过于那一棵绣球树,满树满树的白花,在微风中摇曳。春天里的花真的让人对未来充满希望。收获的土豆,哪怕只是清水煮,到野外摘点西洋菜,就这么和着土豆泥吃,也是人间美味。

女孩吃的时候带着敬畏,带着探索,带着感受,一切都刚刚好,不紧不慢。如此的节奏,如何不让人放松下来呢?

水稻开始拼命生长,需要除草,需要捉虫。女孩幻想着一棵草从自己的手中生长,蔓延到全身,生机勃勃,充满了希望。

炎热的天气,从劳作中回来,自己酿一瓶米酒,一饮而尽,扫了一身的疲惫和湿热,清爽又惬意。

各种野果慢慢成熟,最早的莫过于酸樱桃和榛子。酸樱桃酸溜溜的,把它熬成果酱;榛子紧实紧实的,也把它熬成榛子酱,两种酱涂在自己烤的面包上。女孩细细品尝的那一刻,都能从镜头中感受到舌尖的满足。

当然,还有夏日里的虫鸣和闪闪灵动的萤火虫,这一切,能带给人感动。

水稻成熟,金黄金黄的一片,几只白鹭时而驻足,时而腾飞,仿佛一个个灵动的音符不停地在金黄的海洋中跳跃。人们把水稻收割,扎成一捆一捆的 ,矗立在田间,仿佛一个个等待被请回家的小人儿,而这些小人儿将化身为食粮,滋养着这方水土的人们。

枫树开始由黄变红,慢慢地和晚霞相呼应。像松鼠这样的小动物已经开始一边吃着栗子,一边为自己储存过冬的食物,而人类则也开始以各种方式——晒萝卜干,酿辣白菜等来储存冬天的食物。

一年的劳作,到了这个时节开始交上答卷。吃着自己亲手种植的各种作物,幸福地等待冬天,即使大雪封山,即使依然孤独一人,妈妈依然没有消息,也依然平静、安然地这么生活下去。

下雪了,雪在阳光下显得是透亮的白。有生命的、还会复苏的植物全部被雪覆盖在下面,世界变回了无比单纯的模样。几行白鹭飞过,兴许是向着南方。小屋被淹没在茫茫白雪之中,路上行人形影单只。不过,也正好可以休息呀,一年的劳作终于告一段落,等待积雪融化又是一个春天的来临。

影片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女孩在炒一盘简单的菜心的时候总是炒不出妈妈炒的味道,反复琢磨、回忆,才知道妈妈每次炒菜心都需要把梗上的老皮去掉,这样口感才不会柴。她那一刻理解了一个妈妈为家人的操劳和细心。

这部影片,不管是画面还是里面烹饪的各种食物都非常治愈,是可以时不时刷一下让自己恢复身心平静的片子。强烈推荐。


第二部:《海街日记》

这部片子讲的是姐妹情——四姐妹的故事,导演是是枝裕和,他擅长拍这种情节淡淡,聊家常式的片子,我还看过他的另外两部作品:《比海还深》和《小偷家族》,第三部会介绍《比海还深》。

《海街日记》的取景虽然没有《小森林》那么清新和唯美,但也不时能体现出日式的侘寂美。

一座老式的木房子,还带着一个小花园。房子里先是住着三个女孩,她们分别是大姐、二姐和小妹。父母不知去了哪里,只是有个偶然出现的姨姥姥。情节大多围绕着这间老房子和三个女孩子的生活。

大姐是典型的老好人性格,像妈妈一样照顾着两个妹妹;二姐是典型的活泼外向,总是做一些和大姐相反的行为,比如彻夜留宿男性家里,打扮得非常职业女性风,干练能干;小妹就是那种乖乖女,做着简单的工作,却有一颗童心和善心。

她们的感情很好,后来父亲去世,他们去参加葬礼,才知道父亲已经结了第三次婚,也就是说,她们属于原配生的,而父亲和第二任妻子留下了一个女孩,青少年的年纪,而那个女孩的妈妈也不知道去哪里了。三姐妹和这个被遗弃的女孩一见如故,邀请她过来和她们一起住,故事就是她们四姐妹住一起的生活点滴。

非常平淡,但是平淡之中让人感动,多么美好的姐妹情,让人感到人间温暖,让我这个没有姐姐妹妹的人羡慕不已。她们一起做饭,一起做梅子酒,一起诉说着感情的烦恼,一起逛海边,一起抱着,一起......满满的亲情浓烈和美好的照顾与关怀。

这部片子的色调是那种略带漂白的胶片效果,非常有质感,即使是非常普通的海边街道,一间不起眼的小餐馆,一个破旧的电车站,视觉的构图和色泽都能让人放松,而且显得非常耐看。

四姐妹的颜值也是各有各的美,是非常耐看的类型。特别是大姐,真的是镜头在她脸上停留多久都不会腻,第一次感受到一个素颜的演员可以这么耐看。

除了姐妹情,还有邻居情,总之这部片子让人看了感觉非常有爱,有温暖,让人不禁对周围的人都和善了很多,也强烈推荐哦!

第三部:《比海还深》

这部影片有些许的压抑,也是平淡的生活记录,没有什么情节。它和前两部不同的是,它的叙事是透过平淡的生活引出背后不为人知的强大的父爱,故它的名字叫“比海还深”。

主人公是一个不得志的小说家,写了一部小说,但是创作之路不平坦,无法有可观的收入。妻子和他离婚,带着9岁的儿子另立门户,而他住在一个窄小又凌乱的出租屋里。每天不是前妻追着要赡养费就是被房东追着要房租。他面临的是要不要坚持写作的理想,面临着拿不出赡养费而无法见到儿子,无法在儿子面前树立威信和基本自尊。他每天都写一张小便签,都问自己一个问题:

“我的人生到底哪一步走错了呢?我的人生怎么会变成这样子?”

他回到老母亲的居所想去偷钱,他去买彩票渴望中奖,以此来对付现实中需要用钱的生活压力。当他把父亲遗留下来的一块砚台拿去当铺当的时候,当铺的老板拿出他写的那部小说,说是他父亲当时买了好多,到处派给邻居,非常自豪地说:“这是我儿子写的小说。”他才知道,原来父亲一直都在认可他,都在赞成他去追求自己的理想。

可是,现实是那样残酷,他是否能够坚持,影片中没有交代,而是交代了他决定把那块可以当出个好价钱的砚台收回,不以这种方式筹钱来交赡养费。

影片中非常有看点的是他的母亲,时不时会说出一些智慧的话语,虽然是聊家常的形式,无疑就是告诉观众生活的真谛。以及男主人公在陪伴儿子的时候,常常也想起自己的父亲,他和父亲是相似的,在追求理想上,他比父亲勇敢了一些。

他冒着台风都要跟儿子出门去儿时玩的滑梯那儿躲起来吃零食,这一幕让人感动。一个在追求理想和现实压力之中,他希望能够给予儿子一点不一样的回忆,而这种回忆往往介于理想和现实之外,只要有心,就任何时候都可以做。

这部片子貌似平淡,却隐藏着强大的寓意,也是是枝裕和非常受好评的作品之一。至于《小偷家族》尚未观看完毕,看起来也是一部非常深刻的片子。大家不妨也可以找来看看。

电影艺术和文学、音乐艺术一样,都是透过某种媒介来激活人的五感,去体会去感受一些虚构的人物和事件,让自己得以从现实中脱离一小段时间。在这小段时间里,我们得以被疗愈,于是又满血复活地回到我们应该要进行的生活里。

祝大家观影愉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