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感百分百的一天---我在悉尼当志愿者

上个周日,我带着小朋友去当了悉尼马拉松的志愿者。


自从CC来澳洲后我就想着如何能够帮助CC更加了解澳洲、更好的融入这个国家。最后我想到了带CC做志愿者。

首先,做志愿者本身就是澳洲文化的一部分,我之前了解到每年大约会有6百万左右的澳洲人会当志愿者,这几乎是这个国家15岁及以上人口的三分之一。我希望CC在做志愿者的过程中能和本地人近距离的接触,让CC有机会感受到这个国家人民的热情、友好和乐于奉献的精神。

其次,通过做志愿者可以帮助CC提高语言能力,毕竟作为英语非母语的新移民,语言是横在CC面前的一座大山。平时我们在家都是说中文,去做志愿者可以有机会和本地的澳洲人交谈,这也是很好的一种学习机会。

还有就是CC可以在作为志愿者的过程中学习到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还可以提高CC面对突发事件的临场应变能力。

因为CC还未成年在读初中,所以我只能带着CC从我熟悉的领域去当志愿者。我本身在来到澳洲以后受到这个全民爱运动国家的氛围影响开始了跑步,于是我就带CC去做悉尼的跑步活动志愿者。

CC第一次做志愿者还不到12岁,那是2018年7月的悉尼港10K、5K跑(sydney harbor  run)。这次CC是在水站工作。



水站就是在跑步活动沿途的跑道上设置的给跑步者提供饮用水的站点,水站的志愿者在跑步正式开始前2小时就要到达指定的水站报到,之后需要把桌子安排好、把自来水注入几个接近100升的大塑料桶里,然后用2、3升的扎壶从大桶中舀水再注入250ml左右的一次性纸杯中待用。一个水站至少会有好几张2米长的长方形桌子,所有装好半杯水的一次性纸杯都会被整齐的码放在桌子上方便跑者跑过的时候取水饮用。在整个跑步活动持续的时间内,水站的志愿者需要保证水站有足够的准备好的水供运动员饮用。

CC在这第一次志愿者的工作过程中意外的遇到了来参加跑步的班主任和学校里的其他老师,我相信这给CC的这次志愿者工作凭添了更多的意义。CC也是头一次近距离的现场看到老人、孩子、父母推着婴儿车坚持完赛的。虽然我之后没有问CC有什么感受,但是回家后再让CC练琴的时候就容易了很多。估计 CC是感受到了坚持的不易和挑战自己成功后的喜悦。

CC第二次做志愿者是2019年9月的悉尼跑步节(blackmore Sydney running festival),这一次我们还是在水站工作。由于我报名参加了这次的半马,所以当我跑完半马后从酒店把CC带到了水站。由于有了第一次做志愿者的经验,CC已经是轻车熟路了。




上个周日是CC第三次当志愿者,我们照常是凌晨3点半起床然后到火车站乘车前往市中心(每次大型的跑步活动市中心的赛道都会禁止机动车辆进入,大家一律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我送CC凌晨5:15分准时到达指定水站。之后我前往悉尼歌剧院旁我提供志愿者服务的赛事奖牌颁发处,我和其他几个志愿者负责给全马、半马、10公里的完赛选手颁发奖牌。









CC这次水站的工作时间长达7个小时。一天的工作结束之后CC看起来精神亢奋、毫无疲倦之态。不过第二天起床后CC说浑身酸痛。我问CC明年还想去当志愿者吗?CC的回答爽利干脆:“当然!”。



CC今年满16岁算是半成年了,接下来我会鼓励CC在志愿者网站上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然后我会陪CC一块继续用闲暇时间去做志愿者。

将来等CC年满18岁可以独立去做志愿者的时候,我希望CC能勇敢的走得更远、积极参与更多的社会活动。

我希望CC通过做志愿者打开自己的视野、接触更广大的世界、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同时了解我们生活的环境、社会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比如环保志愿者会看到生态的恶化程度、援助贫困地区的志愿者可以看到地球上还有那么多挨饿受苦的人们。

希望通过参与这些活动能培养CC成为一名有爱心、有责任心并找到使命感的地球公民,好好的爱我们生活的世界、认真的过好自己的一生。

最后还有一点,就是我们华人一贯以来大部分人都比较内敛,我相信很多华人家长都收到过老师对孩子的建议:那就是希望孩子勇于在课堂上发言、多多提问。我们华人家庭对各种社会活动的参与度总体来说还是比较低的,当然,这很有可能是语言障碍和民族性格的原因。我希望孩子能学习其他族群身上的优点,多些关注除了自己和家庭之外的世界,能贡献多少个人的力量就贡献一些。无论是时间也好还是个人的专业技能。希望通过孩子们未来的努力能够更多地改变其他族群对华人的刻板印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