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花---我和悉尼歌劇院的故事

這麼多年來我始終沒有忘記第一次站在它面前時那激動起伏的心情,那時的我是以一位遊客的身份站在它的面前,在南半球初春溫潤的氣息中,在碧海藍天的映襯下,期盼已久的它是那麼的輕盈靈動、那麼獨特奪目地矗立在眼前,讓我忍不住驚歎人類的創作力和建造力,陽光下海面上連綿不斷的粼粼波光完全無法遮住它靜謐而又強烈散發出的炫目光芒。

啊,我終於來到了家中掛曆上、影視屏幕上才能見到的悉尼歌劇院面前!我終於有機會近窺它藏在眩目外觀下的真我。那種巨大的不真實感和幸福感緊緊的包裹着我讓我的呼吸都變得急促起來。

這座20世紀地球上最偉大、最有特點的建築現在就在眼前觸手可及,整個悉尼歌劇院佔地1.84公頃,長183米、寬120米,最高點65米相當於20層樓的高度。我首先看到的是悉尼歌劇院那像風帆一樣的巨大殼形屋頂,三組巨大的殼形屋頂坐落在鋼筋混泥土結構的基座上就組成了悉尼歌劇院;最大的一組殼形屋頂由四個殼片排列而成,其中三個朝北、一個朝南、屋頂內部就是音樂廳,這也是整個歌劇院最大的廳可容納2679人;第二組殼形屋頂與第一組大致平行且形式結構相同,只是尺寸規模略小,內部是歌劇廳,可容納1507人;而第三組規模最小,由兩個殼片組成,裏面是澳大利亞最高級的一個餐廳;悉尼歌劇院的其他小型劇院、演出廳以及附屬設施都巧妙的安排在建築底部基座內,整個建築羣坐落在悉尼海港的貝尼朗岬角上,三面臨海,景觀開闊。

站在悉尼歌劇院的入口處寬達百米、72級高的臺階上,我發現歌劇院的屋頂從顏色到材質都和我想象的不一樣,當我真正站在它面前的時候才發現它並沒有照片或屏幕上看到的那麼潔白,那是一種柔和的米白色而不是飽和的純白,這顏色多一分則過、少一分則弱的恰到好處;這是當年經過千挑萬選出的一種瑞士產的陶瓷瓷磚,總共105萬塊米白色的瓷磚整齊的貼合覆蓋在歌劇院的屋頂上,瓷磚與瓷磚的間隙形成波浪形的細紋,這些瓷磚既實現了歌劇院設計者----丹麥設計師約恩.烏松希望讓歌劇院屋頂在海港的襯托下看起來像天空中的白雲的願望,同時也因爲瓷磚特殊的材質和紋理設計可以使得射在上面的光變得柔和有效防止光污染還能在下雨時讓歌劇院擁有“自動清潔”功能,這對於整座建築的日常使用和維護都具有重大意義,這些看似不足道的細節之處不知當初是花費了設計者多少心思和心血。

旅行團的行程沒能給我多少時間細細的打量它、欣賞它,我走馬觀花的被導遊帶着到此一遊匆匆而過,那時的我對於這樣的相遇已是滿心歡喜的心滿意足。

本以爲我和悉尼歌劇院的這次一面之緣就如同人生中的很多次遇見----說過再見之後就再也沒有機會相見了。

回到中國後不久我就遭遇人生中巨大的挫折,爲了遠離傷心之地我動了背井離鄉的心思,對於一個人到中年、上有雙親、下有稚子的女性來說這個決定下得很艱難。

當時擺在我面前的有美國和澳洲兩個選擇,我權衡再三最終選擇了澳洲,其原因只是因爲我覺得澳洲是個孤懸于海洋上的獨立大陸國家所以民風會更加淳樸、環境也更加自然野性。

帶着一顆傷痛彷徨的心我再次站到了悉尼歌劇院面前,雖然僅是過了短短几年卻恍若隔世,彼時海風依舊溫柔、歌劇院依舊在碧海藍天下攝魂奪目、熠熠生輝,那潔白、曼妙的身姿既像是正要乘風出海的風帆、又像是爭先恐後向陽而立的一羣貝殼依舊婀娜輕盈,然而我的心情卻是那麼沉重滯塞、忐忑無依:不知道我能否得到在這個國家長久生活下去的許可?不知道我能否在這個國家生活下去?

經過兩年孤獨窘迫、艱辛孑然的努力我終於得到了在這個國家永久居住的權力,那一刻我感覺生命好像又有了第二次機會,爲了慶祝自己的重生我再次來到了悉尼歌劇院。

我莫名的喜歡悉尼歌劇院和它身旁的海灣、海港大橋,我覺得這一片區域就如同這座城市的靈魂所在,一切都那麼昂揚自得、那麼獨特包容又那麼自由自在。

看着美麗的歌劇院和它周圍櫛比鱗次的高樓大廈、摩肩接踵衣香鬢影的人們,我在心裏悄悄對自己說:總有一天我也要像那些人一樣可以隨時到歌劇院裏看歌劇、到海港大橋旁的餐廳用餐。我要真正的在這個美麗的城市紮根下來!我一定要把孩子儘快接到這個國家來生活。

一個年近四十、母語非英語的亞洲女性要在一個陌生的西方國家真正的紮下根來,除了要經受住職業上的挫折和妥協,更要扛住思念故土、牽掛親人的精神折磨,在無數個孤獨的日子、無數次淚流滿面的深夜,能讓我堅持下去的除了無法回頭的決心,更多的是來自這個國家普通人對我日常點滴的善意、大家輕鬆自在的生活態度還有純淨優美的自然環境。

由於個人情況的特殊性,孩子來澳團聚的永居簽證僅3個月就獲批了,這個國家用它的人性化和善良深深的打動了我。

和孩子相聚在澳洲後,悉尼歌劇院成了孩子認識這座城市的遊覽清單上的首發陣容。等不及悉尼歌劇院當年的免費開放日我購買了悉尼歌劇院一日遊的票。

在清晨的海風中我拉着孩子的小手站在了悉尼歌劇院前,仰頭看着它那直指天空的一排排屋頂我內心充滿着激動還有一絲自豪,我終於實現了和孩子團聚澳洲的夢想,這一次我終於可以走進歌劇院的內部好好欣賞、聆聽導遊講解歌劇院的前世今生、主創設計師和這座建築的愛恨情仇、建築建造結構的奇思妙想……

1956年一位在瑞典旅行的38歲丹麥建築設計師從一份雜誌上看到了悉尼歌劇院設計方案遴選的競賽消息,他從桌面上自己隨手剝開的橘子上獲得靈感,之後寄出了隨意潦草的設計圖紙。這個被評審團幾度放棄的設計方案最終還是被評委們以直覺戰勝實用而擊敗了其他入選的232個方案獲得了競賽最終勝利,這位名爲約恩.烏松的小小建築師贏得了5千英鎊的競賽獎金和悉尼歌劇院總建築設計師的職位。

烏松最初是一名想當海軍軍官的水手,之後考取丹麥皇家建築學院成爲建築師,他的悉尼歌劇院設計從根本上打破了現代主義建築所採取的立方體和長方體構型。由於這個設計的前衛大膽,很多問題只能邊實踐邊解決,這導致建築設計方案几度修改、工期不斷延誤、建造成本持續攀升。

這座20世紀世界建築史、環境藝術史上的最偉大的作品於1959年破土動工、1973年正式對公衆開放,原預算7百萬澳幣、4年完工的項目,最後總共耗資1.02億澳元、由120萬人次用了14年時間將這個大膽超前、輝煌偉大的構想落地實現,其中的曲折艱辛與困難挫折可想而知而又超乎想象。
悉尼歌劇院的建造分成3個階段:
1959-1963:平臺建造
1963-1967:屋頂建造
1967-1973:內部設計和裝潢
總建築設計師烏松在歌劇院建造的第二階段因爲與新一屆州政府不和於1966年憤然辭職並離開澳洲,之後再也沒有踏足這片土地。

1973年10月悉尼歌劇院正式對公衆開放時,來給歌劇院揭幕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47歲、繼位成爲英國君主21年。在那個颳着大風的悉尼春日,總建築設計師烏松沒有接到悉尼歌劇院開幕的邀請,甚至連他的名字都沒有被提及。

被堙末的前塵往事遲早會被時間的手揭開一角,再多當年無法吞嚥的委屈和滿腔的怒氣都會隨着流逝的歲月被看淡和撫平,畢竟在走向死神的歸途中,睿智的人早已明白除了愛和美好的回憶值得銘記其他一切都應該由它散去。

1999年應悉尼歌劇院信託基金會的邀請,81歲的烏松受邀擔任歌劇院未來發展設計顧問和監督,他在家鄉丹麥的馬略卡島爲悉尼歌劇院提供了改善悉尼歌劇院大廳等工程的新設計。

2003年,在悉尼歌劇院建成30週年後烏松終於獲得了世界建築界的最高榮譽-----普利茲克獎。

“它自身就足以成爲人類創造史上一個無可爭辯的傑作,不僅在20世紀,而且是在整個人類歷史上。”-----這是2007年悉尼歌劇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文化遺產”稱號時獲得的文字評論。它從落成到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僅34年,是極少數20世紀落成被列入世界遺產的建築物。

2008年12月在烏松去世幾天後,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通過了特別動議舉辦悼念活動來緬懷這位給悉尼帶來無數榮耀的建築師。2009年在悉尼歌劇院再次爲這位曾經被澳大利亞指責的建築師舉行了一次國家紀念與和解活動。

公正遲早會來臨,穿越翻雲覆雨的權柄和歲月的迷霧,屬於烏松的尊重和榮譽終於歸還給他。

站在殼形屋頂內,擡頭看着這些水泥原色、彎曲如巨獸龍骨的混凝土預製件整齊劃一、以一定角度被鋼纜拉緊而立,我似乎看到了當年那些揮灑着熱血和汗水的建築師、建築工人們勞碌的身影,耳邊迴響着他們勞作時大聲吆喝的號子,這座建築不知凝固了多少人的夢想和追求?凝固了多少人的歲月和人生?

四十九年前女王在悉尼歌劇院開幕式上說道“人類精神有時必須插上翅膀或是揚起風帆,創造一些不僅僅式功利或平凡的東西。”

悉尼歌劇院擁有着詩意的美感和強烈的藝術氣質,其華麗如雕塑的外觀的確讓內部的功能和使用性上有所侷限。

在這座當年充滿爭議、數度瀕臨無法籌措資金而如今代表着悉尼乃至澳大利亞的無與倫比的建築上,我看到了澳大利亞政府敢於選用一個籍籍無名的外國建築師的前衛之作、在極端受限的經費、落後的建築建造技術、輿論壓力籠罩下完成了這座跨時代、開創性的建築,這正證明了這個國家敢於打破規則、追求創新,也顯示出這個國家的開放、包容、勇敢和堅持。

有些人也許曾有一個大大的夢想就如同建造一座歌劇院,初始時雄心萬丈,而後建造過程中遭遇種種困境和絕望,絕大部分人在不同的階段或妥協於現實而忘卻了初心,或乾脆放棄、渾噩度日,只有極少數人堅持到了最後創造出不凡人生。

今天,在每年上百萬購票進入歌劇院觀看演出、乃至世界各地近千萬前來觀賞這座建築奇蹟的人們中,大部分都只是平凡的人擁有着平凡的小小夢想,就如同我,我的夢想就是和孩子團聚過着平凡的日子,現在我的夢想已經實現了。這片自由、淳樸、充滿天然野性的土地,滋養了我曾經快要枯萎的心靈之樹,如今它飽吸了生命的喜悅重新煥發生機。

如今每次來到歌劇院我的心情都如海風般輕盈翻飛、自由翱翔,歌劇院給我的不僅僅是精神上的力量,更給了我和這座城市這個國家產生連接的奇妙感覺。它是這座城市的靈魂,也是我愛上這座城市的莫名緣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