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勇//2.12日立春九日//古風· 中國名俗之關中八大怪之板凳不坐蹲起來//立春·春景·春意(九)

      題記:老陝脾氣,真是古怪,有凳不坐,圪蹴起來。要問爲何,不肯坐着,回答爽利,舒服悠哉。習慣久遠,春秋時代,坐跪演變,蹲更開懷。田間勞動,糧綿瓜菜,蹲姿方便,靈活自在!

古風·關中八大怪之板凳不坐蹲起來

君不見,想蹲就蹲氣定閒,圪蹴關中最亮點。

君不聞,獨步天下蹲功夫,放眼天下乃絕版。

大關中,靚景觀,喫飯等車抽旱菸。

腰不疼,腿不酸,不累不乏身子端。

此風追溯到春秋,坐姿膝蓋跪席間。

戰國荊軻刺秦王,嬴政蹲坐難拔劍。

席地而坐秦晉習,漸成蹲姿更方便。

站着累,坐着窩,圪蹴休息最受活。

蹲字背後有內涵,關涉農田大生產。

關中農業有傳統,瓜菜爲主套糧綿。

田間管理蹲着做,長期勞作成習慣。

有優勢,靈活便,下棋丟方諞閒傳。

君不見,板凳不坐蹲起來,民風民俗成大觀。

君不聞,熱情勤勞性豁達,順其自然身康健。

      關中八大怪是指陝西省的關中地區(包括西安、寶雞、咸陽、渭南、銅川,秦嶺以北,黃土高原以南等地)出現的八種獨特的傳統民風民俗。由於氣候、經濟、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響,關中地區在衣、食、住、行、樂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獨特的方式。有着豐厚歷史文化積澱的陝西關中地區,沿襲歷史民俗,形成了生動有趣“八大怪”,以其“古風古韻古長安”的獨特魅力,成爲外地遊人探尋的一大熱點。

      名俗來源:“關中八大怪”,有時被稱作“陝西八大怪”。實際上“陝西八大怪”中的風俗僅出現在關中一帶,在陝西的大部分地區並非如此。陝西省地理緯度跨度極大,從北至南存在陝北(黃土高原爲主)、關中(渭河平原爲主)、陝南(以秦嶺以南的漢水流域爲主)三大自然條件、文化差異巨大的區域。所以,以關中一地的風俗概括整個陝西,存在以點概面的概念缺陷,亦多表述爲“關中八大怪”以去除歧義。

第一怪之“板凳不坐蹲起來”的文化內涵

      典故一:《史記》中記載荊軻刺秦王,始皇帝就是席地而坐才無法拔劍,逃避中又忘記拔劍,只好繞拄周旋。

      典故二:東晉有個“身無長物”的典故,說的也是席地而坐的風俗。此風尚的轉變應在晉以後,關中地區基本保持了“坐”的本意,只是姿勢稍有改變,膝蓋不着地了,大腿壓在小腿肚子上,就變成爲蹲姿,於是乎想蹲就蹲,此風尚也就沿襲了下來。

      關中“蹲景”:“蹲景”成爲關中地區特別是農村最有名的亮點,這一怪獨步天下,關中人的“蹲景”是地球上的絕版。有的人蹲半天腿不酸腰不痛,實屬一種硬功夫。

      蹲是講功夫的,只有長年累月的歷練,才能長蹲而心靜氣閒,不累不乏。“蹲”的人已經很少了,但偶爾會在西安、咸陽等站牌前看見部分“蹲”下來等車的關中人。

      關中人把蹲叫圪蹴,歷史可以追溯到遙遠的春秋時期。關中人喜歡蹲是從古文的“坐”演變而來的。古人“坐”的本意就是跪,將膝蓋並直端坐於席上,屁股的重量全壓在雙腳後跟上。

      關中地區有民歌唱到:站着累,坐着窩,圪蹴(關中人把蹲叫圪蹴)休息最受活(舒服的意思)。這首民歌道出了“板凳不坐蹲起來”的一個重要原因。一個蹲字的背後有着豐富的文化內涵,一是關中地區的傳統農業以糧、棉、瓜、菜爲主要品種。棉花從花苗到生產期間的田間管理,絕大部分都是要蹲着甚至來完成的。瓜類從下種、移栽到生長期的管理,以至於果實的保護都要蹲着完成......也就是說,關中農業的很多勞動都是在蹲的狀態下完成的,長期的蹲姿勞動的實踐使人們既養成了蹲的習慣,又深刻體會到蹲姿的巨大優越性,因而在生活中喜歡蹲着,二是相對於“坐”來講蹲姿的挪動相對要靈活得多,不論是在背風向陽的地方曬太陽、下棋、聊天,不時地換個姿勢,舒展筋骨,人就會感到輕鬆。

      依照當代衛生保健常說的說法,蹲着喫飯是站、坐、蹲三種姿勢中的最下策。壓迫胃臟,影響血液循環,不利於消化等等。可是,在陝西關中人民獨特的生活習慣裏,感覺並無異常,反而得出一些歪理:“蹲着喫飯,壓迫胃臟不得舒展,這是的胃臟不過七八成飽,正符合進食的要求,還避免了擔心過食的精神負擔。同時蹲着喫飯也就十幾分鐘的事,並無大礙。”看到這樣的理由,想到一句話: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不過蹲的習慣已經成了關中人民生活的一部分,它無關健康,而關中人民熱情,勤勞,性格豁達,生活有規律,凡事順其自然自會身體健康,何必再去糾結這種方式健不健康呢?“板凳不坐蹲起來”就是這種獨特的“不健康”的民俗的體現,但更是符合關中人民生活習慣的民俗體現。

                      2023.02.12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