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公学聚群英

              安徽公学聚群英

                一一安徽公学

      昔日,在芜湖中二街北侧有一条长不足百米、宽不过2米的小巷,在这条不起眼的小巷里曾办过一所新式学校,传播新思想,聚集着一批有为的新青年,教员中有众多的学者名流。这所学校被后人誉为“皖省反清运动的大本营”,它就是闻名遐迩的安徽公学。

      安徽公学的主办人名叫李光炯,桐城人,1902年东渡日本考察,有感于日本的强盛和清王朝的腐败,锐意从事教育事业。次年回国后受聘于湖南高等学堂,担任历史教习,结识该校数学教习无为人卢仲农,二人志同道合,都怀有反清思想和为革命培养人才的心愿,一拍即合,便在长沙共同创办安徽旅湘公学,由卢仲农主持校务,1904年3月正式开学,聘请著名的革命党人黄兴、赵声及张继等任教。不久,因黄兴、赵声等人组织华兴会,筹划起义事情泄露,旅湘公学引起清廷当局的怀疑,难以在长沙继续办学,遂于当年冬迁来芜湖,在米捐局巷内租房办学,并更名为“安徽公学”,起初,仅设中学一部。

    安徽公学以培养武装倒清力量为办学目的,聘请的教师大多是当时安徽和全国著名的革命活动家。其中,有光复会的主要领袖陶成章,他在公学里极力宣传排满倒清思想,鼓吹反满革命,主张“光复汉室,还我河山”;有精通汉学的著名会党人物刘师培,他在公学里强烈主张种族革命,公开在课堂上宣传倒清,并组织代号为“黄氏学校(会)”的秘密团体,培养反清志士,专门从事暗杀清廷官吏活动,还介绍李光炯、柏文蔚等多人刺血为盟,加入黄氏学校;有安徽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岳王会的主要领导人陈独秀和柏文蔚,分别在公学里担任国文教习和体育教习;同盟会长江下游支部长张伯纯,也在公学内任教。此外,在公学里任过教的还有邓绳侯、苏曼殊、谢无量、周震麟、黄宾虹、江彤侯、胡渭清、俞子夷、张之屏以及章士钊、柳亚子等,他们都是当时饮誉安徽乃至全国的教育文化人士。他们在公学里纷纷鼓吹革命,宣扬民主,鼓动学生起来推翻清政府。

      安徽公学是当时安徽革命舆论的中心。陈独秀在公学内一边教授国文,一边编辑《安徽俗话报》,用口语化的文字,揭露帝国主义和满清政府的罪恶行径,初步把反帝和反清结合起来,受到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的欢迎,发行量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同类报刊中占据首位。1905年8月,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后,安徽公学很快便与同盟会发生联系。次年,卢仲农便加入了同盟会,卖力鼓吹革命。同盟会的《革命方略》《军政府宣言》《民报》等文件和宣传品,最先也是由同盟会16个发起人之一的吴旸谷带到公学里,在师生中广泛传播,继后,被迅速传播到全省各地。当时,安庆的“尚志”、桐城的“崇实”、寿州的“蒙养”、“芍西”、怀远的“养正”、“萃华”、合肥的“城西”等具有革命色彩的学堂或学校,都纷纷派人来安徽公学联络,“唯安徽公学马首是瞻”,“结为援党”。

    安徽公学还是当时安徽革命党人组织的大本营。1905年六七月间,陈独秀等人策划组织的岳王会,在公学里成立,后被誉为“安徽革命之最先组织”,“皖省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岳王会以弘扬岳飞精忠报国精神为名,积极联络安徽武备练军学员和清政府新军中的下级军官与士兵,从事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1908年安庆马炮营新军起义的主要领导熊成基、1910年广州起义领导人之一倪映典、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的宋玉琳等都是岳王会的骨干。同盟会成立后,张伯纯在公学内积极宣传同盟会的主张,吸引许多师生加入,安徽各地发展同盟会都是从公学接受指示的,南京武备学堂一批参加反清运动的学生,也在公学内宣誓加入同盟会。

      安徽公学声名鹊起,吸引大江南北的有志青年纷纷前来报考。“一批又一批热血青年集聚到公学,搏动着民主主义革命强劲的胎音”。学生中有后来成为驻守芜湖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五师师长孙万乘,他在公学内参加了陈独秀领导的岳王会,后又加入同盟会,1912年10月,他促成孙中山来芜湖视察;有研究《庄子》的著名学者刘文典,刘文典就任省立安徽大学校长时,曾经保护过进步学生,当面顶撞蒋介石;还有曾经担任岳王会安庆分会会长常恒芳等。安徽公学成为当时安徽省革命志士心目中的一面旗帜,“安徽辛亥革命运动的策源地”。

    芜湖地处水陆要冲,交通便捷,省内外革命党人往来于大江南北,安徽公学又成了他们的寄宿处和通讯联络中心。

      1906年底,安徽公学内的革命活动,引起清政府当局的警觉。1907年初,陈独秀等革命党人被迫陆续离开芜湖。

      1912年7月,安徽公学校址从米捐局巷迁到芜湖东门外校场街,改为私立甲种实业学校,1914年改为公办安徽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一直到大革命时期,学校内的革命活动依然十分活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