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成长】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上)

【家庭教育】

人做任何事情,都是需要动力的,这个动力,可能来自于事情本身给予的愉悦感,或者是事情完成后的成就感,自我的认同和肯定……

而对于学习这件事,自古以来都是与十年寒窗联系在一起的,要不然就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不同年龄段孩子学习的特征。

小学生阶段: 小学阶段,需要一个稳定的约束机制与反馈机制,两者结合,保障孩子学习动力。

小学阶段,孩子认知水平处于发展初期,思维从具体向抽象逻辑过渡的过程。此时的记忆以机械记忆为主,孩子处于好动和模仿阶段。

约束机制:

此时要对日常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1、重要的事情先做;2、列清单的习惯;3、计时的习惯;4、阅读习惯;5、其他事项。

反馈机制:

人的行为总是趋利避害的。积极正面的反馈,对于培养孩子的习惯非常重要。

看到孩子的变化,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都给予正面的反馈。正面反馈助力孩子的成长。孩子得不到正面反馈,会失去动力。

中学阶段: 中学初期,孩子处于幼稚与懂事、依赖性与独立性、自觉性与不自觉性的矛盾心理中。

中后期,孩子心里逐渐趋于成熟,是独立走向社会的准备阶段,不愿意盲从别人的意见,自我评价和自尊越来越强。

此时不爱学习的三种类型:

1、无能为力型(学习跟不上,无力自卑,敏感脆弱,沉迷于手机);

2、自以为是型(自己感觉什么都明白,其实眼界没有打开,只是在思想中打转);

3、浑浑噩噩型(孩子思维没有打开,青春期的特征就是思维被打开,需要有人被“启动”)。

激发孩子学习的四大策略:

一、打开眼界。

自以为是,是因为他没有见过真正厉害的人,没有做过真正的世面。让孩子接近那些可以启发他的,榜样的人物。

二、约束行为。

家长要勇于大胆的去约束他的行为,尤其是错误的行为。青春期的孩子出现问题,是因为在小学阶段没有得到应有的约束,未养成良好的习惯。

所以,此时的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什么是应该的,是对的,什么是不应该的,是错误的。

三、学习予以帮助。

要与老师沟通,在学习上予以指导沟通和帮助。

四、女孩子交朋友。

降下身段,真心实意的与孩子交流,成为朋友。尊重与爱,才是孩子最根本的需求。

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家庭氛围的支持。

记住: 孩子心理健康比什么都重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