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朋友的廣義和狹義

朋友,在每個人的生活裏都不可或缺。

你有朋友, 我也有朋友。

“相識滿天下,知己能幾人?”  年輕時會以爲朋友就是最貼心的另一個自己,你們可以一起“仗劍走天涯”,一起 “把酒問青天”,一起求解這個世界最初的迷茫和挑戰。

後來,才漸漸發現,朋友只是一程一程中的偶遇,可遇而不可求,走時和來時一樣的突然。

當然,這和你的眼界和經歷有關,朋友也是你自己的一面鏡子,映射着你的生活。

後來再有人問我,朋友是什麼?

我會很認真地回答: 朋友分廣義和狹義,廣義的朋友是除了敵人以外的所有人; 狹義的朋友當然就是知己了,是高山流水的知音,惺惺相惜、莫逆之交,三觀心性的相同當然最重要。

所以,朋友與朋友的含金量是不同的。

有的朋友只在酒酣耳熱之際,酒醒了,連哥們的名字也想不起來。有的朋友只在富貴繁華之時,沒落了,朋友們都得了健忘症。有的朋友只值五毛錢,不用一塊就把你賣了。還有的朋友能共患難,卻不能同富貴。

蘇軾交遊廣泛,據學者統計,他的朋友圈有好友近千人。他自己曾不無得意地說:“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不是好人。”

但是,他一生所遇、所交的朋友真的都是好人嗎?他沒有把誰拉黑或刪除嗎?我們不得而知。

只知道,他一時的朋友很多,一世的朋友極少。

人生苦短,卻又很長,長到可以分成許多階段。

仔細想想,你人生中 90%以上的朋友,是不是都是階段性的朋友?

不同的人生階段,我們會遇到不同的人。比如:中學時代,我們會遇到一起踢球、一起結伴出遊的朋友;等上了大學,這些玩伴已絕少往來。大學時代,我們會遇到睡在上鋪的兄弟,親密談笑的姐妹,一起逛街、一起泡圖書館、看帥哥和美女,等畢業後,很多人散了也就散了。

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工作單位,也都有曾經相從甚密的新朋友,然而這些密友,隨着我們換城市、換工作而聯繫漸少,慢慢變成通訊錄裏的一個頭像和電話號碼。

也許,你生命中還有那麼三五個密友,從一結交就註定終生,甚至比婚姻還牢靠。

不管彼此身在何處,不管落魄與發達,不必黏在一起,無須刻意維持,你們的聯繫一直都在。要借錢,一個電話;很糾結,微信吐槽;想約酒,打個飛的。沒有客套,不用囉唆,就這麼簡單率性。

人生得一知知己足矣,這可能是關於朋友的最高境界,屬於聖人和哲人。我輩之普通,還是希望這一生每一程都能有好朋友相伴。

善待朋友,珍惜朋友,寧缺毋濫,相互理解。如果沒有,那就學會和自己做朋友,把“自己” 當作最好的朋友,纔會更享受獨處的時光。

消遣式閱讀,讀到人物講朋友的一段,很感慨和啓發,也就信馬由繮,留下自己的碎碎念 。

( 發現扉頁的“賞心”,與我曾手寫筆記裏,相似度百分之九十九,驚了,開心。)


2023-2-12    風鈴手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