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只天鹅

这两天在b站上翻到一位博主对电影《黑天鹅》的解读,看到一个弹幕说BGM真不错,另一个弹幕回复说那是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当然好了。由此想到了最近又回顾了一遍《天鹅湖》,这部经典芭蕾舞剧令我百看不厌,音乐真是太美妙了,至今仍是我最喜欢的芭蕾舞剧。

想回顾下这次的观看体验,主要还是因为这次演员的规模比前两次看的《天鹅湖》要小,一共只有十四只天鹅在奥杰塔公主后面,因此这场缩编的《天鹅湖》倒还真是打破了我对这个剧一直固有的思维,发现原来人少有人少的演出方式,倒是对我来说挺新鲜的。

舞台大小确实也限制了天鹅的个数,于是一些编舞也发生了变化。在序曲的时候,就只有音乐,没有舞蹈内容,比如在四小天鹅之后,应该是四大天鹅或三大天鹅出现,但这场却是一直天鹅的独舞。而一些我看过无数遍的双人舞片段也有改编,与我印象中的有差别,更不用说天鹅群舞时的走位和编排。

当然故事情节和基本的编舞节奏都没有改变特别多,几段独舞都非常好,尤其是扮演小丑的演员,感觉掌声比王子还要多。只是人少的话看上去场面就没有那么大,布景相对来说也比较简单。

这场有点出乎预期的演出倒是给了我一个新的视角来看待这些经典作品,对比过不同舞团的版本,在编舞和人物塑造上都会有细微的差别,但是人员缩编还是我第一次碰到。为了适应客观条件的变化,其实都是可以做出相应的调整,而不是说非要按照固定的模式而不变。

虽然我们面临的外部世界一直在变化,变化也是生活的主题之一,但人们似乎都不倾向于变化。比如有些人一旦碰到事情没有按照自己预定的方向发展,人就会急躁,甚至无法在打乱计划的前提下调整下一步的操作。说实话当我发现这次观看的《天鹅湖》竟然天鹅少了那么多,第一反应也是不能接受,第二反应才是,既然都这样了不如看看人少会怎么演。

带着这样的心态,我观察到了与我之前看的版本的区别,看到最后甚至觉得这个团还挺厉害的,在这么有限的演员人数下还能顺利演下来。如果他们为了这个场地特地更改了编舞,那就更加佩服了。在有限的条件下还能把原本需要更多资源的事做成,也是本事。但如果我是带着吃亏的心态看演出,我想收获是完全不同的。凭良心讲,一张票不便宜,既不是现场演奏的音乐,还缩编,有些我想看的选段还改了,要是一直纠结在这些上,绝对一个美好的晚上就被毁了。

这种时候,只能调整自己的心态,换个角度来看,演员的能力不错,基本情节也在,现场的氛围也很好,我也正好休息休息。如果没有这次经历,我都还不知道《天鹅湖》还能缩编演,也不会有机会跟我记忆中的版本进行对比,从体验上来说,反而是丰富了我的经历。

其实当我看到小丑出来的时候,就已经慢慢沉浸到这个剧中,这位舞者真的很有感染力,把观众一下子带入了王子的世界中,一起去寻找白天鹅。艺术的魅力有时候真的很大,即使音乐和故事情节已经提前剧透,当音乐响起,巨幕拉开的时候,还是会不自觉地被深深触动到。尤其是《天鹅湖》的主旋律,不同的变奏表现出不同的气氛,通过演员的肢体表演,把柴可夫斯基这位旋律大师想表达的情感又再一次地加深了。

《天鹅湖》的结局有悲喜两种,这场是王子与公主战胜了恶魔的版本。而就算是大圆满的结局,不同的舞团表现的手法也相差很多。从这个角度讲,每个版本都是独一无二的,而我们真的不需要拘泥于我们内心的那个版本就是完美版本。有时候用开放的心态去对待,反而会有一些惊喜出现,看到更多的可能性。以后我应该还会看别的版本的《天鹅湖》,但我希望下一次的观看能够享受现场的配乐。

-END-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