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三毛《白手起家》

《白手起家》摘錄於《撒哈拉的故事》,顧名思義,是作家三毛遊歷撒哈拉沙漠時親身體驗的生活與故事。

斯人已逝,但文字與筆墨,空谷餘音,不絕如縷,經久不散。

三十多年前,我還是一名不食人間煙火的學生,初讀這篇文章,爲三毛的浪漫與瀟灑拍案擊節。

在煙火生活裏摸打滾爬三十年之後,重新捧讀《白手起家》,依然爲之感嘆。

但我今日不談三毛的浪漫多情,也不寫她的瀟灑不羈、有溫度、愛自由,今日只想說說她的特立獨行。

我認爲這篇文章,大篇幅描寫的是她的與衆不同。

三十歲,見多識廣、漂流過很多國家的三毛,應該多理性少衝動,卻在無意間看到《國家地理》雜誌介紹撒哈拉沙漠時,“我不能解釋的,屬於前世的鄉愁”,便由着性子,一腔熱忱地奔着萬里荒蕪的沙漠去了。

別人也許無法理解此舉,只能看作看破紅塵、自我放逐與一去不復返,但這些看法根本不在她的考慮之中,“別人如何分析我,跟我本身是一點關係沒有的。”她只要奔赴自己的所念所想與所愛。

不管不顧,千萬裏奔赴的“夢裏的情人”是啥樣的呢?

荒僻、落後、貧窮又野蠻的所在,乃被人不齒的墳場。

家的前面是大片垃圾場與波浪似的沙谷,家的後面堆積着連綿的亂石、硬土與高坡。

室外如此荒涼,室內怕是別有洞天吧,否則所爲何來?

非也,非也!

屋子裏面除了泥胚、土牆與洞口,空空如也,沒有牀,沒有桌子,甚至連生命之源的水也一滴沒有。

普通的人看到這般光景,可能驚恐得連鞋跟都來不及拔,趕緊逃之夭夭,媽呀,救命呀,管什麼勞什子浪漫,早就拋到九霄雲外!

三毛纔不這樣,心甘情願地留了下來,一磚一瓦一碗一筷地佈置建設沙漠裏的家。

不從衆,不隨大流,不在意危險,不顧及周圍的環境與他人的目光,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過生活,這就是三毛的獨特之處。

還不止於此。

用裝棺材的木板打成睡覺的牀和喫飯的桌子,就算不害怕,也未免太不吉利吧!

花高價買回來五塊毫無用處的石頭,就是傻子也不願意這麼幹吧!

別人會這麼想,但這不是三毛,她只根據自己的愛好做事。

荷西去上班,她就去撿拾垃圾,破舊的汽車外胎、廢棄的空水瓶、駱駝的頭骨、腐爛的羊皮,在在她都視若珍寶,一番修飾與打磨,成了她眼中價值連城的金不換。

這些怪異行動的背後,是因爲有着特殊的嗜好,還是純粹抓人眼球,故意標新立異?

三毛纔不會這麼淺薄與無知,“躺在地上把玩着這偉大無名氏的藝術品,我內心的感動不能用字跡來形容。”“我那五個石像,好似鬼魂送給我的藝術品,我感激得不得了。”

這些別人眼裏一文不值的廢品,她卻與之惺惺相惜,從內心深處產生共鳴與契合 ,所以她一見如故,爲之感動與落淚,當做無價之寶。

白手起家,一年之後,成了一個真正藝術的宮殿。

別人把特立獨行放在嘴上說說,三毛不這樣,她從來不說自己如何獨特與不同,她的特立獨行全放在行動上。

因爲,別人口中的特立獨行只是皮毛與形式,三毛眼裏卻是樂此不彼的巨大享受,“我,走到輪胎做的圓椅墊裏,慢慢地坐下去,好似一個君王。”

沒有無與倫比的滿足,拿什麼支撐種種怪異之舉?沒有無可替代的享受,種種特立獨行的愛好豈不是短如曇花一現,何來天長地久?

“生命的過程,無論是陽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嚐嚐是什麼滋味,纔不枉來走這麼一遭啊!(其實青菜豆腐都嘗不到)”

讀罷《白手起家》,忍不住掩卷長嘆!

不虧人說她是奇女子,特立獨行、率性而爲、毅力非凡、天馬行空、不按套路出牌、常常跑出一般人生活的軌道……單單其中一項,我都難以做到,更遑論全部。

作爲市井小民,我有太多的顧忌與牽掛,做不到率性而爲;我有太多的不捨與疼惜,做不到不管不顧;我有太多的懶散與鬆懈,做不到鍥而不捨。

“那一年 ,我磕長頭匍匐在山路  ,不爲覲見 ,只爲貼着你的溫暖;那一世 ,我轉山轉水轉佛塔啊 ,不爲修來生 ,只爲途中與你相見。”倉央嘉措這樣,三毛也這樣,都是出世高人,一腔熱血只爲所念所想與所愛。

我等匍匐塵埃的入世俗人,只爲身上衣裳口中食物苦苦掙扎的升斗小民。

比不來!

但三毛的浪漫與特立獨行,月明星稀夜深人靜的時候,不妨讀一讀,猶如觀照星辰大海,不是全無益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